時間:2024/6/14 19:49:42 來源:中藝網(wǎng)
布達佩斯6月10日電 (記者 馬秀秀)當?shù)貢r間9日,“漢學:文明互鑒的橋梁”座談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30余位專家學者、漢學家等齊聚一堂,交流探討漢學發(fā)展與文明互鑒路徑。
英國愛丁堡大學文學、語言與文化學院漢學講席教授費南山(Natascha Gentz)指出,研究需要設立中心或者機構(gòu),需要資金支持,研究人員自身也需要有精力和激情。另一方面,還需要找到合適的傳播渠道將研究成果呈現(xiàn)給公眾。她寄望年輕學者,探索包括運用新媒體等在內(nèi)的新方法。
前段時間,土耳其AHBV大學教授、漢學家吉來(Giray Fidan)參與編撰了關(guān)于土耳其漢學起源的書籍。他指出,漢學在土耳其已有超500年歷史。類似世界漢學大會這樣的平臺對土耳其漢學家非常重要,大家可以與不同國家的漢學家交流,互相學習。
保加利亞漢學家、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語言學與翻譯學院教授拉嫡娜(Radina Dimitrova)和學生一起開發(fā)了教授中國成語的電子平臺,還制作了紙質(zhì)版《阿凡提的故事》,包括中文、西班牙文和圖片,以提高中文學習者的興趣。她坦言,目前在拉美地區(qū),學習漢學的機會欠缺。她希望除了文學專業(yè)以外,中國能有更多大學向外國學生開放諸如國際關(guān)系、法律等專業(yè),讓他們能鍛煉系統(tǒng)專業(yè)的翻譯能力,提高自身競爭力。
自去年起,匈牙利羅蘭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王哲(Olajos István)開始在孔子學院和大學里教授中文。他了解到,很多學生選擇中文是對中國當下熱點話題和電視劇感興趣。在他看來,可多為外國學生翻譯一些電視劇作品。他還分享了一位家長想要學習中文,與兒子用中文交流的趣事。他指出,教師們要多和學生交流,基于學習的興趣愛好幫助其更好地了解中國。
在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后范狄(Dario Famularo)看來,中國文化特別有價值,為實現(xiàn)有效傳播,漢學家應了解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內(nèi)在原因,從而更好搭建文化交流橋梁。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認為,做中國研究,一定要有世界眼光,要了解不同國家的文明和歷史;要通過跨文化研究來探討人類文明問題。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將繼續(xù)打造好世界漢學大會品牌,開拓年輕漢學家與老一輩漢學家之間的交流新渠道,建構(gòu)世界漢學研究中心。與此同時,利用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數(shù)字創(chuàng)新平臺——學術(shù)世界”,嘗試開辟“世界漢學”科研成果發(fā)表專欄。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漢學家可以在平臺上注冊,并在專欄發(fā)表文章、相互交流,亦可了解中國經(jīng)濟、社會、文化、歷史等各學科的豐富內(nèi)容。
此次座談會是2024“新漢學與文明交流互鑒”系列學術(shù)活動之一,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和匈牙利羅蘭大學聯(lián)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自2013年以來,一直承擔“新漢學計劃”專家委員會秘書處的重要職責。匈牙利羅蘭大學中文系成立于1923年,是中東歐地區(qū)最早設立中文系的高校之一。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