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3/31 20:31: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春風(fēng)送暖,萬物復(fù)蘇。一夜之間,嫩綠、花紅和鳥鳴成為大自然的主角。在春意正濃之際,我們不妨跟著古人的足跡,探尋各大博物館里的藏畫,看看古人是如何賞春、如何用畫筆將春天留住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古人妙筆繪春芳,春風(fēng)拂柳、桃花芬芳、鴛鴦戲水、燕子歸來、黃鸝鳴唱……這些都是畫家表現(xiàn)春日的重要題材。現(xiàn)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柳汀聚禽圖》是元代夏叔文的傳世佳作,畫一水兩岸,柳樹柔枝萬條,喜鵲、山雉、綬帶長尾鳳鳥、翠鳥等或棲憩枝頭,或戲游水中;近處飛禽正落地覓食,遠處又有三三兩兩翔集而來。一灣秀水蕩起微波,兩岸叢葭翩躚飄曳,一派春風(fēng)楊柳、水暖鴨知的更新景象躍然紙上。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柳禽白鷴圖》是明代畫家汪肇的得意作品。圖中繪春水初漲,浪花翻滾,岸邊青草依依,兩只白鷴在岸邊戲水,一俯一仰,悠然自得。河水之上,一株楊柳的枝條倒垂,隨風(fēng)飄動;柳畔桃花盛開,數(shù)只燕子翻騰嬉戲于紅桃綠柳之間,一股鮮活、浪漫的早春氣息在畫面綻放開來。此圖工寫結(jié)合,畫中禽鳥畫法工細,形象寫實,生動傳神。羽毛色彩豐富,對比鮮艷。而畫面的背景由大面積的淡墨暈染而成,水墨濃淡過渡自然,讓遠處的水岸和天空融為一體,頗具意境。
三三五五踏青行
“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間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綠如藍……”2024年央視春晚歌曲《上春山》爆火,詩意歌詞不僅展現(xiàn)了春天的美景,也讓人聯(lián)想到古人踏青時的情景。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明代畫家周臣創(chuàng)作的《春山游騎圖》再現(xiàn)了古人騎游春山的情景。畫中高山石崖險峻陡峭,樓閣房舍掩映其間,錯落有致。近景山溪岸邊桃花幾樹,燦爛似煙霞。山溪湍流,小橋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過橋。山上蒼松濃郁,遒勁多姿。舍后綠樹成蔭,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構(gòu)圖清曠周密,設(shè)色清妍秀麗,筆法勁健明秀;人物用淡色細線畫就,流暢自然。畫家在全景式的構(gòu)圖中突出前景,著意表現(xiàn)春山、游騎、桃花、虬松,以此點明題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春山吟賞圖》則描繪了春日溪山勝景,文人雅士賞春、吟詩的場景。此幅畫傳為明代青綠重彩大家仇英所繪。畫面的主體部分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和碧波蕩漾的溪流,以及游春的高士,他們或坐或立,或欣賞山水,或交談笑語,形象生動逼真,充滿著生活氣息。此畫運用了青綠山水畫的技法,以濃墨重彩描繪了山川、樹木、水流等自然元素,使畫面顯得更加立體、生動。同時,明暗、透視等技法的運用使畫面呈現(xiàn)出更加真實的效果。自然美與人文美在這幅畫中和諧統(tǒng)一。
最憶是江南
江南春景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見客”,且各有千秋。在繪畫中,杏花、春雨和江南的意象組合構(gòu)成了描繪江南春景的經(jīng)典。遼寧省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一幅清代畫家王翚所繪的《杏花春雨江南》,畫中山巒層疊,樹木青翠,煙霧環(huán)繞,村舍屋宇錯落,湖面上漁船水鴨泛波,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致。在構(gòu)圖布局上,小徑、樹木、庭院,皆隨河流之勢分布,疏密得當(dāng)。近處、遠處的小橋流水,將整幅畫面巧妙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遠處山巒環(huán)繞于霧靄之中,若隱若現(xiàn),山巒以墨點點染,借以烘托初春萬物復(fù)蘇之景。畫中設(shè)色以青綠、赭石為主,只在樹干和房屋勾勒上略施墨筆,而杏花則以淡紫色點綴,使得整幅畫淡雅清新卻不失蒼茫渾厚。而泛舟江上的漁船、悠然自得的漁夫,無不透露出濃厚的生活氣息,觀之令人頓生神清氣爽之感。
清代畫家董邦達的《蘇堤春曉圖》描繪了西湖春光正好、柳色碧綠、桃花明艷的美好春日圖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帝南巡至杭州,御制西湖十景詩,首題《蘇堤春曉》:“通守錢塘記大蘇,溪山處處盡堪廬。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董邦達以此詩作《蘇堤春曉圖》,畫中遠山連綿、水霧繚繞,近處湖心島上的樓閣層疊、綠樹成蔭,居中的蘇堤將蕩漾的湖面一分為二,堤上的御書樓、亭閣與壓堤橋掩映在搖曳的垂柳和桃紅中,和風(fēng)習(xí)習(xí)、鳥語花香,觀之心曠神怡。整幅畫水墨疏淡,設(shè)色雅麗,用筆輕柔,皴法松秀。
又是一年春好日,愿不負春光、不負韶華。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