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3 20:01:47 來源:中國藝術報
家園之三(水彩畫) 2022年 張成畢
寒冬來臨,“行蘊靜象——張成畢繪畫作品展”在溫州市文化館悄然開幕,沒有任何儀式,沒有宣傳推廣,展覽規(guī)模不大,僅展出溫州美協(xié)主席張成畢近十來年創(chuàng)作的14幅水彩畫,卻吸引了眾多文藝家和溫州市民前來觀展,在溫州“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我也湊熱鬧前往觀賞,細細看來,感覺每一幅畫作都是張成畢藝術生涯中有代表性的佳作,總能給我?guī)砟撤N藝術享受與啟示。
創(chuàng)作于2020年的《礁之說·九》,畫面上礁石的堅硬與海浪的柔和形成鮮明對比——礁石有褐紅色、有灰黑色,片草不生,以亙古不變的姿勢靜默;深藍色的海面泛動著瀲滟波光,在海天相接處閃現(xiàn)一道明朗而炫目的白光,這是陽光的反射,又會轉瞬即逝——畫家用這一靜一動,畫出了大海生命的痕跡。創(chuàng)作于2021年的《礁之說·海釣》,礁石更為聳立、更為冷峻,大海更為溫和、更為安靜。在畫面不起眼的一角,兩個海釣者站立在礁石上,容易被忽視,也最不能忽視。季節(jié)大約是在初冬,陽光顯得異常珍貴也異常和煦,灑在隆起的礁石上,溫暖卻也包裹著觀賞畫作的我們。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海之韻》,一只木質的小漁船停泊在浩瀚的海邊,此時風浪正急,漁船隨著風浪不停搖擺。船里沒有漁民,只留幾件簡陋的漁具。簡單的畫面,卻讓人產生廣闊的想象,想到一代代漁民的艱辛和危險,想到他們生存的不易和面對困境的堅毅。海之系列,是張成畢作品中屢見的題材。他嫻熟自如地運用透明的色彩和水的稀釋,用水彩的流動產生大海與礁石的自然之美、形色之美和詩意之美,畫面視覺明澈通透、自然灑脫,令人回味無窮。
張成畢出生在東海之濱、鰲江之畔的鰲江鎮(zhèn),小鎮(zhèn)依江面海。孩童時他常在江岸邊嬉戲,在海港碼頭玩耍,他感受到漁船與大海、漁民與港灣的特殊關系。1985年,16歲的他考入溫州技工學校實用美術專業(yè),當時改革開放如火如荼,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審美意識發(fā)生變化,水彩畫等西方藝術在中國受到普遍歡迎,張成畢也喜歡畫風隨性、明麗的水彩畫。上世紀90年代,好學的他到上海輕工業(yè)高等??茖W校美術系(現(xiàn)為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深造。上海一直是水彩藝術發(fā)展的沃土,他向多位水彩畫名家學習,又融匯中國傳統(tǒng)畫的技巧與特色,創(chuàng)作富有中國藝術情趣和氣質的新水彩畫作。海洋對于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張成畢難舍的鄉(xiāng)愁,他經常到海邊去聆聽海洋的呼吸,解讀無數(shù)依海而生、向海而行的故事,他以水彩為媒,不斷探索大海的奧秘與海洋文化的精髓。
尊重自然,熱愛山水,張成畢的另一創(chuàng)作素材是家鄉(xiāng)的大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蕩山成為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母題。如創(chuàng)作于2022年的《行蘊靜象系列》,畫面上層巒疊嶂,奇峰高聳,云霧飄逸,風煙迷茫。畫家構圖簡練,用色大膽,干濕結合,濃淡相生,和諧統(tǒng)一,每一幅作品都充滿夢幻式的單純和意趣,給觀者產生視覺上的沖擊力。其中《行蘊靜象之四》以蔚藍色為基調,山巒、云霧、天空,以形寫神、明凈自然,營造出一種寧靜幽雅、天山一色的絕美意境。而《行蘊靜象之二》則用淡綠色鋪染,色彩清晰明快,光影恰到好處,展示了春季里漫山的綠意,隱現(xiàn)于山間的叢林和流動的云霧中。作者用新穎的謀篇布局、瀟灑的筆墨水色,組成畫面各種絢麗的元素,令人賞心悅目。
追求水的語言、形的完美、色的情感,張成畢在藝術的道路上奮進不止,創(chuàng)作不息,近十來年,他迎來了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題材也更加廣泛。他從溫州出發(fā),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從甌山雁水到大漠荒原,一路上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如創(chuàng)作于2022年的《家園系列》,聚焦的多為中國西部地區(qū)人煙稀少的小村莊,用筆干凈利索,具有韻律動感,而無意的水跡塑造,使水與彩的交融化作輕盈卻有張力的東方水彩之美,讓人感受到村莊里清新的空氣、優(yōu)美的景色、漫長的歲月、滄桑的歷史、人情的溫暖和生命力的雄渾與飽滿,有著永恒的時空感。
透過展覽,我們領略到張成畢的審美表達和藝術風貌,也感受到他的堅守、勤奮、嚴謹與追求。但這僅僅是他的初步成果,因為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需要對知識、技巧和材料的掌握,需要對生活和外部世界的獨特關注與敏銳捕捉,需要無窮的遐想和熱愛的情懷。張成畢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期待他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心靈之作,為中國水彩藝術開拓新路。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