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滾動新聞> 正文

氣候變化下,一些洞窟文物泯滅在沙塵里

時間:2023/7/25 20:46: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建林

  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甘肅人或許沒意識到,當?shù)氐哪昶骄鶜鉁貢那母麄兡挲g往上“爬”。與人日益增長的年歲相比,氣溫的增速并沒有那么明顯。不過,一項新的研究成果顯示,甘肅省1961年至2021年的年平均氣溫增速達0.28℃/10年,遠超同期全球平均升溫水平。

  不僅是不同以往的熱,在甘肅,極端降水也在增加。據(jù)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任玉玉介紹,自1961年以來,甘肅省大部區(qū)域降水呈增加趨勢,區(qū)域差異明顯。此外,極端天氣頻次增加,極端性也增強了。

  國際環(huán)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氣候風險項目資深研究員李朝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不斷加劇的氣候變化趨勢正給這里帶來復合、級聯(lián)的氣候風險。顯而易見的是,這些風險已經對以石窟為代表的西北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不小影響。洞窟內外文物歷經風化雨蝕,那些從墻體上剝落的歷史記憶符號,永遠泯滅在了沙塵里。

2023年6月8日,暑期來臨,甘肅敦煌莫高窟游客數(shù)量增多。圖/IC photo

  甘肅對全球氣候變化很敏感

  我國西北地區(qū)深居內陸,氣候干旱,多是荒漠戈壁。生態(tài)本底條件脆弱,讓這里成為氣候變化影響下最為脆弱的區(qū)域之一。地處西北地區(qū)的甘肅省,自東南向西北跨越了北亞熱帶濕潤區(qū)、青藏高原高寒區(qū)、西北干旱區(qū)三大自然地理分區(qū),對全球氣候變化極其敏感。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60年來,甘肅省的年平均氣溫普遍升高且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斑^去60年里,甘肅年平均氣溫為8.1℃,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5.0℃,年平均最低氣溫為2.6℃。這三個指標均呈增加趨勢。”任玉玉說,21世紀初,甘肅省的平均最高氣溫和極端高溫日數(shù)顯著增加,極端高溫日數(shù)比2000年以前增加了約5.5天。

  黃河從蘭州這座省會城市穿城而過,黃河岸邊成為當?shù)厝吮苁罴{涼的首選地。岸邊的躉船、水上的羊皮筏子、從橋下快速駛過的游艇上,更是擠滿了外地游客。另外,也有些人愿意在岸邊的茶攤喝喝茶、吹吹風。

  “在黃河岸邊坐著喝茶的人,估計大部分也是游客?!币幻贻p的蘭州市民說,他們小時候的確愿意往岸邊、公園跑,不過現(xiàn)在夏天太熱了,人們大多躲在家里吹空調。

  與極端高溫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極端降水。研究表明,在2000年以后,甘肅省年降水量顯著增加,但降水日數(shù)卻明顯減少,這意味著該地極端降水事件可能增加,隴東和隴南地區(qū)的極端降水量增加則更為顯著。

  水能降溫解熱,可多了也不行。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認為,“雨強增加、雨日減少”的降水模式,帶來了極強的破壞性。

  以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第三大河——石羊河為例,作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區(qū)內陸河,石羊河流域孕育著西北地區(qū)繁榮的綠洲經濟。但降水模式的變化,導致了石羊河流域極端降水事件加劇,影響當?shù)氐纳鷳B(tài)修復和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

  數(shù)據(jù)顯示,自1961年以來,石羊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6.9毫米。2021年,石羊河流域日降水量≥10毫米日數(shù)為11.4天,與1991年至2020年平均值(8.8天)相比偏多2.6天。

  關鍵生長期季節(jié)性干旱,給植被生長和農業(yè)生產帶來了麻煩。赴當?shù)卣{研的專家指出,在綠洲區(qū)域,承載人口及產業(yè)的生活生產用水需求量大幅上升,水資源矛盾日益凸顯。另外,在氣溫增長方面,石羊河流域平均每10年增加0.38℃,比已經超越同期全球平均升溫水平的整個甘肅還要快。

  關于氣候變化,氣候專家的主流結論之一是:21世紀全球將繼續(xù)變暖,極端事件頻率和范圍都將增加。他們發(fā)現(xiàn),氣候變化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只對自然系統(tǒng)產生影響,它也影響著社會系統(tǒng)。而在未來,這種影響將利弊共存,且弊大于利。

  “根據(jù)今年世界氣象組織發(fā)布的報告,在溫室氣體和厄爾尼諾現(xiàn)象的共同推動下,有98%的概率,在未來5年中至少一個年份,全球年平均氣溫可以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敝於ㄕ嬲f。

  增溫與降水模式的變化,不僅導致了極端天氣事件頻次增多、強度增強,也給高度依賴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的西北地區(qū)在各方面帶來不小挑戰(zhàn)。

  水是文物的大敵

  甘肅省石窟分為河西、隴中、隴東、隴南四大片區(qū),被譽為“石窟之鄉(xiāng)”。根據(jù)甘肅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報告2021年的統(tǒng)計,全省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9處、文物點236個,包括石窟寺229個、摩崖造像7個。這些長期處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石窟群等文化遺產,也無可避免地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

  氣候變化對于文物遺跡的直接作用可以分為長期緩慢的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帶來的災害影響。長期緩慢變化的影響包括風化剝蝕、沉積掩埋、凍融撐裂、地下水侵蝕、鹽堿起甲,急劇變化包括極端天氣引起的氣象災害,如洪水、風暴、火災等。

  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王進玉表示,氣候變化引起的突發(fā)性極端事件對文物安全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強降雨等災害性事件及由此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對文物本體及載體的危害極大。

  盡管分布在不同地區(qū)的石窟面臨的極端天氣類型和頻次變化趨勢有所差別,但影響機制大致相同。王進玉介紹,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戈壁沙漠區(qū)石窟,屬水資源極度缺乏地區(qū),突發(fā)的強降水會引起莫高窟薄頂洞窟滲水,形成壁畫地仗層酥堿等病害。突發(fā)強降水還可能在山頂形成匯流,向下沖蝕崖體,導致崖體局部砂礫巖崩塌。

  被稱為壁畫“癌癥”的酥堿病害,修復難度最大。研究顯示,酥堿病害與潮濕環(huán)境密切相關。洞窟內的溫濕度受當?shù)亟涤赀^程影響顯著,陰雨天氣時,一些洞窟內的相對濕度可達60%-65%,疊加更溫暖的氣溫條件,返堿、酥堿病害就會加重。

  水是文物的大敵,鄰近河道的石窟會遭到洪水的破壞。莫高窟地處荒漠戈壁之中,但開鑿于大泉河西岸的崖面上。大泉河發(fā)源于祁連山西端,流經荒無人煙的戈壁灘,降雨、蒸發(fā)、徑流觀測資料稀缺且不成系列,給窟前洪水的預測帶來了很大困難。

  敦煌氣象站的數(shù)據(jù)顯示,1961年以來,敦煌地區(qū)強降水過程發(fā)生的頻次正在顯著增加。研究分析指出,在近40年中,大泉河洪水越發(fā)頻繁,發(fā)生了近20次不同流量的洪水。最近10多年中,2019年、2011年、2012年的洪水流量較大。

  2011年6月16日,甘肅敦煌等地因強降雨發(fā)生洪水災害,降雨量達到40.1毫米,與過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相當,洪水在莫高窟河段洪峰流量達441.87立方米/秒。

  王進玉說,九層樓為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發(fā)生在2011年6月15日下午至16日上午的強降雨,由于持續(xù)時間較長、徑流量比較大,雨水攜帶泥沙逐漸順飽水層滲漏至96窟窟內,致使原來的土坯墻體發(fā)生滲漏,木構窟檐建筑屋面漏雨,直接影響到窟內壁畫及塑像安全,尤其是九層樓的三、四、六層木構建筑多處出現(xiàn)漏雨、開裂等病害。此后,九層樓于2013年完成保護維修。

  同時,這場雨也讓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崖體、窟前建筑及洞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大泉河洪水歷來是威脅莫高窟安全的重大危險源之一,也是莫高窟保護面臨的主要風險。近40多年,莫高窟多次修筑防洪堤,2016年的防洪工程將莫高窟西岸重點堤防防洪標準提高到了300年一遇。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