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7/14 21:12:36 來源:文旅中國
西華一上萬眼空 買鴻鈞152cmx35cm紙本設色 2022年
筆墨寫江山,綠野入畫來。7月12日,“綠野生輝——買鴻鈞藝術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展出買鴻鈞收藏整理的拓本題跋、詩稿手札、教學畫稿、國內(nèi)外寫生以及山水畫大幅創(chuàng)作作品百余幅,全面展示買鴻鈞多年來的藝術成果。
展覽名稱“綠野生輝”四字源于一塊匾額,是買鴻鈞20多年前在北京一家古玩店庫房中偶得,書者乃是清代學人李葆恂。本次展覽以此為題,包含三重意義。其一,自然層面。春風綠江南,夏雨打芭蕉,自然之景往往青翠可人,熠熠生輝。其二,心境層面。我見青山多嫵媚,我看綠野遍生輝,發(fā)現(xiàn)景物之美好,需要有審美的眼睛,平和的心境,物我合一的狀態(tài)。其三,創(chuàng)作層面。筆墨寫江山,綠野入畫來,能否讓自然生輝,還要看畫家的妙筆。三者合一,便構成了一位山水畫家必有的品質(zhì)?!熬G野生輝”這塊匾額將隨畫家作品一同展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介紹說:“北京畫院首任院長葉恭綽曾參與出版的《清代學者像傳》其中就有這位李葆恂。此書原件我們費勁心力從國家博物館借來以紀念老院長誕辰140周年,曾于去年在北京畫院展出,如今看來真是太大的一個緣分。”
本次展覽共分四個板塊——探本、傳薪、問渠、暢神,全方位呈現(xiàn)了買鴻鈞在書法、教學、寫生、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果。四個部分的設置既反映出作者不同的藝術面向和身份,又形成一種緊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展覽從這四個維度展示出買鴻鈞作為一名畫院畫家注重自身涵養(yǎng)的藝術實踐。
“探本”之本乃為書法。買鴻鈞是書畫一體的堅定支持者和踐行者,十分贊同古人對于書畫關系的認識:“作畫與作書相通,果如六朝書家,能學漢魏用筆之法,何患不骨力堅強,豐神雋永也!”這一板塊主要通過作者的自書詩稿和花卉竹石等來呈現(xiàn)其書法修養(yǎng)。此外,還展出了作者收藏并題跋的碑帖拓本,既可知其書法學習的來源,亦可見其好書慕古之心。對于書法的學習,可以追溯至其藝術蒙養(yǎng)時期。買鴻鈞1969年生于河南博愛,幼時就跟隨當?shù)貢伊只舷壬鷮W書,奠定了他一生研習書法的基調(diào)。正如他在一冊《顏家廟碑》拓本上所題:“予于古代碑帖之收藏,久有其好,非為考釋,乃學習之用也。每得片紙如見故人,欣然忘食,常于夜寂人定,自染色宣,或覓舊紙,補其殘缺,蓋惜前人心血,故也至其會心處,外人斷難領略?!北敬握钩龅谋乇?,上至《平西將軍周府君碑》《顏家廟碑》《玄秘塔碑》《等慈寺碑》《懷素千字文》《米臨十七帖》等晉唐名碑名帖,下至《舊拓文征明書桃花源記》《王鐸延香館帖選》《擬山園法帖》等明清書家法帖,乃至日本古代書家卷菱湖的書跡都能看到。
“傳薪”板塊展出的是買鴻鈞的課徒稿。這些教學畫稿中不但有基本的技法示范,還配有文字講解相關要點,簡明扼要,直指核心。如關于畫云的方法,畫家就分別示范了留云法、停云法、行云法三種,并分別題寫文字講授技法要領,對從學者而言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除了技法要訣外,畫家對于不同技法的特點及其運用也有相關講解。如在關于“亂筆紛披”“山石以少勝多”“亂柴皴”“拖筆法”等技法的教授中,畫家不但進行了基本的示范和說明,還總結了各自的特點,并對其中一些技法的特殊運用進行了講解。此外,畫家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將師法自然、生動靈活等樸素而核心的繪畫思想傳授給學生。如在講夾葉樹、雙鉤柳等畫法時,他總是強調(diào)“用筆宜生動,不可圈點太過滯板”,而在講“亂筆紛披”時又告誡學生“所謂落筆有煙霞氣,皆須于生活中涵養(yǎng)濡染”。由此可見,買鴻鈞是將具體的技法教授與創(chuàng)作習慣、藝術思想的培養(yǎng)統(tǒng)籌在了一起。這既是他獨特的教學方法,也是個人創(chuàng)作特點的反映。所謂教學相長,課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自我梳理和反思的過程,對于買鴻鈞的藝術發(fā)展而言是另一種給養(yǎng)。
“問渠”是藝術家寫生作品的匯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買鴻鈞看來,畫家當以天地為師,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頭即是寫生。從展出作品可以看出,買鴻鈞的足跡不但遍布中國的名山勝景,而且還到國外游歷寫生,對于師造化的理念可謂身體力行。細察其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畫家不僅將寫生視為素材積累的過程,還把它作為技法錘煉的機會。他的寫生作品面貌豐富,純以對象表現(xiàn)為中心,水墨、設色之作均有,勾勒、渲染、皴擦等技法靈活運用,完成度頗高,與一般印象中以勾勒景物形象為主的寫生作品大不相同。此外,買鴻鈞還常在寫生作品上進行題跋,或記錄描繪對象的歷史淵源、景色特點,或抒發(fā)自己當時的情緒、心境,文字精煉,狀態(tài)鮮活。加之其書法底蘊深厚,題記與圖像之間的位置安排頗為講究,使得題跋成為作品形式構成的重要部分。本次展出的《東峰日未濟》《雪竇寺寫生》《云過一山青》等作品都因題記的書寫而使作品更為增色,足見書畫一體的觀念已被作者內(nèi)化于心。
“暢神”部分匯集了買鴻鈞十多年來的山水精品。這一板塊作品尺幅普遍較大,風格面貌多樣,既是作者創(chuàng)作成就的集中呈現(xiàn),也是他多年藝術歷程的記錄。吳洪亮院長認為,品味這些山水巨構,藝術家在三個方面的成績和經(jīng)驗尤能為觀者提供啟示。第一,平日積累與最終創(chuàng)作的統(tǒng)一。從書法練習到教學實踐,再到日常寫生與最終創(chuàng)作,買鴻鈞藝術的一個個切片,既相互獨立,又有機統(tǒng)一。第二,畫家在大幅巨構方面頗有創(chuàng)作心得,做大畫既要提升認識、找準狀態(tài),還要不斷積淀筆墨技法等基本能力,并非一朝可成之功。一件大幅佳作的誕生既離不開即時的靈感和狀態(tài),更需要多年的技法錘煉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積淀。第三,畫家對于從實景到創(chuàng)作的轉換問題不斷探索。展覽通過創(chuàng)作與實景的對比,有意以買鴻鈞的創(chuàng)作為個案進行切片式研究,尋找到如何使藝術作品更好的表達師造化、得心源的法門,為中國畫當代創(chuàng)作提供啟示與借鑒。
買鴻鈞曾有過這樣的自我評價:“我不是那種聰明的人,我屬于漸悟。我們常講‘得失寸心知’,藝術創(chuàng)造是點點滴滴、夜以繼日的學習和經(jīng)驗的累積,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會到了一些東西。這種心得經(jīng)驗積累多了,對繪畫才會產(chǎn)生影響。要突然開竅,突然開悟,這種事情在我身上發(fā)生得不太多,也許什么時候有,我想也都是通過這些積累來完成的。”
【藝術家簡介】
買鴻鈞,1968年生,河南博愛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1991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199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助教研究生課程班。2006年入北京畫院,致力于中國山水畫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對書法、篆刻、詩詞、戲劇亦多有涉獵。為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中國畫研究院研究員、北京畫院山水畫創(chuàng)作部主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第九、第十屆北京市青聯(lián)委員。
作品曾參加國內(nèi)外重要美術作品展和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并為天安門城樓、駐外多國使領館、全國文代會、中央文史館、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北京市副中心等國家機構和重要場館創(chuàng)作,并被中國美術館、河南省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畫院等相關國家專業(yè)機構收藏。201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煙云供養(yǎng)——買鴻鈞山水藝術展”,并在河南省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等地巡展。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