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3/21 20:42:13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1/4)洄游(A Journey)
(2/4)陳彧君 《亞洲地境——12平方米 No.20110520》 2011年 布面丙烯 200x600cm 余德耀基金會收藏
(3/4)鄔一名 《盆栽》 2013年 宣紙上水墨 145x180cm 余德耀基金會收藏
(4/4)蘇伯德·古普塔 《中國藍調》 2010年 布面油畫 38.2x50.8cm 余德耀基金會收藏
展覽名稱:洄游(A Journey)
展覽時間:2023/05/18~2023/08/13
展覽地點:[上海]-上海市青浦區(qū)蟠龍路1133號-(余德耀美術館(新館))
主辦單位:余德耀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群展
在步入第十年之際,上海余德耀美術館位于上海蟠龍?zhí)斓氐男吗^將于2023年5月17日落成并盛大開幕。主館開幕首展“洄游(A Journey)”將呈現(xiàn)余德耀基金會收藏中40余件中外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以穿梭于時空長河的洄游之旅開啟美術館新的征程。
離開黃浦江畔的工業(yè)遺址,沿著上??v橫交錯的河道水系一路溯源而上,余德耀美術館在委蛇曲折的蟠龍古鎮(zhèn)水鄉(xiāng)邊重新安家。依河流、稻田、池塘、竹林這一片四方天地而建,江南傳統(tǒng)民居的“山墻”和“雙坡頂”結構被解構重組,經由兩組互承式鋼桁架結構,交織承托起美術館內外空間,將自然與人工、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為一體。
伴隨地理位置的移動和實體空間的改變,在美術館為蟠龍新空間勾畫全新藍圖之際,展覽最初的構想也以“家”為切入點應運而生。以“家”為題,不僅出于美術館搬家的契機,也受到疫情三年空間流動的限制使每個人都與家產生了更多交集和隨之而來的思考。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家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存結構基礎,也是人們最初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因而“家”與每個個體都密切相關,也在不同維度和視角下構成了與個體對應且關聯(lián)的整體概念。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全球化進程中人類不同形式的遷徙,數(shù)字時代技術革新帶給人們全新的認知方式和觀念,使“離散”個體和社群在自我身份建構和認同的過程中,趨向多元選擇甚至模糊、曖昧的轉換。“家”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家庭結構的組成,人們也不囿于地域、歷史、政治、文化等因素與“家”建立連結。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家”在本體論意義上的存在變得更為重要,尤其在當代社會面臨各種未知和危機的時刻,對于“家”的討論都更具現(xiàn)實和啟示意義。
此次展覽將從余德耀基金會橫跨過去50多年的近1500件當代藝術收藏中,精選40余件中外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以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影像等多種創(chuàng)作媒介,展開一段穿梭于時空長河的洄游之旅。藝術家們從平凡普通的物質、日常生活經驗、個體記憶或夢境、持續(xù)或重復性的個人實踐、以及對歷史和社會議題的思考切入,呈現(xiàn)與“家”的意象有關的創(chuàng)作。在與藝術家們不同階段的生命歷程相遇的過程中,展覽邀請觀眾從自身主體性出發(fā),對“家”和“本根”展開思考,探尋個體存在、物我關系以及時空流轉等永恒的命題。
此次展覽不僅是一趟回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旅程,也是對余德耀美術館基于收藏起步的創(chuàng)館歷史的回望。創(chuàng)始人余德耀先生以收藏家的身份與藝術結緣,經年累積后投身美術館事業(yè),為其收藏打造了一個“家”。收藏成為余德耀美術館的源頭,也是其不斷回望的基石和養(yǎng)分。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余德耀美術館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及美術館第二篇章的開啟,不斷深耕美術館的收藏“家”之使命,履行美術館作為一個“家”的存在對于日常生活、行業(yè)生態(tài)、社會發(fā)展的職能。
余德耀美術館不僅是藝術品物質形態(tài)的守護者,同時也在守護這些凝結著人類生命歷程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并通過當代社會語境的激發(fā),賦予其多元、開放的敘事可能,讓藝術在與觀眾“邂逅”的過程中觸發(fā)“靈光”,使“家”成為思想流動碰撞的樞紐和文化接續(xù)傳承的紐帶,以不斷溯源求新的方式,應對充滿未知和不確定的當下。
作為美術館第二階段戰(zhàn)略規(guī)劃“流動的美術館(Yuz Flow)”的首個重點項目,新空間將作為美術館的主展區(qū),延續(xù)以余德耀基金會收藏為核心、“歷史”與“未來”兩條線索并行的方向,開展學術研究、展覽策劃和各類公共教育及衍生活動。與蟠龍?zhí)斓毓餐蛟斓亩鄠€衛(wèi)星項目“余德耀美術館項目空間×雪竹軒”“走街串巷”社區(qū)公共藝術、藝術衍生品店yuz 71㎡也將散落在景區(qū)內,與主展區(qū)遙相呼應。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