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8 12:02:21
鳥類 也是片狀玉雕動物中常見的形象,玉鳥眼形殷墟早期多見“臣”字眼,晚期則多見圈狀圓眼。圓眼先用斜刀法把眼部琢削成微凸的圓形,然后撒上細(xì)砂慢慢碾磨而成,所以很有神采。
《玉鳥》商代晚期
長5.1、厚0.35厘米
1950年至1951年河南省輝縣琉璃閣村150號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白色,有褐斑,半透明,浮雕。鳥呈棲息狀,尖嘴,圓目,頭頂有冠,身較肥,長尾上翹,爪彎曲。胸部有一圓孔,孔旁刻兩道弧線,可穿系佩戴。此件琢刻精細(xì),巧妙的把褐斑用在冠、爪和尾上,使玉鳥更加生動傳神。
《玉夔冠鸚鵡 》商代晚期
高12.5、厚0.4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淺綠色,有黃斑,似為沁蝕形成,浮雕。鸚鵡作站立狀,頭上有夔冠,夔大頭,尾上卷恰如冠形。鉤喙,臣字形眼、體豐滿、胸外突,翅略翹,作展翅狀,尾下垂內(nèi)彎,肢前屈,四爪作鉤抓狀。胸尾作扉棱形。鉤喙刻人字形紋,胸腹飾云紋,尾刻內(nèi)彎得弧線。兩面紋飾相同,均甚精致,線條嫻熟流暢。惜玉料欠佳,美中不足。此鸚鵡以夔作冠,極富想象色彩,殷墟少見。
《 玉鳥 》商代晚期
高4.7、 厚0.8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綠色,有黑斑;另一面黃褐色,浮雕。鳥作站立狀,鉤喙圓眼,長冠上卷胸外突、翅上翹,尾下垂內(nèi)彎,肢前屈,爪粗壯。形似青銅器上的鳳紋。翅與尾飾翎紋。兩面紋樣雷同。冠與肢上各有一孔。系佩戴飾物。
《玉燕雛 》商代晚期
長7.3、 高3.3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乳白色,有褐斑,圓雕。作待哺狀。仰頭,尖喙圓眼,雙翅微展,尾不顯。胸下雕出雙足,足呈長方形。頸下有上下對穿的斜孔,可佩戴。翅雕翎紋,背有節(jié)狀紋,均雙線陰鉤。頸下及頭部飾羽毛紋,單線陰刻。琢雕精細(xì),商代玉雕中少見。
《玉長頸鶴》 商代晚期
高12、 厚0.3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黃褐色,浮雕。鶴作站立姿態(tài)。上頸下彎,頭置于胸前。尖喙,圓眼,翅微展,尾下垂,肢粗壯,下有爪。兩面分別,頸飾羽毛紋;用回紋雕琢出翅的輪廓;翅飾翎紋;尾飾變形云紋。造型美觀,雕琢細(xì)膩。爪上鉆有小孔。
此鶴兩件,成對。另一件略小,眼作圓孔,頸爪各有一小孔,可作佩戴飾物。
《玉鷹 》商代晚期
高6、 厚0.2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綠色,浮雕。作展翅飛翔狀,頭歪向一側(cè),頸內(nèi)縮,尖噱圓眼,雙翼外緣雕成扉棱形,兩足內(nèi)彎呈鉤狀,雕出銳爪,尾分兩歧。一面雕出脊背和翎紋,均為雙陰線勾勒;另一面以單線勾勒出胸、腹和翎紋。喙上有小孔,可佩戴。
《玉鳥》商代晚期
長4.2、寬1.7、厚0.4
1953年河南省安陽市大司空村24號墓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灰白色,不透明,浮雕。鳥作匍伏狀,圓目,鷹鉤嘴,雙肢前屈,翅上翹,尾直呈刀形,頭部有一圓孔,可系佩戴。
《玉長尾鳥》商代晚期
長7.6、高1.8、厚0.5厘米
1987年河南省安陽市郭家莊東南1號墓出土
中國和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色,有斑紋,浮雕。鳥形,長身,長尾,尖喙。鳥身兩面用陰線刻出眼及翅形。胸部有一小孔,作系用。
《玉鳥 》商代晚期
長7.8、 寬3、 厚0.2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陽市大司空村8號墓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白色,不透明,浮雕。鳥呈匍伏狀,圓眼鉤喙,頭頂有冠,向上卷曲,肢前屈,四爪著地,寬尾下垂,用陰曲線琢雕出翅與尾,兩面紋樣相同。頭部有兩個圓形孔,可穿系佩戴。
《 玉雙鸚鵡 》商代晚期
高8.1、 寬12、 厚0.3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褐色,浮雕。雙鸚鵡尾相對,略呈伏狀。圓眼鉤喙,短冠,胸脯外突,短翅,長尾內(nèi)卷,肢前屈,有四爪。翅飾翎紋,尾飾變形回紋,兩面飾紋雷同。尾相連處有一圓孔,冠上各有一小圓孔。可穿系佩戴,也可作鑲嵌飾物。
片狀玉雕魚與鳥的尾部,還常被延長并在末端琢磨出斜刃,這種將魚、鳥等動物作為柄部的玉刻刀,是商代獨有的器形。
商代的圓雕寫實性動物,強調(diào)突出動物的形體特征,象的長鼻、虎的利齒、羊的盤角、熊的尖嘴、鷹鸮的勾喙、螳螂的刀足等,姿態(tài)各異,形態(tài)逼真。
《 玉鸮 》商代晚期
高6.5、 底徑4.6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綠色,玉質(zhì)較好,局部有黃色玉皮,圓雕。鸮作站立狀,體呈圓形,鉤喙,目字形眼,眼珠微凸,小耳上豎。凸胸,雙翼并攏,短尾下垂,兩肢粗短,肢下有爪。胸飾羽毛紋,雙翼飾云紋。兩肢后刻有橫槽,兩肢與尾間刻有豎槽,體下中間鉆一圓孔,孔徑1厘米,深4.1厘米。頂后部有上下鉆通得斜孔。可懸掛,也可作為插嵌的飾物。
《玉鸮》商代晚期
殘高4.2、寬2.3、厚1.25厘米
1911年山東滕州市前掌大商代遺址3號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淺豆青色,圓雕。圓頭,翹喙,鼓胸,兩翼收攏,以三道弧線表示羽毛的層次,尾下垂,腿微彎。翼胸有渦紋。喙下、前胸各有一小孔。系佩戴飾品。
《玉象 》商代晚期
長6、 高3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黃褐色,圓雕。象作站立狀,體肥碩,長鼻上揚,鼻尖內(nèi)卷成圓孔,口呈三角形,微張,目字形眼,細(xì)長眉,大耳緊貼,四肢粗短,剛健有力,足雕四趾,尾下垂。身、肢飾云紋,背前端飾菱形紋,背中部及尾部均飾節(jié)狀紋。形象稚態(tài)可掬,很像一頭幼象。
同墓出土的另一件玉象造型、色澤、紋樣都與此件雷同,成對。有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采用同一塊玉料或色相近的玉料雕琢而成。
《玉螳螂》商代晚期
長6.8、高2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淺綠色,有褐斑,圓雕。作停立狀。體較細(xì)長,頭向右歪,尖嘴微殘,圓眼突起,雙翼翕合,兩刀足前屈,右足微淺,尖尾。足下有小槽,兩足間有小孔,可供佩戴。頸部四周飾陰線紋,翼紋為雙線陰勾。造型絕妙,頗具匠心。
《玉馬 》 商代晚期
長6.3、 高2.9、 厚0.2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色,有褐斑,浮雕。馬作行走狀,肢較粗壯,張口豎耳,臣字形眼(但兩面眼睛的位置稍有不同),頸有細(xì)密鬃毛,長尾,尾中部有一小節(jié)突,尾末雕出斜刃。耳后有一小圓孔,可作佩戴飾物。
此種形狀的馬,同墓共出土兩件,成對,似為同一塊玉料雕琢而成。
《玉熊 》 商代晚期
高4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綠色,一側(cè)有黃斑,圓雕。熊呈蹲坐狀,前肢抱膝、頭微昂,面部呈三角形,嘴前突,口略張露舌,大眼,小耳上豎,鼻梁隆起,下有小而淺的鼻孔。前后肢下均刻足趾,前肢趾較長;后肢趾較短。臀下有三角形短尾。背脊兩側(cè)與上肢用云紋鉤出輪廓,線條簡練。古樸生動。背脊上有兩個上下鉆透的斜孔??膳宕骰虬淹?。
《玉熊 》 商代晚期
高8、 厚0.4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黃褐色,浮雕。熊呈抱膝蹲坐姿態(tài),頭微抬,長嘴前伸,小耳上豎,臣字形小眼。按照熊的生態(tài)特點,用不同的線條雕琢出臀部和前后肢。兩面分別頸飾節(jié)狀紋;體飾云紋。前爪較長作彎曲狀、后爪前伸。全身紋飾雖較簡單,但各部位輪廓清晰。其一面后肢與臀部稍殘。頸部有小孔,可佩戴。
《玉牛 》商代晚期
長4.6、 高3.1厘米
河南省安陽市小屯11號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淺綠色,玉質(zhì)較好,圓雕。牛作跪臥狀,口微張露舌,方形目,兩角后伏,前肢呈跪狀屈于頸下,后肢前屈,短尾下垂。體飾云紋,角飾人字形紋、四蹄磨光。兩前蹄之間有一小孔,可穿系佩戴。
《玉回首牛 》商代晚期
長11、高5.8、 厚1.5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綠色,有褐斑。頭部圓雕,體較薄,近似浮雕。作伏臥回首狀,雙角后伏,張口翹鼻,兩鼻孔穿通,目字形眼,圓眼珠。體長,前肢后屈,后肢屈于腹下,尾下垂,造型生動。前后肢下刻有寬約3厘米的淺槽,可作鑲嵌飾物。從牛鼻穿孔觀察,大概殷人已懂得牛穿鼻子。
《 玉豬 》 商代晚期
長3.5、 高2.4、 厚1.4厘米
1977年河南省安陽市孝民屯南701號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豆青色。作卷體豬形。以圓雕手法刻出豬頭、身形、大耳、大嘴。用浮雕手法刻出眼和鼻的形狀。身上有陰線花紋。背部有凹槽一道,由頭頂通至尾部。身中部有一供穿系用的圓孔。
《玉兔 》 商代晚期
長4.3、 寬2.5、厚0.7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陽市大司空村157號墓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青綠色,半透明,浮雕。頭微抬,長耳后狀,體較肥,肢蹲伏,短尾上翹,呈欲跳狀。磨制光滑。形態(tài)逼真。
《玉鹿》商代晚期
長6、高4.9、厚0.5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綠色,頭部有黃斑,浮雕。形似幼鹿,無角。作伏臥回首狀,閉口,圓眼小耳,做警覺狀,前肢較長,蜷曲于腹下,蹄朝上;后肢前屈,蹄朝下。短尾。用疏朗的云紋雕琢肩與臀部的輪廓,腹部飾較密集的云紋,類似鹿身上的斑紋。頸飾鱗紋,背脊與尾刻人字紋,前后肢則依據(jù)獸類四肢的特點用弧線和彎曲線條勾勒。兩面紋樣雷同。蹄磨光。此幼鹿栩栩如生,設(shè)計頗具匠心。后肢有小孔,可佩戴。
《玉鹿》商代晚期
高5.4、寬4.3、厚0.5厘米
1991年山東滕州市(原藤縣)前掌大商代遺址3號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豆綠色兼微黃,兩面平雕紋飾相同。兩角枝杈突出,彎頸回首狀,翹首,圓眼,上下顎鼻嘴分明,頸間有渦紋,圓臀小尾,后腿微彎。頸間有一穿孔。具有寫實、夸張之美,系佩戴飾品。
《玉鹿首》商代晚期
長3.6厘米
1985年山西省靈石縣旌介村2號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墨綠色,不透明,圓雕。為一鹿的頭部,角分枝杈,特明顯,眼、嘴、耳各部琢雕清晰。頸部有一圓孔,可以穿系佩戴。形象真切,工藝較精。
《 玉兔 》商代晚期
長10、 高5.8、厚0.5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一面黃色;另一面呈淺褐色,浮雕。兔作奔跑狀??诼詮垼渡?,圓眼長耳,體肥碩,短尾上翹、前后肢下雕出五爪。通體拋光。雖僅雕琢出頭部得眼、耳、口、鼻,但其形象真切。前足上有小孔,可佩帶。從形象觀察,似為家兔。
《 玉鵝 》商代晚期
高7.2、 寬0.6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一面灰色,另一面呈灰褐色,有細(xì)小斑點。鵝作站立狀,凸頂,圓眼,長扁嘴緊閉,頸像后伸,頭彎于胸前,短翅并攏,腿粗短,下有趾,趾下有榫,已殘損。通體紋飾雕琢精細(xì),頸飾羽毛紋,翅飾翎紋。兩面紋樣基本相同。小巧生動??勺鞑迩讹椢?。
婦好墓一件圓雕玉虎,作匍匐行進狀,張口露齒,“臣”字眼,方豎耳,拱背垂尾,尾尖上卷,腹部飾雙勾卷云紋,輪廓方折,紋飾剛直,姿態(tài)威猛,令人望而生畏。
《玉卷尾虎》 商代晚期
長13.3、 厚0.5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綠色,有黃斑,浮雕?;⒆餍凶郀?,昂首,張口露齒,門齒尖銳,目字形眼,大耳。體肥碩,腹外突,尾略上卷,肢前屈,足雕四爪。頸飾鱗紋,用變形云紋鉤勒出肩部與臀部,尾飾節(jié)狀紋。兩面紋樣雷同。形象兇猛。眼角上有小孔。
《玉虎 》 商代晚期
長11.7、 高4.3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綠色,有褐斑,圓雕。作行走狀。體肥碩,方形頭,張口露銳齒,臣字形大眼,雙耳豎起,背略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足上雕出利爪,尾下垂,尾尖上卷。身飾云紋,背部雕蛇形紋,尾部為節(jié)狀紋,主要花紋均為陰線雙鉤。左前肢有疤痕。形象生動,富有生氣。此件無孔眼或榫,與一般用作佩飾的肖生玉雕有別,可能是一種陳列藝術(shù)品。
《玉雙角蟠龍》 商代晚期
長7、 厚1.5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綠色,介于圓雕與浮雕之間。龍作蟠卷形,頭尾相接,中有缺口,尾較細(xì)內(nèi)卷。龍頭為圓錐,張口露齒,鼻梁隆起呈一直線,臣字形眼,眼珠外突,雙目明亮有神,細(xì)長眉,頭上有兩后伏的角,角略上翹。腹部較厚,兩面平,腹下有兩短足。兩角刻兩組人字紋,角側(cè)面刻人字紋兼飾云紋,身尾飾雙線菱形紋,兼飾三角形紋。背部中脊突起,兩側(cè)飾小三角形紋,背上部中脊兩側(cè)有鉆透的斜孔,可佩戴。尾端一面有一未鉆透的圓孔。
《虎形玉飾 》 商代晚期
長5.5、 寬2.5、 厚0.2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陽市大司空村107號墓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淺綠色,有灰白斑,半透明,浮雕。虎呈伏臥狀,張口圓目,雙耳直立,肢前屈,爪著地,長尾上卷。身前后各有一個圓孔,可穿系佩戴。
《玉長尾虎 》 商代晚期
長18.1、 高3.6、 厚0.9厘米
1976年婦好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褐色,背面腹部呈綠色,浮雕?;⒆鞅捡Y狀,首微昂,張口露齒,圓眼,外有眼圈,中間鉆孔。耳后伏。長尾,尾端呈尖狀。前、后肢作前屈狀,足雕四爪。頸飾鱗紋,腹飾斑條紋,類似虎皮,臀部飾云紋,尾飾鱗紋,兩面紋樣相似。前后肢與爪下磨平。尾端磨出尖狀刃。頸部有一較大的圓孔,孔壁經(jīng)修磨。兩爪上各有一個未鉆透的小孔。此虎尾似錐子,可佩系,或許也有實用價值。
商代動物形玉雕的紋飾,往往因表現(xiàn)對象的差異而有所變化,如龍身多選用變形云紋或菱形紋,虎等獸類腹部多用變形云紋或絨毛紋,鳥類翅膀多用大螺旋紋,身軀則用變形云紋,但以“雙勾線”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紋飾,千變不離其宗,均淋漓盡致地營造出了剪影式的圖案化效果。
編輯 |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馬嬌
聲明 |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quán)謝絕轉(zhuǎn)載。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