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9/21 18:11:29 來源:中國美術(shù)報
一
近中秋。坐在小院讀書,忽覺青衫薄。
一抬頭,看見紫薇,還是寂靜又兀自熱鬧地開著,月影中滿樹紫色的碎花。
這段日子,住在山間。晨起,要開很遠路的車去上班,路上漸漸喧囂。暮色時回來,小院的石榴、桂樹、柿子、天竺葵、月季,合歡花,擠擠艾艾,滿目濃淡。下了幾場秋雨,小院角落牡丹的枯枝,也開始生出嫩葉。
秋日真是素樸,它伸展,彌漫,在沉著中有著幾分薄涼。
“豈但中秋堪宴賞,涼天佳月即中秋?!蹦纤务R遠的《月下把杯圖》的題句。畫面中遠山蒼茫,圓月當空,主人把杯迎友,童子侍立。
“相逢幸遇佳時節(jié),月下花前且把杯”。
話語不翼而飛,畫面有跡長存。
這月色與歡愉的時光,已經(jīng)消失在時間深處了。
【宋】 馬遠 月下把杯圖 絹本設色 59cm×29.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
手頭讀的是《隨園詩話》。秋涼特別適合讀袁枚。
袁枚曾寫《戊子中秋記游》,友人相聚隨園,中秋之夜,蒸豬頭吃,此時月亮放大光明,肉已熟酒又醇,豬頭爛如泥,眾人大快朵頤,酒醉方休。
于是,袁枚又開始感嘆,余過來五十三中秋矣,人生百年,無歲不逢節(jié),無境不逢人,執(zhí)筆而悲也。
同樣的月色,看的人心緒自然大抵不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是蘇軾的月夜?!八熘脸刑焖拢瑢垜衙?,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最為美妙的不是月色,而是“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人生有好友,長夜無眠,無事相邀,哪怕靜默如謎,也是內(nèi)心相契。蘇軾《夜游承天寺》勾勒了一幅永遠的月下夜游圖。
想來,人生的記憶未必是密樹濃蔭、遠山含翠。到了回憶的時候,舊時月色舊時人,幾分古拙的色調(diào),跡簡意淡,也是回味了。
【明】 文徵明 中庭步月圖 紙本墨筆 149.6cm×50.5cm 南京博物院藏
三
1532年,文徵明63歲,這是他倦游京師歸來的第六年。
秋夜,童子烹茶,與友人在中庭賞月。但見碧梧蕭疏,流影在地,故而感嘆“愿得長閑似此時,不愁明月無今夕”,作《中庭步月圖》軸??傆X得文徵明的畫,輕輕淺淺,視覺相遇時,意蘊就蕩漾開來。文徵明早年山水多有秀逸之氣,中年后行筆漸放,給人以繁密無盡之感。
此幅畫水墨清雅,滿庭月色,恬淡清曠,草堂、古書、酒具,兩株梧桐、一叢枯木,清幽秋夜,三位好友談興正濃。
畫家通過層層渲染,布景虛簡,行筆樸放,讓人不覺置身月夜。“人千年,月猶昔,賞心且對樽前客?!碧摽毡緛硎菬o光,又是無色的。感時傷世,望月遣懷,是中國文人傳統(tǒng)的文化情結(jié)。月下,畫家追問人生的終極意義。
那些曾經(jīng)濃烈的東西,如今都已歸于內(nèi)心的靜謐。
四
節(jié)序推移,中秋又至,內(nèi)心應該很敏感吧。
就如在無數(shù)個松針落在地上都能聽得清楚的暮色時分,有時渴望某種生活,突然陡峭的內(nèi)心。
燈下讀《徒然草》,里記:“余于此世已無羈絆可言,唯于節(jié)序之推移未能忘情耳!”正是旅途之中,夜宿京都炭屋,不由枯坐,心境之中,瑣事紛現(xiàn)。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謫居黃州。月圓之夜,心緒清冷,悵然寫下“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無疑,蘇軾是描寫靈魂最深刻的大師。
【明】唐寅 嫦娥執(zhí)桂圖 紙本設色 135.3cm×58.4cm 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明】唐寅 嫦娥執(zhí)桂圖(局部)
對我來說,印象很深的卻是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有唐寅的《嫦娥執(zhí)桂圖》。此幅畫設色妍麗,清雅圣潔,一掃孤寂之態(tài)。月宮仙子嫦娥,裙裾飄拂,月光之下,神情溫婉優(yōu)雅,凡塵之事早已煙消云散。一生只度過短暫的五十多年時光的唐寅,在他落寞的晚年,獨住桃花庵,面對幽冷明月,花下獨酌。
當我進入中年,我熱愛繪畫中這無言的表達,如同這月夜,有著薄涼的溫度,又有幾分抵達的釋然與澄澈。
【宋】趙佶 閏中秋月詩帖 紙本、楷書 35cm×4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五
關(guān)于中秋,曾看過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宋徽宗趙佶的《閏中秋月詩帖》,想想這詩帖應該是最有月色意境的。“因懷勝賞初經(jīng)月,免使詩人嘆隔年”,瘦金體婀娜嫵媚,華美秀妍,果然是“忽然風動處,惟(唯)有月寫得”了。
【晉】王獻之(傳) 中秋帖 紙本、草書 27cm×11.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為王獻之所書被乾隆視為“至寶”的《中秋帖》,“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盡管只有22字,且斷句說法多種,中秋之意就如此字字珠璣流光溢彩地韻藏于古厚的書法之中,盡是回味。
常玉 圓月·沙洲·裸女 纖維板油畫 125cm×179cm 1960年
還有這樣一輪圓月。裸女躺在沙洲,仰望圓月。寂寞沙洲并不冷。女人與月亮,繼續(xù)一場必須繼續(xù)的對話。這是常玉作于1960年的油畫《圓月·沙洲·裸女》。常玉是不可學的,他不取悅?cè)魏稳?,當他表現(xiàn)豐富的精神特質(zhì),你需要深入他的孤獨深處。
畫家的內(nèi)心裹挾著東方的情愫,消融在空靈、廣闊之中。看畫的人,頓時也穿透了時間欲念與空間,自成格局。
無疑,常玉最毋庸置疑的長處就是以優(yōu)雅的克制創(chuàng)造了難以抗拒的情境。而我,能與這些書畫相遇,有時想想,或許亦是一種“命運般的角色相遇”。
六
去年深秋,赴天臺山萬年禪寺。
寺廟在很高的山上。
在川端康成的演講中,提到元仁元年(1124年)的一個月夜。明惠上人進花宮殿坐禪。及至夜半,禪畢,睜眼,見殘月余輝映入窗前,于是頓覺看月的人變?yōu)樵?,被人看的月變?yōu)槿恕?br>
那夜,我從山上下來,車子盤旋在陡峭狹窄的山路上。山風從車窗邊掠過,一輪皓月始終陪伴。頓時想到明惠上人。
此時的月光下,山影,草木,看上去沉靜,堅韌,又安身立命。萬物總是一律平等地在時間中共生存。就生命而言,流轉(zhuǎn)與無常才是它的宿命吧。
萬古有此月。還記起一個中秋,與友人坐在故鄉(xiāng)海邊的小院。母親煮了一壺濃濃釅釅的茶。
那晚的月色,淡淡的。
于是大家喝茶,淡淡地,說著可有可無的話……
不知為何,總想起這樣的月夜。
每每想起,總想更深情地活著。
(注:本文摘自那海著《故宮草木志》,故宮出版社出版)
《故宮草木志》
作 者:那海
出版社:故宮出版社
編輯 | 楊曉萌
制作 | 馮雅穎
校對 | 楊曉萌
《中國美術(shù)報》藝術(shù)中心內(nèi)設美術(shù)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huán),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shù)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三環(huán)北路54號
聯(lián)系人:顏培大 聯(lián)系電話: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國美術(shù)報》為周報,2021年出版40期。郵發(fā)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192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fā)行聯(lián)系人:吳坤 電話:13071178285
新聞熱線:010-68469146
總編室郵箱:zgmsbvip@163.com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