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5/4 10:17:00 來源:搜狐新聞
近期,《寓興:花木的圖像史》一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院王中旭在參與主持、籌備2019年故宮博物院午門年度大展“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的基礎(chǔ)上的著作,按時代與風(fēng)格依次將花木畫的發(fā)展分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個部分,通過圖像與文字,闡述花木畫自唐代發(fā)展至宋代,再至元明清的發(fā)展歷程,包含了石刻線描、壁畫、卷軸畫諸多形式。
同時,作者以“寓興”為題,指出古代畫家往往在所畫花木上寄寓、投射以人的情感、品格。書稿環(huán)環(huán)緊扣主題,使得每一時代畫家對花木寄托的感情、品格得以體現(xiàn),展現(xiàn)了一幅花木畫發(fā)展的圖像史。
北宋徽宗朝宮廷編撰的《宣和畫譜·花鳥敘論》稱: 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于此,與詩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藥,禽之于鸞鳳孔翠,必使之富貴;而松竹梅菊,鷗鷺雁鶩,必見之幽閑。
其中強調(diào)一幅好的花鳥畫需要具有“寓興”的特質(zhì):繪牡丹、芍藥需突出富貴之態(tài),畫松竹梅菊要體現(xiàn)幽閑之情,都是將人的情感或品格遷移、投射到花木之上。寓興這一概念,最早可能與《詩經(jīng)》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興”有關(guān),指情感的遷移、聯(lián)想?!对娊?jīng)》中便運用了賦、比、興的修辭手法,一般認(rèn)為賦是指鋪陳直敘,比即比喻,興是指情感、情緒的遷移、聯(lián)想,又兼具比喻、象征、烘托的含義。朱熹解釋稱“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繪畫而言,東晉顧愷之也曾提出“遷想妙得”的繪畫理論,是說要將畫家的情思遷移到所畫物象之上,方能妙得。中國古代花鳥畫中的寓興,是指在所畫物象上寄寓、投射人的情感、品格,既可以是象征、比喻,也可以是情感、情思上的微妙關(guān)聯(lián)。
唐 佚名 牡丹蘆雁圖壁畫 ,北京海淀八里莊王公淑夫婦墓主室北壁
中國土地廣袤,花木種類眾多,對于什么樣的花木能夠入畫,中國古人是有所選擇和側(cè)重的。大體而言,入畫的花木通常需要具備兩個特質(zhì):一是可觀賞,二是寓興。可觀賞主要與花木的外形、容貌相關(guān);寓興則強調(diào)花木被寄寓的人的情感、品格,二者互為表里,相互關(guān)聯(lián)。
作為同樣描述植物的圖像,雖然西方靜物畫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及體現(xiàn)畫家的情感,但是遠(yuǎn)不如寓興之于中國花木畫這樣影響廣泛而深刻。中國古代花木畫更為注重表現(xiàn)其與人情感間的聯(lián)系,譬如入畫之松竹梅菊與文人的日常生活、情感息息相關(guān);即使是偏重于觀賞性的牡丹、芍藥圖像,也多在花容的基礎(chǔ)上強調(diào)富貴的特質(zhì),或者通過詩文、典故等引起觀畫者情感上的共鳴。對于古人而言,雖然鸞鳳孔翠、鷗鷺雁鶩等禽鳥也能寓興,但是花木明顯更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如詩人更多地是以花木而非禽鳥寓興,文學(xué)史上詠花木詩比比皆是,而詠禽鳥詩則相對稀少。因此,雖然寓興并非花木畫所獨有,但是它最能體現(xiàn)花木畫的內(nèi)涵及特質(zhì),是理解、研究花木畫的一把鑰匙。
南宋 李嵩《秋季花籃圖頁》故宮博物院藏
那么,何為花木及花木畫?花之本義有兩層:植物的繁殖器官;開花可供觀賞的草本、木本植物。中國古代“華”字出現(xiàn)得較早,如大約成書于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薄盎ā弊治匆娪谖簳x及之前的文獻,系“華”之俗字,明末清初顧炎武舉北魏李諧《述身賦》同時出現(xiàn)“花”“華”例,并聯(lián)系到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425)造新字千余,稱“花”字“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此外,“葩”亦為“花”之古字。
“花”通常與“卉”“木”等字連用。“花卉”一詞至遲在南朝時即已出現(xiàn),如南朝梁徐勉《誡子崧書》曰:“ 聚石移果,雜以花卉,以娛休沐,用托性靈?!钡袊糯嗍褂玫氖恰盎尽钡母拍睿缒媳背段和趸局尽?、唐李德?!镀饺居洝罚ㄓ置镀饺骄硬菽居洝罚?、北宋周師厚《洛陽花木記》、南宋范成大《桂?;局尽返葧砸曰緸槊?,直到清謝堃還著有《花木小志》。據(jù)統(tǒng)計,“花卉”在明清文獻中出現(xiàn)的頻率仍不及“花木”,該詞在近現(xiàn)代以來才被更為頻繁地使用。
筆者認(rèn)為,花卉應(yīng)取花和草之意,而不僅僅指開花的草本植物,如清陳邦彥奉敕編《御定歷代題畫詩類》“花卉”類包括墨梅、水仙、牡丹、紫芝、芭蕉、春草等;花木也應(yīng)指花和木,而不僅僅是開花的木本植物。相對花卉而言,花木指涉的范圍可以更廣泛,如北宋李昉等奉敕編纂的詩文總集《文苑英華》“花木”類以開花可供觀賞的牡丹、桃、杏、紫薇等為主,同時也包括不開花而被觀賞的柳、松、柏、竹、藤等,此外還附有果實、草等;明文震亨《長物志》“花木”卷除包括牡丹、芍藥、玉蘭、海棠等傳統(tǒng)花木外,還包括松、柳、芭蕉、梧桐、竹及瓶花、盆玩等。
南宋 佚名《海棠蛺蝶圖》 故宮博物院藏
花木畫即以花木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之圖畫。宋元畫史文獻中經(jīng)常提到花木或者花竹畫的概念,并且多與翎毛組合,如北宋劉道醇《圣朝名畫評》設(shè)“花木翎毛”門;徽宗朝畫學(xué)分別置“花竹”“鳥獸”科,而在《宣和畫譜》中則合為“花鳥”門;元鄧椿《畫繼》有“花竹翎毛”門等?;井媽儆诨B畫的一個分支,繪畫中花木通常與禽鳥一起出現(xiàn),但是也有花木單獨出現(xiàn)的;或圖像中花木是主體,禽鳥僅作為陪襯,尤其墨竹、墨梅、墨蘭、蔬果等更是發(fā)展成為獨立的題材。此外,花木畫亦獨立于花鳥畫之外,發(fā)展出折枝花、沒骨花、鋪殿花、歲朝圖等技法、圖式。
南宋 趙孟堅《墨蘭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冕《墨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鑒于花木畫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體現(xiàn)了古人對于植物的認(rèn)識和觀念,以及相對于禽鳥而言,花木在寓興上更具有優(yōu)勢,故本書選擇花木畫作為研究對象。筆者試圖從寓興這一觀察角度出發(fā),呈現(xiàn)中國古代花木圖像演變的歷史,闡述其題材、風(fēng)格、圖式之產(chǎn)生及演進,并始終注重將其置于花木文化演變的大土壤中。
《寓興:花木的圖像史》書影
(本文為《寓興:花木的圖像史》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chuàng)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