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4/27 8:38:50 來源:收藏快報 馬洪/吉林長春
圖1 吳昌碩《樸巢印存》
吳昌碩最早的一部印譜,名謂《樸巢印存》(圖1),線裝兩冊,共鈐印103方,譜前有施浴升序言,后有吳瑤華跋語,譜中錄有吳昌碩手抄五言八韻“試帖詩”墨跡六首。“樸巢”,為吳昌碩早期的書齋名,取歸真返樸終身不辱之意。此印譜成書于清同治庚午(1870)年,為吳昌碩22歲至27歲5年間的篆刻作品。
圖2 吳昌碩刻《陋室銘》印
印譜中收錄的《陋室銘》?。▓D2),乃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篇,全文計81個字,是目前所見吳昌碩所刻最多文字的一方印章。印文采用白文刻制,分8豎行由右向左排列,前7行每行10字,最后一行11字,每字大小不盡相同,以筆畫繁簡取決空間位置。
晚明以降,文人篆刻以詩文閑句入印,蔚然成風,甚至出現(xiàn)了像乾隆間錢塘印人周芬將王勃名篇《滕王閣序》770余字,一字不漏地刻在10厘米見方的巨制宏構(gòu),多字印已被推到了動心駭目的地步。習印時期的吳昌碩,也免不了受到時風的影響。
篆刻一道,方寸之石,是以印章方寸規(guī)定的微型的、相對近觀的藝術(shù),印章方寸的范圍已成為篆刻審美的基本定式,一旦試圖無度地將印面放大而類似版畫,或印文多到近于碑刻,或印面極度縮小而成微雕工藝,篆刻最基本的特征將大大變異。我們從《陋室銘》印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排列上,很難欣賞到什么技巧和意境,只有近觀局部,恐怕才會看出一些名堂來。
從《樸巢印存》輯錄的篆刻作品看,吳昌碩早年篆刻,印風涉獵廣泛,既有取法丁敬、黃易、陳鴻壽、錢松等人的浙派印風,還有師從何震、鄧石如一路的皖派格調(diào),亦有直追古璽、漢印的摹古,還有仿刻《飛鴻堂印譜》中格調(diào)不高的作品,由此可見吳昌碩早年顯然經(jīng)過一段迷茫的摸索探路階段。施浴升在印譜序言中稱:“見夫漢魏之遺文,鐘鼎之奇制,以及古籀之源流,白朱體之區(qū)別,莫不各盡其妙,燦然畢備?!边@完全是同鄉(xiāng)長輩對晚輩鼓勵的譽美之詞;而當代篆刻家祝遂之說,從《樸巢印存》中看到昌碩先生早年的篆刻已具有較高的造詣,筆者以為是不實之言。
篆刻《陋室銘》多字印,是吳昌碩年輕時的一次藝術(shù)嘗試,他后來肯定意識到了多字印在觀賞上存在的弊端,便沒再刻過費力不討好的多字印。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