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4/23 0:34:05 來源:收藏快報 支榮慧/福建南平
王蒙《愛厚帖》
明朝因“胡惟庸案”受牽連的官員多達三萬余人,其中亦不乏著名的書畫家。王蒙也是其一,最后死于獄中,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對當時的文化界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損失。封建社會官場兇險,文人實際上大多是不適合走仕途的。而若能專注為藝,無疑可較大可能地避開這種風(fēng)險。
王蒙,元末明初著名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浙江湖州(今浙江吳興)人。他的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的著名畫家。元末,張士誠據(jù)浙西,其曾應(yīng)聘為理問、長史,棄官后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臨平鎮(zhèn))黃鶴山,過著“臥青山,望白云”的悠閑生活。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
明代吳寬《匏翁家藏集》中記載:“黃鶴山人書,當不在趙魏公下?!蓖趺赡茉娢?,工書法,尤擅畫山水,受外祖父趙孟頫的直接影響,以王維、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綜合出新風(fēng)格。其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復(fù)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xiàn)林巒郁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還兼能人物。他的創(chuàng)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于黃公望。后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董其昌曾在王蒙的作品中題詞:“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蓖趺捎跁ㄔ煸剺O深,一是家學(xué)所傳,二是天賦超人。他主攻山水,但他自己十分重視書與畫的關(guān)系,這是他刻苦攻書的潛在因素。
王蒙的《愛厚帖》(見圖),為紙本行書,縱33.3、橫58.7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王蒙書學(xué)趙孟頫,學(xué)得極像?!懊深D首再拜。德常判府相公尊契兄,恃在愛厚,輙為稟白:友人林靜子山,吳興人,亦趙氏之甥也。讀書博學(xué),多藝能,而未有成名。欲權(quán)于彼學(xué)中養(yǎng)贍,得三石米足矣。用是求書專注,望介注為禱。斯人年幼而多學(xué),亦公家所當養(yǎng)者。王府君處意不殊此,未由晤會,萬冀調(diào)攝,以膺峻擢,不具。二月廿四日,王蒙頓首再拜,余控?!币栔械膬?nèi)容為釋文。
王蒙寫給“德常判府”的內(nèi)容,是舉薦他的朋友林靜(趙孟頫的外孫),請求給其安排一份工作,給以“得三石米”的差事,并介紹了此人“讀書博學(xué),多藝能”等特點。德常,名張經(jīng),德常是字,金壇(今鎮(zhèn)江)人。他的父親張監(jiān)、弟弟張樞與王蒙、倪瓚交往密切。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張經(jīng)曾任松江府判官,書中稱“判府相公”,可知此信應(yīng)書于至正二十二年以后,是王蒙中年的作品。
從此帖可以看出,不僅點畫轉(zhuǎn)折有趙孟頫的影子,就是筆畫結(jié)體,也學(xué)得極似,而且是筆圓墨潤、筆畫清輕,風(fēng)格清勁飄逸,頗有姿致,很見功力,達到相當高的藝術(shù)水準。通篇看去,可以說筆畫粗細、濃淡相間,變化豐富,行距、字距疏朗均勻,氣息通暢。前四行墨色均勻,變化不大,從第五行起,用墨跌宕起伏、墨韻充盈,就像一篇小說一樣,到了高潮階段。通篇鮮有連筆,只有第13行“不具”二字,但字字之間筆斷意連,這是此帖的高明之處。即使是手札,本身隨意性很強,也是規(guī)規(guī)矩矩、一板一眼,每個字都取略向上的斜勢,守得住筆法,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由此可見王蒙做事的態(tài)度。遺憾的是,王蒙以趙孟頫為宗,一味追求他的書風(fēng),最終走不出他的影子,便難免有些牽強附會,如第7行的“矣、用”就顯得有些生硬造作了。
此帖為《元諸名家尺牘冊》中的一帖,帖上有“世受堂”“也園珍賞”等印。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卷十,系清宮舊藏。《愛厚帖》是王蒙存世唯一的一通尺牘,彌足珍貴。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