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4/8 16:27:40 來源:收藏快報 袁菊梅/湖南懷化
圖1 晚唐三彩雙魚壺
魚形壺,亦稱魚瓶。其整器模仿魚的形狀制作而成,屬于仿生陶瓷。唐代以前,魚形壺制作比較簡單,徒具其形而神不備。至唐代,時人非常喜愛這種器物,故在制作上費了很多心思,有三彩、白瓷、金銀器等品種,并且采用了刻劃、堆塑等工藝,使得魚形壺越來越精美。特別是盛行于唐代的低溫釉陶器唐三彩,魚身上的細節(jié)處如嘴、眼、鰭、鱗等,皆制作得精細入微、栩栩如生。
圖2 晚唐三彩陶雙魚瓶
圖3 唐三彩雙魚壺
山東博物館收藏的晚唐三彩雙魚壺(圖1),通高24.5、口徑4.1厘米,1953年出土于山東青州市。從該器物的造型來看,它應(yīng)屬于晚唐的盛酒器作品,反映了晚唐制瓷工匠在設(shè)計上的高度造詣。該器物選用民間喜聞樂見的吉祥物魚作為壺的外形,魚眼球凸出呈黑色,雙魚中間各有上下兩個小翅,形象逼真。色分綠、黃、褐三色,互相浸潤、交融,形成斑駁燦爛的彩色釉:其周身涂抹大面積綠釉以表現(xiàn)魚的勃勃生機,只在胸部魚鱗和眼、嘴部位點抹了黃色釉料,使魚的造型更加突出。魚是民間最常用的饋贈佳品,也是唐代崇尚之物,而雙魚就寓意著連年有余、和諧美滿、吉祥合歡。
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及南北貫通,加速了全國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揚州,成為當(dāng)時最繁華富庶之地,并留下了數(shù)量眾多的唐代遺物。1963年至1978年期間,考古工作者在揚州的唐城遺址和唐人墓葬中,出土了一大批唐三彩,有爐、壺、瓶、缽、碗、碟、豆等,以及大量的殘件和碎片。河南鞏縣窯燒制的晚唐三彩陶雙魚瓶(圖2),就是其中的一件典型器。此瓶高23、腹徑11.2、口徑4.5、底徑8厘米,1975年出土于江蘇揚州掃垢山,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其瓶身塑成腹部相對的雙魚形,魚口即瓶口,雙脊即為雙系,尾部制成瓶底,魚目、魚鱗、魚鰭一應(yīng)俱全。雙魚瓶表面掛有綠、黃、褐三色釉,三色互相浸潤交融,色彩斑斕。雙脊間有穿系小孔,便于系繩,既實用又美觀,反映了工藝上的高超造詣。
1992年,在陜西長安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也出土了一件唐三彩雙魚壺(圖3)。該器現(xiàn)藏于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器高25.3厘米,為扁圓腹,壺體系由兩條腹部相連的鯉魚構(gòu)成,器肩部即兩魚頭頂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繩系提,器口較小,被兩魚嘴共同承起。魚尾朝下為器足。整個器體除魚尾處外,皆施三彩釉。此壺造型設(shè)計突破了常規(guī),巧妙地利用兩條對擁的魚構(gòu)成壺體輪廓:從側(cè)面看,是一條軀體圓渾肥碩的鯉魚正縱躍出水面,使我們聯(lián)想到鯉魚跳龍門時的一搏;從正面看,又猶如兩魚相對嬉戲,爭搶食物,生活氣息濃厚,且器型與魚體的結(jié)合自然流暢,不露半點人工雕琢之痕。
唐代的雙魚酒壺,亦見于古代文獻記載。唐人稱為雙魚榼,如詩人白居易即詩云“何如家醞雙魚榼”,《說文解字》釋義:“榼,酒器也?!薄都本推奉佔⒃疲骸皹},盛酒之器。”由此看來,以上三件雙魚酒壺文物,也許正是這一古代文獻中所說的“雙魚榼”。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