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瓷畫:李白說杜甫“別來太瘦生”
時間:2021/1/27 15:28:33 來源:收藏快報 胡劍明/江蘇南京
這是一塊明弘治年間的青花瓷片,畫的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與杜甫(見圖)。瓷畫工匠畫技極好,其畫線條準(zhǔn)確,人物開臉生動,李白臉有豐潤之態(tài),杜甫卻胡子翹角,臉形瘦削,笑對李白。畫工將二人畫得距離很近,并非“戲筆”!大有身影重疊掩映的感覺。
畫面是詮釋二人的友誼,應(yīng)著李白寫給友人杜甫的的一首七言絕句的親近之感:“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將晡。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币馑际?,至今記得那年,在飯顆山上與你相遇,剛好是正午太陽當(dāng)頂,你頭上戴著竹笠。我問你,你我分別后,為何你如此消瘦?怕是這一段歲月里作詩太費辛苦吧!李白說是“戲贈”,意思是開玩笑的話。其實,所謂開玩笑,往往表現(xiàn)了至交之間的真情實話。飯顆山是山名。相傳在長安附近。說杜甫那時戴著斗笠一樣的帽子,用來御雨遮陽。說“作詩苦”,因為杜甫曾自己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逼鋵嵗畎走@里所指的也正是夸一下杜甫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精神。
《瓷句考記》上說,“瓷上畫意均有古句為要。”看來真是如此。李白的這首《戲贈杜甫》,大約作于天寶五年秋天,那是李杜在兗州的最后一次相遇。二人自唐玄宗天寶三年在洛陽相識,并結(jié)下深厚友誼,直至李白去世,彼此都一直交往密切,了解和尊重使他們曾同游齊魯,此后雖難相見,但仍相互關(guān)心、思念。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杜甫與李白齊名,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二人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于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名篇。而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有1400余首詩存世,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
這兩位大詩人,雖然在年齡上李大杜小,相差了11歲,他們卻成了忘年交。“李杜詩篇萬古傳”,提起李白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杜甫,這兩位唐朝詩人的故事流傳千古更可謂婦孺皆知!在第一次相遇時,李白已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而杜甫還是個無名小將,雖然李白在長安沒有得到該有的賞識,但得到了唐玄宗賞的一筆錢。略有失意的李白便離開了長安,一路朝著洛陽的方向離開,恰好杜甫當(dāng)時也在洛陽,二人便在洛陽有了第一次相遇。
在李杜的詩歌交往中,相互贈和很多。李白《戲贈杜甫》,引起過前人誤解,據(jù)說都出在這個“戲”字上。郭沫若在其著作《李白與杜甫》中,對此有過精辟的辨析。自從唐人孟棨解說為“李白譏笑杜甫作詩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論。郭沫若不這樣認(rèn)為,郭對詩的末兩句解釋為“李問杜答”,倍增許多親切,不失為一說。其實,“戲”字也可以解作“開玩笑”。古人寫詩題為“戲贈”,有許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語,而玩笑語之中,往往又是真情實語,讓人倍感親切可愛,我們都知道,好朋友之間才會開玩笑。
李白實際上是以此詩勸慰杜甫,詩歌當(dāng)不了飯吃,不要為了寫詩太苦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健康。李白作詩比較灑脫,信口拈來即是詩,而杜甫作詩向來是苦費心思的,苦用心的結(jié)果在李白眼里便成了身體消瘦的原因,這樣不僅作詩苦的“苦”字有了著落,連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來歷。李白的話,未嘗不顯痛切關(guān)懷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專心致意于詩創(chuàng)作的,也一樣“為作詩苦”。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習(xí)性,共同的甘苦,才有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而實為肺腑之言,尤為親切感人。
這塊瓷畫演繹了此詩的趣味,無論是詩意還是畫意,都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李白在飯顆山上遇見頭戴著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毖院喴赓W,生動詼諧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詩的形象,亦暗喻自己也“為作詩苦”,體現(xiàn)了李杜之間的真摯友情。這首絕句,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5卷第23首,是有意義的。
杜甫也有《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李白調(diào)侃杜甫,不要為了作詩而消得憔悴不堪啊。杜甫也笑李白,學(xué)道無成,也不必放浪形骸,戒酒澆愁吧!兩首詩真的是相映成趣。
瓷畫也是一樣,表現(xiàn)出了詩的幽默詼諧,滑稽梯突,類似于“漫畫型”的打油詩之筆法,用線條畫出了朋友間的游戲情趣,謔而不虐,體現(xiàn)了知己間的關(guān)愛。一方面,杜甫“窮年憂黎元”,寫作極認(rèn)真,“語不驚人死不休”。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窮困潦倒,可能營養(yǎng)不良。李白顯然了解這些,而自己的處境也不比你好,不過老哥我更達(dá)觀浪漫呢!
南京古陶瓷研究者伯瑜說,這塊青花瓷片是平等青,發(fā)色清淡,這是由于燒窯溫度偏低,發(fā)色不正。但是從繪畫上可以看出,弘治年的工匠畫技極好,并非“戲筆”。瓷畫上的李杜頭上戴的是幞頭,是由一塊漢人民間的包頭布最后形成巾身。古人男子二十而冠,戴的是冠,身份稍低的人戴幘,幘本是一種包頭布,用以束發(fā)。瓷畫上的兩位詩人身著的青衿,是士子穿的衣服,并非官服。就是青色交領(lǐng)的長衫,這是古代學(xué)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畫工畫得好,線條衣紋表現(xiàn)生動。這塊瓷片標(biāo)本與它的研究價值一樣有意義。
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luò)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