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5 9:18:28 來源:徐崇良工作室
中國傳統(tǒng)石雕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一直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可以說,古人在繪畫中采用的構(gòu)圖方法,不僅創(chuàng)造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輝煌,也創(chuàng)造了中國壽山石雕刻的美好時代。
壽山石雕起源于唐宋,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壽山石雕的雕刻技術和題材演變與時俱進,使得這種雕刻藝術在時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輝,其與書畫結(jié)合的表現(xiàn)形式也讓世人贊嘆這種“畫中畫,畫中石”的藝術。
在繪畫中,畫家首先需要處理的是空間布局,“散點透視”是他們最常用的方法。按照畫家黃老師的說法,“散點透視”就是由小見大,畫家首先要想象自己站在更遠的地方看這里的風景,仿佛自己是“君臨天下”,看不上世間萬物。只有這樣,我們面前的風景才能清晰。而且這種畫法也適用于展現(xiàn)壯麗場景的石雕作品。
為了在有限的石頭上盡可能生動、全面地刻畫各種風土人情,雕塑家們往往用這種“散點透視法”構(gòu)思從上到下的整體布局,合理地安排人、動物、疊山,連細微的云朵都不能錯過。這些雕塑家以石為紙,以刀為筆,以紋為墨,在刀與石的碰撞中,挑起最精彩的巨環(huán)。
除了散點透視,中國畫還有一個重要的技法就是留白。留白是指在書畫中刻意留白,使整個作品無論是畫面還是構(gòu)圖都很放松,既營造出清高空靈的意境,又給觀者提供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壽山石雕留白美學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亞于繪畫。這是中國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手法。
當一塊壽山石較薄或顏色單一時,以留白的形式突出主體,用留白營造寧靜祥和的氣氛和意境。尤其是在佛教題材的壽山石雕中,留白手法運用最為廣泛,大量留白往往是用來表達一種遙遠的禪意。
朱光潛老師曾經(jīng)說過,美是一種有意義的形式。壽山石雕的美在于“有意味的形式”。壽山石雕藝術除了自身獨特的工藝風格和成熟的雕刻技法外,在借鑒繪畫藝術的構(gòu)圖和技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石畫交融”的藝術美。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