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2 16:03:53 來源:收藏雜志
亞洲有三大流派佛教造像藝術(shù)。
藏語系佛像——苯教與外來元素的完美融合
佛教沒有傳入西藏以前,藏民族信奉原始的苯教。在公元7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的200年間,佛教從印、漢兩地傳入西藏地區(qū),成為藏傳佛教的形成時期。公元10世紀末到15世紀初的500年間,佛教再次從印度傳入,促成了藏傳佛教的大繁榮。藏傳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和儀式,在造像上更具有強烈的“民族性”,苯教神像的遺風在藏地佛像的臉上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表情。
漢語系佛像——外來藝術(shù)的徹底漢化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日授《浮屠經(jīng)》,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與藏語系佛像的千佛一面不同,漢語系佛像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不同朝代具有鮮明的特征,造像風格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從北魏與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為國教開始,佛教歷經(jīng)隋唐達到極盛時期,最后在產(chǎn)生了中國化的禪宗后走向衰落。這一切清晰地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接受這種外來宗教到改造、消化并最終擺脫它的過程。中國人固守著自己的理性主義,這也是為什么這片土地上,不會產(chǎn)生印度教中梵天、濕婆那樣極端恐怖神秘的神靈,而塑造出與現(xiàn)實生活相貼近的神佛造像的原因。
巴利語系佛像——更重視肢體語言
公歷紀元前后,佛教已在東南亞開始流行。翻開史料,我們在《太平御覽》中找到了線索:“扶南西七干余里,地皆平博。民十余萬家,男女行仁善,皆事佛?!倍端?jīng)注》中也有記載:“扶南舉國事佛”,這里的“扶南”就是柬埔寨的古稱。公元2至6世紀,東南亞佛教已很盛行,與更早時期傳入的婆羅門教相互融合,獨具特色。受此影響,東南亞地區(qū)的佛像也融合了兩者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巴利語系佛像藝術(shù)。
紐約佳士得專家崔仕廷表示:”一如亞洲其他藝術(shù)市場一樣,佛像珍藏的價格幅度極大,視乎質(zhì)素及罕有程度而定。不過,近年亞洲買家與日俱增,令頂級珍品的價格隨之飛漲。”如何透過不同材質(zhì)和風格,辨識亞洲各地的珍貴佛像,專家也支了幾招:
1。溫故識珍
▌銅鎏金蓮華手觀音像。尼泊爾,十三世紀
由于佛陀四處講經(jīng)弘法,因此民間出現(xiàn)大量佛像,風格與材質(zhì)五花八門。工匠常以巖石、灰泥、赤土、木、亮漆,以及青銅、黃金及銀等金屬制造佛像。
辨別制造物料有助確認作品的來源及制作時期。不同國家所用的物料各異,例如位于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犍陀羅地區(qū),便愛以可塑性較高的灰泥,而中世紀時期的尼泊爾地區(qū)則擁有世上最頂尖的鑄銅技術(shù)?,F(xiàn)時最受歡迎的佛教雕塑通常以鎏金銅鑄造,部分時期的作品尤其受歡迎,例如明初永樂及宣德年間的作品、十五世紀西藏鎏金青銅佛像、尼泊爾尼波羅和馬拉王朝出品,以及清初的作品現(xiàn)在也價格高昂。
崔仕廷建議藏家可多欣賞不同的佛像,學習分辨不同文化、風格及時期的作品。他建議藏家參觀專門收藏及保存喜馬拉雅山、印度及鄰近地區(qū)藝術(shù)文化的紐約魯賓藝術(shù)博物館。
▌銅鎏金喜金剛,西藏,十五世紀
好的參考書亦是藏家的必備。其中兩本佛教研究的名著是凡?施羅德 (Ulrich von Schroeder) 所著的《印度西藏銅雕》(Indo-Tibetan Bronzes) 及《西藏佛教雕塑》(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內(nèi)容根據(jù)佛像類型仔細編排。此外,幸得著名喜馬拉雅藝術(shù)學者杰夫?瓦特 (Jeff Watt) 開設(shè)網(wǎng)站喜馬拉雅藝術(shù)資源,當中載列逾66,000張圖片,值得新晉藏家參考。
2。歷久彌新
佛教雕塑市場時有波動,藏家對不同時期或風格作品的喜好會經(jīng)常改變,但不論任何時期,品相俱佳的杰作也永遠具有收藏價值。
▌西藏 約1400年 嵌銀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
佛教雕塑的品相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雕塑的風格造型、題材的罕有程度及雕刻工藝。種種因素集合起來,便成為難能可貴的精美雕像。能夠吸引藏家購入的佛像,一定是因為它品相精美、造工出色。建議藏家考慮價格時,應在可負擔的價格范圍內(nèi)選擇質(zhì)素最佳的作品。
3。親身鑒賞
▌尼泊爾迦舍摩羅王朝銅鎏金觀音立像,十三至十四世紀
親身觀察作品不但讓你更清楚雕像的實際外貌,更能讓你仔細研究雕像高度、表面質(zhì)感,甚至味道等每個細節(jié)。千萬不要購買沒有親眼見過的佛像。一件劣質(zhì)作品在相片中可以非常完美,反之亦然。崔仕廷笑言:“有些專家聲稱新制的青銅帶有酸味,但我不知孰真孰假?!狈e累一定的觀察經(jīng)驗后,買家便能察覺到藝術(shù)品中讓人起疑的微小細節(jié)。
4。鑒別真?zhèn)?/p>
▌尼泊爾 十四世紀 鎏金銅嵌寶石文殊菩薩坐像
偽造者通常參照參考資料制作贗品,而參考資料往往只有雕像正面的照片,沒有背部及底部的照片。因此,偽造者只能靠想象制作其他部分,形成非常奇怪的細節(jié)。
專家舉例指出,贗品的長袍褶裥可能并不自然,菩薩的鏈飾位置也可能不同。部分贗品的背面造工比正面粗疏,顯示偽造者沒有仔細考慮背面的工藝。對于原作的工匠而言,作品的每個細節(jié)都非常重要。提醒藏家留意雕像的手、腳、飾物及衣服褶裥,這些部分最難模仿。如果這些細節(jié)有任何異常,便代表作品即使不是贗品,也不是優(yōu)質(zhì)的作品。
5。查看銘文
▌清乾隆 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兩尊
制作佛教雕塑的工匠往往不具名,但偶爾會附有銘文,注明制作時期的皇帝年號或是西藏喇嘛的年分,此類雕塑特別珍貴。銘文讓人更深入了解當時敬拜者的生活。其中一組值得留意的作品刻有龍王 (Naga Raja) 銘文,表示雕塑由公元十至十一世紀原為西藏貴族和尚收藏。他收集大量公元八至十一世紀的佛教雕塑,不少更成為現(xiàn)今博物館館藏。
崔仕廷說:“我非常喜歡刻有龍王銘文的銅像,它們可能代表歷史上最早的收藏文化,這種收藏精神能引起現(xiàn)代鑒藏家的共鳴?!?
6。欣賞佛教雕塑并非佛教徒的專利
雖然不少藏家都被佛像的宗教意義吸引,但亦有人純粹喜愛佛教藝術(shù)逾二千年的璀璨歷史。數(shù)世紀以來,工匠與神學家都積極鉆研佛教的本質(zhì),并以新角度詮釋佛學。形形色色的佛像各具深義,藏傳佛教中的佛像形態(tài)尤其多變,帶來無限的研究空間和觀賞價值。研究佛教雕塑等同于鉆研佛教的意識形態(tài)、肖像學,以及兩千年以來特定主題的演變,相信不少人也對這些范疇感興趣。
▌清雍正乾隆 粉彩羅漢坐像
7。修復為要
如其他類型的藝術(shù)品一樣,佛像的狀態(tài)對作品價值影響極大,但由于不少佛教雕塑的年代久遠,藏家必須明白許多作品都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修復,而修復的技巧各異。崔仕廷建議藏家應咨詢專家,了解修復部分對藏品價值的影響。物料的耐用程度各有不同,青銅及石是最堅硬的物質(zhì),而灰泥、赤土及亮漆則較難保存。專家建議準備作長線投資的藏家應留意物料會否因環(huán)境或天然耗損而嚴重變質(zhì)。
▌唐 彩繪石雕佛坐像
8尋本溯源
“如作品有詳盡久遠的收藏紀錄,價值會比沒有任何歷史證明的同類藏品更高?!睂<抑赋?,顯赫的來源有助證實作品為正品?!叭绻仄穪碜灾洳兀蛴兄麑W者曾發(fā)表相關(guān)文獻,藏品某程度上已經(jīng)通過驗證。”
▌北齊 石灰?guī)r釋迦牟尼佛立像
佛教雕塑與其也古代珍品一樣,同樣受到國際法保護,有時禁止于原產(chǎn)地以外地區(qū)買賣。以中國唐代或之前的雕像為例,指出根據(jù)中美雙邊協(xié)議,在2009年前位于中國以外地區(qū)的作品才能買賣。柬埔寨亦有同類協(xié)議,而年份限制為1999年。美國博物館普遍也遵循在1970年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簽訂的公約,在購藏文物時確保保護考古遺址。藏家應了解有關(guān)法例及協(xié)議,確保藏品的合法性和價值。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