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13 15:45:27 來源:安妮的書包 影追月
今一別,何時見。從古代的飛鴿傳書,到近代的快馬驛站,然后到我們孩童時代的紙質(zhì)郵戳,再到現(xiàn)代的電子郵件,通訊越來越發(fā)達。即時通信更是五花八門,電話,手機,短信,qq,微信,陌陌,釘釘,脈脈,探探等等。
曾幾何時,為了等待一份遠方的消息,翹首北望,日夜期待。突然有一天,門外一聲吆喝:某某,你有來信!匆匆沖出門,接過蓋上郵戳的信封,迫不及待的撕開封口,然后津津有味地品讀起來。讀完后,便小心翼翼的將信疊起來放好,或者撕下信封上的郵票,收藏起來。
若是情人來信,還會躲在一角,偷偷默讀著對方親手書寫的文字,生怕被別人發(fā)現(xiàn)。古代李清照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F(xiàn)代拿著手機的情侶,很難體會到,古代異地戀糾心的聯(lián)系方式。
通信越來越快捷,本該是更加方便的讓人溝通了解,關(guān)系加深緊密,然而事實卻使得一些人,像孤島一樣。無論聚會娛樂,還是開會旅游,總會習(xí)慣的拿出手機,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與身邊的人寡言相坐,對各種電子聊天情有獨鐘,收到即時消息,甚至都懶得回復(fù)。沉淀的情感,在快速通信中,慢慢磨去了顏色,變得平常,寡淡。各種垃圾信息,騷擾電話,更讓人不厭其煩。
社會的進步,讓傳統(tǒng)的通信方式早已被淘汰。飛鴿,成為美食。古代驛站,成為景點。郵票,成為紀(jì)念品。信封,漸漸消失。如今再也不會,因為想見一個人,而等待一條漫長的消息。
再也不會,有那份純真年代的期待與盼望,緊緊的抓住信封,生怕被風(fēng)吹走。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