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30 17:16:36 來源:收藏快報 李喜慶/山頂陽泉
圖1 “楊香扼虎”磚雕
孝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古人講究“孝莫重于喪”,故而孝行圖成為墓葬裝飾的重要題材內(nèi)容。古人認為將孝行圖裝飾在墓中,不僅能表現(xiàn)出墓主人崇尚孝道的品質(zhì),而且還能幫助墓主的靈魂順利升仙。
圖2 “原谷諫父”磚雕
圖3 “朱壽昌棄官尋母”磚雕
圖4 “曹娥投江”磚雕
在陽泉博物館中,收藏有四塊磚雕,這四塊磚雕是1965年在平定縣鎖簧鎮(zhèn)管道溝村出土,講述的是古人孝道的故事,其中三塊來自二十四孝故事,另一塊則是赫赫有名的“曹娥投江”的故事。
“楊香扼虎”磚雕(圖1),灰陶質(zhì),長方形,長30.3、寬15.6厘米。磚面內(nèi)凹鑿成壼門狀,壼門開光內(nèi)浮雕兩個人物,一人屈肢騎在老虎背上,瞪著雙眼,用雙手用力緊抓虎耳,另一人倒在虎的前方,驚恐萬分。這是二十四孝故事中“楊香扼虎”的故事。
《楊香扼虎》講述了晉朝孝女楊香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九則故事。晉朝順陽人楊香,楊豐之女,14歲那年,跟隨父親楊豐到稻田里收割稻子,忽然躥出一只大老虎,撲向楊豐,一口將他叼住。此時楊香手無寸鐵,她只知道保護父親,完全忘記自身安危。緊要關(guān)口,她奮勇沖上前去,用力抓住老虎的脖子,不肯放松。老虎終因喉嚨被卡,無法呼吸,癱倒在地上,他們父女才幸免于難。
“原谷諫父”磚雕(圖2),灰陶質(zhì),長方形,長30.3、寬15.6厘米。磚面內(nèi)凹鑿成壼門狀,壼門開光內(nèi)浮雕三個人物,右邊是一位老者,坐在那里顯得老態(tài)龍鐘,面前是一副擔架,左邊一人穿戴整齊,頭部端正正在傾聽著什么,中間是一位小孩子,正比畫著手指,好像在向左邊的大人講述著什么。這是二十四孝故事中“原谷諫父”的故事。
《原谷諫父》講述了原谷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一則故事。主要講了原谷的祖父年紀大了,父母非常厭惡他,就想把他拋棄。此時的原谷剛好15歲,好言規(guī)勸父親說:“祖父生兒育女,一輩子勤勞節(jié)儉,哪里有父親老了就拋棄的道理呢?這是違背道義??!”父親不聽從他的勸告,做了一副擔架,把爺爺拋棄在野外。原谷跟隨在父親后面,把擔架收了回來。父親問:“你為什么收回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說:“等將來你們老了,就給你們用,我就不需要再做這樣的器具,因此先收起來。”父親聽了以后感到非常慚愧,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于是又把祖父接回來贍養(yǎng)。
“棄官尋母”磚雕(圖3),灰陶質(zhì),長方形,長30.3、寬15.6厘米。磚面內(nèi)凹鑿成壼門狀,壼門開光內(nèi)浮雕兩個人物,左邊一人手持拐杖,身體略向前傾,坐在炕沿邊;右邊的一人雙膝跪著手里拿著一根木棍,頭微微向上抬,嘴開著像是在訴說什么。這是二十四孝故事中“棄官尋母”的故事。
《棄官尋母》講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壽昌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則故事。朱壽昌的父親朱巽是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壽昌庶出,其母劉氏是朱巽之妾。朱壽昌幼時,劉氏被朱巽遺棄,從此,母子分離。朱壽昌長大后,蔭襲父親的功名,出而為官,幾十年的仕途頗為順利,先后做過陜州荊、南通荊,岳州知州,閬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與生母團聚,思念之心縈縈于懷,以至于“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母子分離后的五十年間,他四方打聽生母下落,均杳無音信,為此他燒香拜佛,并依照佛法,灼背燒頂,以示虔誠。宋熙寧初年,聽人傳說他母親流落陜西一帶,嫁為民妻,他又刺血書寫《金剛經(jīng)》,并辭去官職,與家人遠別,千里迢迢,往陜西一帶尋母,并與家人道:“不見母,吾不返矣?!本\所至,朱壽昌終于在同州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親。當年母子分離時,壽昌尚年幼,五十年后重逢,老母已七十有余,壽昌也年過半百了。壽昌母劉氏離開朱家以后,改嫁黨氏,又有子女數(shù)人,壽昌視之如親弟妹,全部接回家中供養(yǎng)。
官員把朱壽昌棄官尋母之事上奏宋神宗趙頊:“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若,不受白日升青天,愛君五十長新服,兒啼卻得償當年……感君離合我酸辛,此事今無古或聞……?!蓖醢彩灿性娫疲骸安室聳|笑上歸船,萊氏歡娛在晚年,嗟我白頭生意盡,看君今日盡凄然?!鄙褡谠t令官復原職,從此,朱壽昌棄官千里尋母之事遍傳天下,孝子之名得于遐邇。此正是“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朱壽昌官至司農(nóng)少卿、朝議大夫、中散大夫,年七十而卒。
“曹娥投江”磚雕(圖4),灰陶質(zhì),長方形,長30.3、寬15.6厘米。磚面內(nèi)凹鑿成壼門狀,壼門開光內(nèi)的浮雕由于年代久遠,有點模糊,但依稀看清楚人物立在江邊,長袖掩面,背后是波濤洶涌的大江。這是“曹娥投江”的故事。
《曹娥投江》講述了東漢孝女曹娥的孝行。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是一位巫師,因在五月初五舜江去迎接潮神時,一個不小心,跌倒水里去身亡,不見尸骸。14歲的曹娥沿江哭號,晝夜不息。最后,把衣裳拋到水里去,暗暗地禱告。衣裳到那里沉下去的地方,自己也就跳了下去。幾天后,曹娥抱著他的父親,兩人的尸首浮到水面上來??h長度尚悲憐其義,為之改葬,命邯鄲子禮為之作碑,刻以誄辭,這就是碑帖史上著名的曹娥碑。
有關(guān)曹娥碑,還有一個故事。傳說曹操與楊修過曹娥碑下,見碑背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8字,甚是奇怪。其實所謂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齏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此處暗喻“絕妙好辭”4字。楊修頓悟,曹操騎在馬上,苦思30里方解其意,不由長嘆一聲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在浙江上虞,有一條江叫“曹娥江”,這條江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而得名。
磚雕,就是古代匠人在青磚上雕刻圖案,是古代漢族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它是由東周的瓦當、漢代的畫像磚等發(fā)展而來,宋金時成為墓室裝飾品,從明代開始發(fā)展為建筑裝飾品,廣泛應用于寺廟、園林和民居。
民間磚雕實用性和觀賞性兼具,不盲目追求精巧,以保證建筑構(gòu)件的堅固,能經(jīng)受日曬和雨淋。在圖案內(nèi)容方面,亭臺樓閣、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世俗生活、花鳥走獸等都能入畫,題材廣泛,寓意吉祥,表現(xiàn)形式多樣。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幾千年來封建統(tǒng)治者借以維護其統(tǒng)治的主要思想基礎(chǔ)。漢魏以來,封建統(tǒng)治者為鞏固和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集人倫楷模之大成,編織了一個個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故事流傳于世。
金元時期,由于宋代理學“同植綱常,同扶名教”的影響,加之金代全真道教的提倡,孝子故事的流傳盛極一時。劉祖謙的《重陽仙跡記》稱:“中南山重陽祖師,始業(yè)行卒成道,凡接人初機,必先使人讀《孝經(jīng)》《道德經(jīng)》。又教之以孝謹純一,其立說多引六經(jīng)為證?!痹蹩傤I(lǐng)道教的邱處機曾建議元太祖以孝道來建立統(tǒng)治秩序。《新元史·邱處機傳》云:“一日雷震,太祖以問處機,對曰:‘雷,天威也,人莫大于不孝,不孝則不順乎天。故天威震動以驚之。似聞境內(nèi)不孝者多,陛下宜畏天威,明孝道,以治天下?!痹诖诵蝿菹?,孝子故事不僅作為戲劇、小說、繪畫的重要題材予以頌揚,同時還從中選擇了二十四個所謂典型的盡孝人物,匯編成冊,成為在民間流傳甚廣的通俗讀物。
百善孝為先,當今重溫這四個古人孝道故事,就是發(fā)揚光大“孝”這種傳統(tǒng)美德,讓更多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做一個有職責心的、高尚的人,為弘揚孝道精神,構(gòu)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