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shí)間:2020/9/27 11:42:54 來源:收藏快報(bào) 劉勇先/陜西安康
圖1 清代銀“五世同居”花錢
我們從古代匾額及銅鏡、花錢及生活用具上的文字,就可知道普通老百姓歷來都渴望居家和諧,國家富強(qiáng)、平安。
圖2 清代銀“九世同居”花錢
圖3 清代銅“九世同居”花錢
圖4 清代“天下太平”花錢
圖5 明代“九世同居”銅鏡
圖6 清代灰陶“九世同居”筷子籠
圖7 清代竹質(zhì)筷籠
圖8 “五世同堂”匾額
圖1,清代銀“五世同居”花錢。直徑30、厚2.2毫米。寬緣,四決穿,錢面雙勾楷體“五世同居”,每兩字間陰刻云紋。
五世,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兒子。同堂:同處一堂;同居一家。全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圖2,清代銀“九世同居”花錢。直徑5.2厘米,重8.1克。錢面篆書“九世同居”四字,每兩字之間飾云紋。
圖3,清代銅“九世同居”花錢。直徑53.6、厚1.8毫米,重22.7克。圓穿,寬沿,錢面楷書“九世同居”,每兩字間飾梅花紋;錢背,穿外飾八卦文一周,再外飾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
圖4,清代“天下太平”花錢。直徑4.6厘米。寬平沿,正面方穿周圍鑄楷書“天下太平”四字,上下右左讀,字特別工整;錢背鑄八卦文。
天下太平是指處處平安無事,整個(gè)社會(huì)祥和安寧,比喻國泰民安,出自《呂氏春秋·大樂》《史記正義》《東周列國志》《老殘游記》等古典文獻(xiàn)。
圖5,明代“九世同居”銅鏡。圓形,圓鈕,鈕面飾星云點(diǎn)。直徑13.5厘米,鈕外上下左右有相對(duì)的四個(gè)方框,方框內(nèi)分別楷書“九世同居”4個(gè)字,上下左右對(duì)讀,字體古樸有力,外圍飾凸弦紋,造型簡潔。
這件明代“九世同居”銅鏡,銘文“九世同居”說的是張公藝的故事。張公藝是唐代名人,生于公元578年,歷經(jīng)北齊、北周、隋、唐四代,99歲時(shí)無疾而終。張公藝幼年有成德之望,正德修身,禮讓齊家,立義和廣堂,制典則、設(shè)條教以戒子孫,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姑婉媳聽,九代同居,合家900人,每日鳴鼓會(huì)食。養(yǎng)犬百只,亦孝家風(fēng),缺一不食。張公藝是我國歷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他九輩同居,和睦相處,備受尊敬,傳為美談。
圖6,清代灰陶“九世同居”筷子籠??v13、橫14.5、寬7厘米。正面模印陽紋:中間回紋方框內(nèi)篆書“副”字;上方楷書“九世同居”;右側(cè)楷書“籠里千雙筷”;左側(cè)楷書“家中五百兵”。
圖7,清代竹質(zhì)筷籠??v13.5、上橫15、下橫12.5、厚8厘米。中間有豎隔板,分兩腔。正面回紋框內(nèi)上方陽刻“九世同居”,其下刻“百子千孫”。
中國是筷子的發(fā)源地,用筷進(jìn)餐至少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盛裝筷子的筷籠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一個(gè)縮影。
圖8,“五世同堂”匾額。核桃木質(zhì),黑漆地,中間榜書楷體“五世同堂”,其字雙勾淺浮雕,填金;上、下款陰刻填紅,此匾四邊框殘缺。上款:“漢陰撫民分府加五級(jí)紀(jì)錄十次韓(涪)、石泉正堂知縣加五級(jí)紀(jì)錄十次孫(桓)為”;下款:“武生田發(fā)榮立。二十一年清和月中浣谷旦立?!备鶕?jù)漢陰縣志載,漢陰撫民分府通判韓涪,四川巫山縣人,拔貢,道光十八年到任,至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卒于任所。孫桓,山東濟(jì)寧人,鑒生,道光二十年任石泉縣知縣。田發(fā)榮漢陰縣仕紳,田氏居家五世同堂,受世人欽佩。清和月,即農(nóng)歷四月;中浣,泛指每月中旬。
以上這些老物件,都透露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愿望。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h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