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9/26 15:24:44 來源:趣客家
荷包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人們隨身所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
荷包又叫香囊,主要是指佩帶腰間的荷囊或裝飾物品,可存儲隨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如錢荷包、香荷包、針線荷包、煙荷包、扇袋、手帕帶及其它刺繡佩飾等。主要有鴛鴦、并蒂蓮、如意、元寶、壽桃、石榴、葡萄、柑橘、蝙蝠、十二生肖等圖樣,圖案生動,繡工出眾,樣式多樣,顏色搭配十分巧妙。因古人衣服沒有口袋,一些必須隨身攜帶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錢幣等),只能貯放在這種袋里。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時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稱“持囊”或稱“挈囊”。以后漸漸覺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將它掛在腰際,并形成一種習俗,俗謂“旁囊”。
客家風情飾品荷包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漢代一千多年以前,客家人不僅用它作為裝飾佩帶在身上,還有辟穢除邪、防蟲滅菌和芳香怡人的功效。荷包最早是女子傳送予戀人的信物,其制作精湛,美不勝收,內容涵養(yǎng)豐富,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荷包飄香,絲線溢彩,充分體現(xiàn)客家女子的審美情趣,是客家文化中的一朵絢麗奇葩。
荷包蘊藏著豐富的客家民俗內涵,荷包內填充有辛夷艾葉等中草藥香料,可以驅蚊殺菌,有益健康,佩戴荷包有避邪免災之說。小孩出生后,做長輩的要送荷包和長命鎖祈保健康長壽;端午過節(jié),挑選荷包和五色絲線佩戴在兒童胸前,以避邪災,祈求平安,圖個吉利。佩戴荷包、香囊的習俗,從漢代一直延續(xù)以來,使用十分廣泛,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在小說《金瓶梅》和《紅樓夢》中均有生動描寫。李商隱《為有》詩曰:“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抖奸T竹枝詞》中說道:“金線荷包窄帶懸,戳紗扇絡最鮮妍,煙筒毛竹湘妃竹,眼睛鑲來玳瑁邊”。這些精美的荷包,除少數(shù)為閨中女子巧手所做外,大多都出自客家婦女之手。
在民間荷包中,占相當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裝有香草之類的藥品,包面上繡制著“五毒”,即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節(jié)令物品,為了防止各種毒蟲猖獗,侵害人體,人們相互饋贈,掛在衣襟或帳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狀來看,有虎形的、雞形的、如意形的、壽桃形的、編幅形的,以取意于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礎的繡荷包,在民間文化中,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荷包在客家農村仍然十分流行。一般是在喜慶之時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是男女戀愛作為定情信物,妹繡荷包,掛在郎腰。一件精美的荷包,從形式、紋樣、繡工到配線、布色,都經(jīng)過了精心構思、精心施繡,傾注了客家女子的情感和心血。荷包的樣式千變萬化。每件荷包還配以系帶,編出百結,飾以料珠、流蘇,便于佩掛。
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已很少再靜下心來制作手工的荷包了,所幸一些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工藝的有識之士重新挖掘荷包這個古老的工藝品,讓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有機會重溫那份古典與浪漫。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