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8/15 16:06:39 來源:收藏快報 王家年/上海
宋代宮廷御用建窯烏金釉玉毫盞,成交價598萬元,2019年西泠印社秋拍。
斗茶,比賽茶的優(yōu)劣,又名斗茗、茗戰(zhàn),始于唐,盛于宋,古代有錢有閑人的一種雅玩。宋代是一個極講究茶道的時代,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可見宋代斗茶之風(fēng)極盛。清明節(jié)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斗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guī)模的茶葉店,前后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后廳狹小,兼有廚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比較雅潔的內(nèi)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場所。
南宋建窯油滴天目盞,成交價207萬元,2019年西泠印社春拍。
古之斗茶者,都為一些名流雅士,圍觀者眾多,非常熱鬧。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兩人捉對“廝殺”,三斗兩勝。斗茶內(nèi)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戲。斗茶品以茶“新”為貴,斗茶用水以“活”為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湯的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湯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藝,茶湯純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采制不及時;色泛紅,則說明烘焙過了火候。其次看湯花持續(xù)時間長短。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調(diào)制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然后燒水煎煮,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zhuǎn)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水痕出現(xiàn)的早晚,是茶湯優(yōu)劣的依據(jù)。有時茶質(zhì)雖略次于對方,但用水得當(dāng),也能取勝。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質(zhì)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斗茶令,古人在斗茶時的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guān)。茶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百戲,又稱湯戲、分茶,流行的一種茶道,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戲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并列,是士大夫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楊萬里詠茶百戲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戲能使茶湯的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云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宋代,茶大都是用來招待貴客的,喝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難度較大的茶百戲,流行的范圍比較窄,只流傳于宮廷和士大夫階層,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掌握這種技藝的極少。
斗茶,要說茶盞。宋代盛行斗茶,所用茶具為黑瓷茶具,產(chǎn)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福建的建窯盞,敞口,斜壁,圈足。其色黑紫,故又名“烏泥建”“黑建”“紫建”。建盞中又以兔毫盞最為人稱道。兔毫盞釉色黑青,盞底有放射狀條紋,銀光閃現(xiàn),異常美觀。以此盞點茶,黑白相映,易于觀察茶面上的白色泡沫湯花,故名重一時。蔡襄《茶錄》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彼未D略凇斗捷泟儆[》中也說:“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秉S庭堅的“兔褐金絲寶碗,松風(fēng)蟹眼新湯”為詠此茶盞的名句。制作建盞,配方獨特,窯變后會現(xiàn)出不同的斑紋和色彩。除釉面呈現(xiàn)兔毫條紋的兔毫盞外,還有鷓鴣斑點、珍珠斑點和日曜斑點的茶盞,這些茶盞分別稱為鷓鴣盞、油滴盞和日曜盞,最適宜斗茶。今福建建陽的建窯窯址中發(fā)現(xiàn)盞底有“供御”“進盞”字樣的殘件,顯示其產(chǎn)品亦供宋代內(nèi)廷使用。
宋人斗茶之風(fēng)的興起,與宋代的貢茶制度密不可分。民間向?qū)m廷貢茶之前,即以斗茶的方式,評定茶葉的品級等次,勝者作為上品進貢。斗茶,分割出來作為一項游戲,當(dāng)時也只局限于文人雅士之間。元代以后,漸漸推向民間,至晚清復(fù)歸消歇。古人斗茶的一些技法如今已難覓,我國大部分的產(chǎn)茶區(qū),仍能看到古代斗茶的遺風(fēng)。有的“斗茶”大會上,還會奏起古樂。心隨弦動,古樂空靈,茶香裊裊。這種“斗茶”與古代已經(jīng)有根本的不同,但反映出了茶文化的精深與歷史的源遠流長。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