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8/10 18:11:46 來源:收藏快報 林長華/福建東山
“這是我年輕時手工編織的圍裙帶、被裙帶和床簾繡品,在上世紀大集體時代,這幾樣手工作品用了好幾個月的工余時間?!崩霞腋=|山島礁頭村的黃紅姹向筆者展示她50年前編織的幾樣工藝品,欣賞當年她收藏的這些手工織物,可謂一針一線見功夫。
東山島婦女上世紀40年代編織刺繡的錢包
東山島人手工鉤織的粿巾
用塑料絲鉤織的“腰旁”(錢包)
東山島素有“東海綠洲”稱譽,是谷文昌精神發(fā)祥地。時下,農(nóng)村和漁村婦女生產(chǎn)力得到解放,休閑時間多,有不少婦女在家里覺得寂寞,就尋找昔年一些熟練的手藝活來充實生活內(nèi)容。她們中有的刺繡,有的鉤織圍巾、披肩、地墊、毛線衣、蓋粿巾等。行走在東山島城鄉(xiāng),不難看到庭院中、大廳里、空曠處……各個年齡段的婦女,或哼著潮曲,或看著電視,飛針走線,姜牙般的玉指猶如蝴蝶飄飛??茨抢C工精細、圖案新穎的繡件和織物,無不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自古以來,東山島漁家女心靈手巧,尤以民間刺繡遠近聞名,刺繡多以畫稿為藍本,在布上以針代筆。以線暈色,既保留著原畫的筆墨神韻,又增添藝人再創(chuàng)造的特色,達到簡樸中求繁復、素雅中求華麗的藝術效果。刺繡與海島風俗也沾親帶故,一些待字閨中的少女喜歡在床單、被面、枕套、圍裙、掛簾等陪嫁品上刺繡精美的吉祥圖案,以待過門時,好讓公婆、丈夫、姑嫂檢閱自己靈巧的手藝。這一來,姑娘們競技獻藝,促進了海島刺繡業(yè)發(fā)展。改革開放前,曾有大量繡品出口國外,后來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這些傳統(tǒng)的工藝漸行漸遠。
如今,像圍裙帶、被裙帶等一些藝術難度較大,瀕臨失傳的女紅藝術為何被喚醒?今春海島人幾乎宅家防疫,許多年輕婦女有老輩人“傳幫帶”,紛紛動手創(chuàng)作三角披肩、保溫杯護套等藝術品,雅觀又實用,一經(jīng)微信朋友圈曬出,贏得好友們紛紛點贊,稱這是“守護傳統(tǒng)和展示手藝的表現(xiàn)”。有人從新居裝飾中發(fā)現(xiàn)商機,一時間,一幅幅精彩自繡相繼出爐,其中不乏《清明上河圖》《八駿圖》等“大作”,引得人們交口稱贊。
隨著返璞歸真新潮洶涌澎湃,東山島農(nóng)村和漁區(qū)的傳統(tǒng)手藝不斷“煥發(fā)青春”。時光飛逝,似水流年。未承想,沉寂了數(shù)十年的手工藝術,在農(nóng)家人和漁家人邁上小康之路的今天,“忽如一夜春風來”重新綻放出絢麗多彩的奇葩,有千百年歷史的傳統(tǒng)女紅,如熏風南來,習習吹拂……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