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7/12 15:33:58 來源:收藏快報 許滿貴/河南鄧州
圖1
《辭源》:“杯,盛飲料的器血。也作‘桮’‘柸’‘盃’?!比鐖D1、2所示為金元時期的鄧窯青釉茶杯蓋,直徑9、高5、蓋口徑7厘米,杯口內(nèi)壁高0.8厘米。淡青釉,胎厚偏黃,蓋面拱頂腹合下扣,蘑菇鈕,模印一周40片線菊蕊紋, 外區(qū)飾一周連環(huán)“回”字紋,立體感極強。蓋背面,蓋口凸出圓不規(guī)整,露胎,蓋底2/5露胎不飾釉。鄧州團結(jié)路東南隅江家坑出土,未見出土杯(盞)型體,但與鄧窯燒造出土的上千件青瓷殘器瓷片胎釉反復(fù)比較,符合金元時期特征。問題是見此杯蓋,旋即聯(lián)想到現(xiàn)代日常我們所用的柄把茶杯。
圖2
圖3
圖4
追溯瓷杯歷史,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酒餍痛蠖嗍侵笨诨虺?,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脊刨Y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見于新石器時代。無論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制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戰(zhàn)國至漢代出現(xiàn)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隨著飲茶在唐代盛起,白瓷茶杯開始出現(xiàn),而瓷杯也從之前的橢圓狀轉(zhuǎn)變?yōu)閳A形,這是因為瓷器是在輪車上拉制成形,做成圓形方便許多。唐代的三彩釉陶杯、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dāng)時,還流行盤與數(shù)只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淺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為喇叭狀。宋杯,多以釉色取勝,如龍泉窯及官、哥、汝、鈞各窯。元杯,胎骨厚重,杯內(nèi)心常印有小花草為飾,明清時期制杯最為精致,其胎輕薄,其釉溫潤,其彩艷麗,其型多樣。
圖3、4所示為河南寶豐清涼寺出土北宋汝瓷成熟階段的青瓷蓋。器高3.4、口徑11.4厘米。其形制與鄧窯金元青釉茶杯蓋相類,此類青瓷蓋(系考古專家命名),亦未見杯(盞)型體。故筆者認為,此類青瓷蓋,應(yīng)是宋金元青釉茶杯蓋。
眾所周知,現(xiàn)代日常我們所用的柄把茶杯的基本器型為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有的相對低、小、淺,皆修制規(guī)整。從瓷茶杯(盞)發(fā)展史上看,兩者相較,杯的產(chǎn)生在先,盞在后;杯多用以飲酒,盞多用以飲茶;杯的器型較小,盞的器型較大;杯多高腳,盞多圈足;杯的紋飾簡約,盞的紋飾繁雜。此類青瓷蓋是用作茶盞蓋,還是用作青釉茶杯蓋?有待進一步探討。透過杯盞演變,可窺悟中華民族茶、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