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集藏信息> 正文

中國銅幣的“十大珍”

時間:2020/6/21 13:34:08  來源:易郵幣卡

紅銅四川當三十飛龍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開始瘋狂地劃分勢力范圍,搶占租借地。隨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國對外貿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銀外流,加上沉重的戰(zhàn)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恐慌日益嚴重。

  同時,由于帝國主義以掠奪目的對中國的投資,客觀上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于是,社會對貨幣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銅元,就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

  在這浩瀚的銅元世界里,少數(shù)銅元因試鑄或發(fā)行時間短,十分罕見,其價格可達百萬元一枚。銅元收藏愛好者將銅元珍品分為“十大珍”(不含解放區(qū)銅幣)。

  1

  四川省造光緒元寶當三十文(1904年)

  2010年12月,在美國Stack&Bowers 公司香港錢幣拍賣會上,一枚已飽經風霜的“四川省造光緒元寶當三十”飛龍銅元以310萬人民幣拍出(此枚為已故香港收藏家黃華樞先生收藏),向人們真實地展現(xiàn)了中國銅元的魅力!

  黃銅四川當三十飛龍,原為蔣伯塤舊藏

  四川當三十水龍,被許多愛好者認為是銅圓第一珍

  四川光緒當三十銅元,按背面龍圖不同,可分“立龍”版和“飛龍”版兩種。

  四川省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六月在省城(成都)機器局附設成都銀元局內開鑄銅元。次年,又興建銅幣廠,專鑄銅元。四川省鑄造的銅元,按幣面上緣所鑄的紀地文字,可分“四川官局造”和“四川省造”兩大體系。四川當三十銅元屬于后者。

  四川當三十銅元,是未被獲準發(fā)行的試鑄幣。未被獲準鑄發(fā)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當三十的幣值不符戶部關于銅元鑄造的規(guī)定。中國的銅元,在初創(chuàng)階段,各省是各自為政的,成色、圖案參差繁雜,幣制十分紊亂。清政府曾不斷對幣制進行整頓,力圖劃一。四川當三十銅元鑄于光緒三十年間,已處于“光緒元寶”銅元后期階段。根據(jù)戶部的要求,當時各省鑄造銅元,須援引廣東成法,成色、圖案及面值以廣東省銅元為標準。廣東省銅元的幣值分別為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等。顯然,四川當三十銅元的鑄造是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此外,在清代的銅元鑄鑄造中,面值當三十者,唯有四川一家。

  四川當三十銅元“立龍”版 和“飛龍”版各有紅銅和黃銅兩種,均極稀貴。上海博物館藏有紅銅“立龍”和“飛龍 ”版各一枚,前者為已故錢幣收藏家李偉先先生捐獻,后者為羅伯昭先生捐獻。

  2

  安徽九星十文銅元

  安徽九星十文銅元

  所謂“九星”,實為“十八星”。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軍的軍旗圖案?!鞍不站判鞘你~元”之名已經約定俗成。

  安徽九星十文銅元的鑄造情況,史料失載。根據(jù)幣面所鑄的“開國紀念”四字來看,此幣當為民國元年(1912)鑄造。據(jù)史料記載,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對全國的造幣廠進行裁撤歸并。其中,安徽省造幣廠歸并于江寧(今南京)戶部造幣分廠。民國期間,安徽省也未重建造幣廠。因此,它的鑄地并不是安徽省。

  另外,根據(jù)實物資料來看,使用類似圖案設計的尚有江西和湖南兩省。按地理分布來看,湖南省與安徽省距離較遠,而江西省與安徽省接壤,所屬南昌造幣廠和九江造幣廠與安徽省非常接近,且此類圖案設計又是江西省首創(chuàng)。因此,將安徽九星銅元定為江西省代鑄,也許是較為合理的。當然,這一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安徽九星十文銅元至今僅見一枚,素有“孤品”之稱。其發(fā)現(xiàn)的時間為三十年代初。最早得到此幣的是浙江金華的宋兆松先生。不久,宋氏轉讓給錢幣收藏家蔣伯塤先生。接著,錢幣商平玉麟先生和德國籍錢幣收藏家漢南先生先后成為此幣的得主。約在四十年代中期,漢南先生回國,此幣轉歸張璜先生收藏。

  3

  江南省造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

  江南甲辰二十文,上博藏品

  江南省,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江南地區(qū)。圖中所示這枚江南省造甲辰紀年二十文銅元,是清代頂級珍稀銅元,位列銅元十大珍之一,孫鼎舊藏,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江南甲辰二十文銅元,屬試鑄樣幣,黃銅質。

  江南甲辰二十文銅元存世僅兩枚,一枚由法國人鄔德華攜往巴黎,另一枚即是孫鼎的這枚。

  4

  吉林省造光緒通寶辛丑制錢二十文

  吉林辛丑二十個銅元,僅見紅銅質

  此幣面背圖案設計,基本仿照吉林光緒銀幣。在中國銅元中,吉林辛丑二十個銅元是別開生面的名品之一。首先,在圖案設計上,此幣可謂是標新立異之作。中國銅元的圖案,從沒有在正面鑄萬年青圖案的,更沒有在英文字外飾以線框的。其次,此幣面值為二十文,但它的直徑和重量僅與五文銅元相等。按常例,二十文銅元的直徑為3.2厘米,而此枚銅元的直徑僅有2.3厘米。

  這枚銅元的鑄造情況,由于沒有直接有關的史料,所以人們只能依據(jù)它的特點,推測它為試鑄小樣幣。

  據(jù)記載,吉林省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將原吉林機器官局改建為銀元局,鑄造光緒元寶銀元。光緒二十八年(1902),又于銀元局內開鑄銅元。此幣幣面干支紀年為“辛丑”,即光緒二十七年(1901)。這也許說明了它是吉林省在正式鑄發(fā)銅元的前一年所鑄造的試樣。

  吉林辛丑二十個銅元,據(jù)知僅有兩枚存世。其中,一枚曾為已故錢幣收藏家陳仁濤先生所有,據(jù)悉后由陳氏轉給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另一枚為已故錢幣專家駱澤民先生所有,現(xiàn)由其長子駱駿生先生珍藏。

  5

  哈爾濱壹分軍艦圖紅銅幣(1930年)

  哈爾濱兵艦一分銅元,紅銅質

  正面中央鑄國民黨黨徽圖案,外環(huán)鑄雙線連弧形紋飾,上緣鑄紀年文字“中華民國十九年”,下緣鑄紀值文字“壹分”及兩顆五角星;背面鑄一兵艦圖案及紀地文字“哈爾濱”。

  中國錢幣以兵艦為圖案的,僅見此例。可惜關于這枚銅元的鑄造背景,至今未能找到確實的材料,我們只能在現(xiàn)存的實物資料中尋找一點可供印證的線索。民國十八年東三省一分銅元的正面圖案,與這枚哈爾濱兵艦一分銅元十分相似,我們推斷這兩枚銅元很可能出自同一造幣廠。據(jù)前人考證,民國十八年東三省一分銅元系遼寧省沈陽造幣廠所鑄。如果前面的推斷能夠成立的話,那么,哈爾濱兵艦一分銅元便是民國十九年(1930)沈陽造幣廠的出品。至于當時為何以兵艦作為鑄幣的圖案,只能留待今后探索。

  哈爾濱兵艦一分銅元,據(jù)今所知,僅有兩枚存世。一枚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據(jù)傳系征集于錢幣收藏家陳仁濤先生;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館,由錢幣收藏家李偉先先生捐獻。

  6

  廣西省造光緒元寶十文

  廣西光緒十文銅元,紅銅質,SP58金盾,為德國代制之樣幣

  成交價:RMB 299000

  據(jù)史料記載,光緒三十一年(1905),廣西巡撫李經羲奏準在廣西籌建銅元局。但是,由于當時正值銅元泛濫,民間折價使用,十文銅元減至八折、七折不等。各省為維護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銅元流通,致使一國之幣不能暢行一國之內。且各省銅元,成色參差,形制各異,幣制紊亂。為整頓幣制,清政府頒布《整頓圜法章程》,限制各省鑄額,確定銅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戶部造幣總廠鑄造名為“大清銅幣”的新式銅元,并由戶部將新幣祖模頒發(fā)各省,仿效鑄造。原有舊幣一律停鑄,以期劃一。接著,又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對全國的造幣廠進行裁撤歸并。其中,廣西并歸廣東為一廠。因而,廣西銅元局未及開機鑄造便被裁撤。傳世的廣西光緒十文銅元,并非廣西省所鑄。舊傳其為廣東造幣廠代鑄試樣,因無史料,尚待考證。

  廣西光緒十文銅元的存世量極少。其中流傳有序的共四枚。中國銅元專家鄔德華先生藏有一枚。僑居上海的德國籍銅幣收藏家漢南先生藏有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德僑遷返,漢南先生將其中國銅元藏品悉數(shù)轉歸張璜先生,其中包括這枚廣西光緒十文銅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枚,據(jù)傳系已故錢幣收藏家陳仁濤先生轉讓。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枚,系上海某機關單位移交。

  7

  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中花十文紅銅元

  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中花十文(小英文版),紅銅,極為罕見,位列銅元大十珍之列

  中國嘉德2005秋拍 馬定祥收藏錢幣 成交價:RMB 341000

  國之瑰寶——“奉天中花”銅元

  中國銅元,珍品濟濟,可謂鳳毛麟角者,屈指難盡。舊時的泉界,曾試圖就珍稀而言來列陳,中國銅元前十名,并冠以“十大金剛”之稱,然終因不相伯仲者屢現(xiàn),不可以“十”而概之。顧此失彼,一時間,諸說并起,不同的“十大金剛”版本鼎足而立,當仁不讓,互不替廢。不過無論在何一“金剛”版本,“奉天中花”銅元,均無一例外的被擇入其中,成各種所公認的大珍品。

  “奉天中花”銅元,質為紅銅,僅十文一等幣值。因正面中央鑄一“六瓣花星”(此有別于其它奉天光緒銅元將滿文“寶奉”鐫刻中心)而得名。根據(jù)背面龍圖不同,可分為“立龍”和“坐龍”兩大版別體系。其中,“坐龍”者,又以背面英文字的形體大小不同,進而分為“大字版”、“小字版”兩種。

  “奉天中花”銅元,系“奉天制造銀元總局”最早的銅元出品。據(jù)記載,“奉天制造銀元總局”的前身,是“奉天機器局”,其面奉天將軍依克唐阿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奏請設立,主產軍工品。光緒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898-1900年),曾先后附鑄銀幣和機制銅錢。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奉天機器局毀于戰(zhàn)火,后來應市面之需,奉天省在機器局原址重建造幣廠,名為“奉天銀元總局”,專產銀幣銅元。光緒二十九年七月(1903年),廠竣開工,鑄發(fā)銀幣及銅元。“奉天中花”銅元即為初期試鑄樣幣。

  “奉天中花”銅元,傳世極罕。其“立龍”版者,存世僅見二枚,一枚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系大藏家孫鼎先生捐贈;另一枚舊說為錢幣專家張璜先生收藏,現(xiàn)下落未明。而“坐龍”版者,僅見“大字版”、“小字版”各一枚,均為孤品。以前曾傳其中一枚為法籍中國銅元收藏家鄔德華先生收藏。后人經細讀鄔氏所著《中國當十銅元》記敘,方知其對此幣僅知有存世傳聞,未見實物。而其藏有一枚,實乃誤傳。2003年6月,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纂《錢幣學大師馬定祥》紀念集,內中輯錄諸多馬老傾心匯集之精品,有些甚至是首次公諸于世者。而“奉天中花”坐龍版大字、小字二品,作為馬老藏品亦赫然并列。至此,人們方知此兩枚國之瑰寶銅元,盡在馬老的掌握之中。困擾人們已久的有關傳世之謎,亦頓然冰釋。

  同年7月,中國嘉德主持的馬定祥錢幣藏品專場拍賣在北京開拍,“奉天中花坐龍大字版”銅元也為拍品之一。雖然當時的幣市尚顯低迷,但此幣最終也以人民幣236500元的價格成交,創(chuàng)下中國銅元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可見民間不乏堪比伯樂的智者。

  8

  天津造袁世凱像大面型共和紀念十文

  1913年袁世凱像共和紀念十文銅幣樣幣(大面),NGC MS 63,126500美元,加上手續(xù)費約合人民幣92.7萬

  1912年3月,封建軍閥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同年,天津造幣廠根據(jù)財政部關于鑄造紀念幣的規(guī)定,鑄造了袁像共和紀念十文銅元。按實物,此紀念幣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兩種版別。其中,前者較少,后者極稀。

  袁像大面型十文銅元正面為穿元帥服的袁世凱半身像,背面中間鑄紀值文字“十文”,外飾以嘉禾圖案,上緣鑄“中華民國”,下緣鑄“共和紀念”。

  由于此幣袁像與小面型相比,顯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為初鑄之品,名為“初版”,并有根據(jù)上述特征而產生的俗稱——“大面孔”。此幣的質料,以傳世實物而言,有紅銅質和鉛質兩種,均為試鑄樣幣,它們的傳世數(shù)量,據(jù)估計,紅銅質的有五枚左右,其中,流傳有序的有四枚,中國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法籍錢幣收藏家鄔德華和中國錢幣專家張璜先生各藏有一枚;鉛質的僅見兩枚,一枚為上海博物館收藏,一枚為馬定祥先生收藏。

  9

  江西省造辛亥大漢銅幣當制錢十文

  中國嘉德2010年春拍 成交價224000元

  辛亥(1911年)江西省造大漢銅幣中心“贛”十文,為銅圓大十珍之一,背面有一劃痕,美品,極為罕見,源于張璜先生舊藏,后為丁張弓良女士收藏。

  江西省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設造幣局于南昌,稱謂“江西南昌府局”簡稱“昌局”,全國十七省共設二十局,各省均大量發(fā)行銅圓。以“光緒元寶”及滿文書寫“寶昌”,每枚銅元標明“當十”或“當制錢十文”。背面用龍為圖案,各省均采用此種圖案,唯不同處即是局名及年份而已。

  辛亥年(1911年)革命軍為推翻滿清專制政府,全國各地掀起革命浪潮,響應武昌起義,江西省為最早發(fā)動革命,由同盟會同志聯(lián)絡新兵,進攻撫署,驅逐清兵,宣布獨立。為痛恨清政府,抵制使用滿清錢幣,由革命分子設計在造幣局鑄江西省造“大漢銅幣”一種。

  銅圓兩側用“辛亥”二字代表年份,中間以陰刻“贛”字代表江西省份,銅元背面以大小十八個圓形,代表全國十八行省,中間用太極圖代表生生不息,中華民國永久生存之象。整個圖案代表團結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復興大漢民族,建立自由、平等、獨立的中華民國。當經發(fā)行,通行市面。自發(fā)行用,引起清朝官員憤怒,認為未經報備,革命分子自鑄選錢幣,擾亂金融,乃即禁止通用,并將現(xiàn)品銷毀,以致流通市面者極為稀少。

  據(jù)錢幣專家調查結果載至目前為止,全世界所發(fā)現(xiàn)者,計日本東京銀行一枚,英國及西德博物館各藏一枚,香港藏家一枚,本人收藏一枚,共僅此五枚而已,國父倡導革命,先后失敗都十次之多,辛亥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一舉而推翻滿清,建立民主,此乃我國歷史上空前唯一最光明璀璨之一頁。

  民國元年為壬子年(1912年),元年鑄有壬子“大清銅幣”一種,通行市面。然建國前夕,起義成功而最堪紀念之辛亥年,所鑄造之“辛亥”、“大漢銅幣”,實為最有意義和最堪紀念而價值最高之稀世大珍品,惜流傳不廣,知者不多,特介紹之,以告同好。

  ——《江西辛亥大漢銅幣簡介》

  10

  民國二十五年廣東人像一仙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成交價:RMB 1800000,極為珍罕,存世僅知三枚,乃銅元收藏之顛峰代表之一,極其難得。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