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5/1 14:02:42 來源:收藏快報 楊未君/河北邯鄲
圖1 墨盒(陳師曾畫、張壽臣刻)
我們說,在民國初年,身在北平的陳師曾和姚華一起,倡導并推廣了在墨盒鎮(zhèn)尺上的親筆書畫銅刻藝術,是其“美術實用論”理念的身體力行,才有了今天我們喜愛收藏的名家親筆墨盒(鎮(zhèn)尺)。那么,有沒有陳師曾自畫自用的墨盒存世呢?
圖2 “菊梅雙影,以志不忘”
圖5 陳師曾篆書對聯(lián)
圖3 陳師曾自刻“菊梅雙影盦”室名印
圖4 “深知身在情長在”印及邊款
新出版的《陳師曾全集——書法篆刻卷》(江西美術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中,把陳師曾的書畫銅藝術列入了附錄中(附錄一:畫銅)。這部分內容除了銅刻拓片(均見于《陳師曾畫銅》一書)外,還收入了兩件陳師曾親筆畫銅墨盒實物,其中一件《菊梅雙影圖》墨盒,頗能引起我們的格外關注。
墨盒(圖1,見該書179頁)有簡略說明文字為:“墨盒(師曾畫、張壽臣刻),銅質,6.5×6.5×1.8厘米,無紀年,陳師曾后裔陳萍藏。”盒面刻菊梅各一枝,有題:“菊梅雙影,師曾畫 倩張壽臣刻,以志不忘。”并有陳字小?。▓D2)。
這便是一件陳師曾自畫自用且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墨盒。畫面上的菊花、梅花各有所指,菊花代表師曾的原配范孝嫦,梅花代表師曾的繼室汪春綺?!熬彰冯p影,以志不忘”,師曾畫此圖并請張壽臣刻就,將此盒置于槐堂的書案,長相晤對,就是來懷念兩位均先于自己離世的親人的。
范菊英(字孝嫦,江蘇南通人)與師曾同歲,1894年與師曾在武漢成婚。促成這樁姻緣的是陳府西席范鐘(字仲林),范孝嫦是他侄女。通州范氏是江南名族,孝嫦的父親范當世(號肯堂、伯子)詩名卓著,曾入李鴻章幕,孝嫦的繼母姚倚云(字蘊素)是桐城派宗師姚鼐后裔,著名詩人和教育家。這門婚事門當戶對,師曾孝嫦婚后也伉儷情深。不料五年后孝嫦香消玉殞,于1900年在金陵去世,年僅二十五歲。
師曾娶繼室汪梅未(字春綺,生于1883年,江蘇蘇州人),是在1905年,師曾為此專門從正在留學的日本回到武漢。汪家是書香世家,春綺的伯父汪鳳藻、父親汪鳳瀛、兄汪榮寶、弟汪東(旭初)都有文名。春綺工刺繡,能畫,結婚后與師曾詩詞唱和,共繪丹青。師曾回國后曾到南通任教,夫婦兩人住城東古剎通明宮,被時人譽為神仙眷侶。1913年(歲次癸丑)師曾到當時的“教育部”任職,那時汪榮寶擔任“國會眾議院”議員,在京城租有大宅,師曾夫婦即寄住在汪家。豈料“是年冬,姊發(fā)斑疹,西醫(yī)注以麻醉劑,遽卒。師曾悼之甚,始移居槐堂,蓋不忍見遺容掛在壁也?!保ㄍ魱|《寄庵隨筆》)
兩位夫人的病逝,給師曾造成了無限的哀傷。他多次在詩中表達了這種悲傷之情。孝嫦去世,師曾繪有菊花圖、病菊圖,作悼亡詩五首題于圖上,有范伯子和詩記錄此事。娶汪春綺前,師曾有《感懷》詩,自注“將就婚漢陽,感念前室,愴然于懷?!?910年冬至(時已從日本學成歸來)去南昌西山掃墓,有《至前妻范氏墓所》詩:“酬酒對荒山,泉枯草亦乾。封茲一抔大,遲我十年看。人事祗如此,悲懷耿未殫。馳暉背云去,愴立又空還?!?
春綺的離世,師曾筆端更悲情難禁,以至于陳衍說師曾“年來有詩,必使余酌定之。一卷百余首,悼亡作居十三四,即非悼亡題目,亦牽動及悼亡”(《石遺室詩話》)。這些詩作,只看詩題就可知傷感無限,如《春綺卒后百日往哭殯所感成三首》《題春綺遺像》《春綺卒期年矣,哭之以詩》《哭奠春綺殯宮》等。其中《題春綺遺像》詩堪稱古今悼亡詩中的名篇:“人亡有此忽驚喜,兀兀對之呼不起。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同死焉能兩相見, 一雙白骨荒山里。及我生時懸我睛,朝朝伴我摩書史。漆棺幽閟是何物?心藏形貌差堪擬。去年歡笑已成塵,今日夢魂生淚泚。”
師曾《法源寺看花》詩有句“我心不能春,春色忽到眼。兀立禪堂下,猶帶淚痕潸?!?《月下寫懷》有句“叢竹綠到地,月明影斑斑。不照死者心,空照生人顏”等,都是陳衍所說的“即非悼亡題目,亦牽動及悼亡”者。陳衍對師曾的悼亡詩評價極高,“悼亡詩古今不知凡幾,真悲哀者卻少。師曾屢有作,無不真悲哀者……師曾哀樂過人,皆非淺衷人所知”。
還要提到的是,范孝嫦的繼母姚倚云很喜歡春綺,兩人關系很好,姚有詩《深秋散步,虛廊獨對梅樹,因憶春綺,以其名梅未也。適其書至,喜而賦寄》:“見梅忽相憶,樹下動遐思。不語機先動,開緘喜可知。蟲寒噤余響,柳老飏疏絲。病后忻能飯,多君慰我辭?!?
春綺去世后,姚倚云作《春季掃墓,無限凄涼,遙望通明宮復哭春綺》:“萍蹤何必能相聚,影逐思潮去又來。梅菊不期成復恨,桑榆豈料賦重哀。澌澌野水猶如昔,嫋嫋垂楊仍舊栽。慟悼斯人本如玉,風飄雙鬢淚盈腮。”并在詩中自注梅菊句:吾女名菊英,而春綺名梅未。
或許正是由于岳母姚倚云這首詩,師曾一度曾將自己的書房名為“菊梅雙影盦”。除了詩文,悼亡之情在師曾其他藝事中也有反映,比如篆刻。“菊梅雙影盦”室名印在師曾印集中見有朱白文各一(圖3)。師曾在春綺去世后不久,刻“深知身在情長在”印(圖4),邊款為:“師曾悼亡,乃有此作,燈前自賞,不禁泫然?!毕嘈胚@方墨盒,也是這段時間的作品?!盁羟白再p,不禁泫然”,“菊梅雙影,以志不忘”,至情之人,方有此至情之語。陳師曾的書法作品,也有落款“菊梅雙影盦”室名的,如師曾為平長仁弟所書的一副篆書對聯(lián)即是(圖5)。
師曾親筆畫銅,恒見用心之作。細品這方“菊梅雙影圖”盒,從畫理上揣摩,也不可作傳統(tǒng)梅蘭竹菊四君子圖之想。盒面上,一菊枝頂天由左至右作俯勢,一梅枝由右至左成仰姿,兩枝顧盼相牽,態(tài)作聯(lián)袂欲語,形比同心之圓。仿佛月影扶疏,依稀暗香脈脈,借此金石壽永,以表長毋相忘。真情筆墨,后世知者讀之,安能不唏噓慨嘆?陳師曾的高明,絕不僅在于技藝的精湛,更在于思想的先進和人品的高潔?!笆乐仄渌?,我重其人”,如果說,一般藝術品的收藏和學習有美育之能,那么,師曾書畫銅藝術精品之作,陶冶性靈,或許更兼有德育之功。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