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形暖耳警人心
時間:2020/3/23 17:32:36 來源:收藏快報 周小麗/安徽
耳朵是人類接觸世界、感受幸福生活以及支持工作的重要器官,它對人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21個“全國愛耳日”到來之際,筆者的藏友分享了一件古人的護耳神器——暖耳。
暖耳,亦稱護耳、耳套。在沒有各種現(xiàn)代御寒裝備的古代,古人在耳朵保暖這事上,可以說是準備充足。唐朝時,人們用“耳衣”抵御嚴寒。唐代詩人李廓曾寫到:“金裝腰帶重,錦縫耳衣寒?!庇蛇@句詩可以推斷,耳衣是錦帛制成,但它的具體樣子已經不可考。到了明代,“暖耳”出現(xiàn)了,而且還被列入官服制度中,百官上朝時就戴暖耳御寒。當時的暖耳由皮草制成,長方如披肩,套在帽子上。到了清朝民國時期,多是“心形”的暖耳。
這件暖耳便是典型的清代“心形”暖耳(見圖)。其結構在合乎功能性的耳廓形態(tài)上,將“心形”處理成文字中的逗點,略向前傾斜,這樣一來,“心形”的樣式便更有動勢和美感,也與耳廓相吻合。內有搭門,可以套在耳朵上,想必耳朵暖和了,心里也會暖融融的了吧。暖耳由藍靛染布制作而成,邊緣則用金色絲線繡邊工藝鑲邊。暖耳的外側還繡上了“謙和受益多,勤儉持盈久”的警句,看上去有讓這句子響在耳邊,記在心頭的意愿了,“常樂”兩個字現(xiàn)在看起來感覺特別“后現(xiàn)代”。
關于暖耳,還有兩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明代《萬歷野獲編》記載,京師每到冬月寒冷時,皇帝便會賜貂皮暖耳給內外臣工,群臣收到這份大禮后,次日便都戴著上朝,感謝圣上皇恩浩蕩。這些暖耳的制作費用大約需要數(shù)萬兩白銀,明神宗因為舍不得這筆錢,停止了賞賜,導致百官出入省署時都要挨凍。還有一個是,相傳明朝首輔大臣張居正吃藥過多,導致“毒發(fā)于首”,因此戴不得暖耳。首輔大臣戴不了暖耳,其他大臣們只好在見到他之后,“手摘暖耳藏之”。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版權歸原網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