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2 15:20:09 來源:收藏周刊 記者潘瑋倩
剔紅云龍紋盞托
唐宋以后,龍逐漸成為皇權(quán)的象征,以龍紋圖案為裝飾題材的龍紋漆器,逐漸成為宮廷新寵并不斷綿延發(fā)展,成為中國漆器文化的顯著特色。明清是漆器工藝史的巔峰時代,就清代龍紋漆器而言,其在氣韻上盡顯一統(tǒng)四海之氣,在技藝上求精崇微,在紋飾上流轉(zhuǎn)求變,使其在發(fā)展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本文以旅順博物館藏清代的龍紋漆器為主線,推介剔紅、雕填、填漆等不同技法,并展示出其與清代的歷史發(fā)展一脈相承的氣韻變化。
乾隆款剔紅云龍紋圓盒
乾隆款填漆云龍紋碗
清代漆器上的龍紋在各時期的表現(xiàn)風格各異。清代早期的龍紋,額部較寬,臉部顯得較長,其上顎較短,下顎較長前伸,利齒外露,明顯“地包天”。其發(fā)或呈一大束,或呈幾束較為集中的飄飛狀,龍須細長。乾隆時期,龍的包頭較大,額部凸起,其發(fā)細長,龍角明顯向后側(cè)張開。清代中后期,龍頭顯得扁而短,龍發(fā)增多,兩邊平分向后飄飛。
凡工藝器具,無不反映其所處時代的精神氣韻、審美趣味。清代龍紋漆器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三個階段,清早期的龍紋在繼承前朝龍紋氣宇軒昂、盡顯皇家威嚴的同時,更加凸顯一統(tǒng)御宇的進取雄姿;清中期的龍紋造型趨于繁復,呈現(xiàn)氣定神閑、雍容華貴之氣;清代后期的龍紋則注重細節(jié)雕飾,增豪奢遲暮之態(tài),而與俯瞰四海的風骨漸行漸遠。這與清代的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一脈相承。
其中,乾隆時期號稱盛世,百工炫巧爭奇,料不厭精,工不厭細,為了迎合宮廷的好尚,漆工也不免趨于繁瑣。其成功的作品,謹嚴細致,似已達到極限,無可逾越,令人驚嘆。
剔紅
剔紅鼎盛期在乾隆朝 款識以上下對應為最佳
雕漆中的剔紅,就是雕紅漆。從傳世實物看,剔紅數(shù)量很多,又常與其他顏色的雕漆相結(jié)合,如剔黑、剔黃、剔彩等。剔紅漆器的做法是在器胎上髹紅漆至一定厚度,少則二三十層,多則百余層,然后在其上刻畫花紋,雕刻花紋的厚度即為漆層的厚度。
雕漆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在清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乾隆朝的作品。康熙時期的雕漆,較多地繼承了明代的特點,涂漆較厚,顏色深暗,構(gòu)圖簡潔,打磨輪廓線的刀痕圓潤厚重。雍正時期的雕漆,已有部分沒有打磨刀痕刻線,漆色淺紅,用料稀薄。乾隆時期的雕漆已完全擺脫明代風格,花紋棱角畢露,用漆更薄,漆色紅亮。
右圖為乾隆款剔紅云龍紋圓盒。清乾隆(1736-1795),腹徑15.4厘米,高7.2厘米。盒呈圓弧形,淺壁,平底,上下為子母口扣合。通體髹紅漆,漆層較厚。圓盒上、下圖案一致,盒蓋中心一蒼龍,須發(fā)細長,末端呈卷曲狀分束向兩邊飄飛。器內(nèi)髹黑色光漆,內(nèi)底中心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直款,蓋內(nèi)中心刀刻填金“云龍寶盒”雙行器名。
乾隆時期漆器以上下對應款為佳,此器對研究清乾隆年間剔紅工藝有重要價值。乾隆朝漆器的款識多為楷書,也有篆書、隸書等形式,內(nèi)容最常見的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御制”、“乾隆仿古”等多種。其中“大清乾隆御制”一般用于制作精良、皇帝親自批示過的漆器制品上。
雕填
戧金工藝在清成熟 漆器燦如錦繡
清代的填漆已不多見,雕填漆器基本承襲明代技法,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紋,然后沿著花紋輪廓勾畫出陰文線,并細勾出花紋上的紋理,然后在線內(nèi)填金。明清時期的雕填器,有的花紋是刻后填色漆而成,有的花紋是彩漆畫成,也有一器之上填、描兼用。
右圖為填漆戧金云龍菊瓣盒。清代(1644-1911),直徑45.8厘米,高19厘米。盒為木胎,呈菊瓣形,圈足,分上下兩部分,子母口扣接。器身髹赭黃色漆為地,盒內(nèi)髹黑漆。盒蓋中心雕一正面的飛龍,龍身S形,以紅綠色漆填嵌龍紋,再于圖案輪廓及紋路上勾畫陰文線戧金。刀法遒勁有力,至今金色燦爛奪目。盒蓋周圍環(huán)繞著8條小龍,每一菊瓣形立墻內(nèi)又繪一條小龍,蓋面邊緣、上下口沿及足底均以戧金回紋做邊飾。
漆器的戧金工藝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針刻。作法是用特別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紋,在刻紋中填漆后再填金、銀粉。填金的稱為戧金,填銀的稱為戧銀。明清時期戧金工藝已非常成熟。
填漆
色漆填平花紋,漆器表面滑潤
填漆,即填彩漆,作法是在漆器上陰刻花紋之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紋,干后磨平,因而其表面是光滑的。
右圖為乾隆款填漆云龍紋碗。清代乾隆(1736-1795),直徑19.7厘米,高7.1厘米。碗呈敞口式,圈足。器表髹朱漆作地,以赭色繪制出六條龍。龍體以淺黃色界出鱗片,呈彎曲狀。云紋以黃色鑲邊,內(nèi)繪紅綠色。碗內(nèi)髹黑色光漆,足壁繪粗黑色與細黃色相間,足內(nèi)髹黑漆,中心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三行直款。
觀點
漆器身價由品相和工藝決定
“宮廷御用”更具升值潛力
漆器制作難度大、周期長、成本高。傳世品相、制作工藝、宮廷出身等是判定其身價的主要標準。天津市文物公司的張宏書先生說:“明清時期,一年可能燒制百萬件瓷器,而漆器只能做二三十件?!逼崞鞯闹谱鞴に囅喈攺碗s,首先須制作胎體。胎大多為木制,偶爾也用陶瓷、銅或其他材料。也有用固化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體完成后,漆器藝人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器按不同的工藝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比如銅胎、木胎、脫胎,又比如髹漆、剔漆、雕填、戧金等。在張宏書看來,現(xiàn)在的文物藝術(shù)品市場,不管是哪一品類,只要是宮廷御用,則價值陡升,漆器自然也不例外。“宮廷御用品的潛臺詞就是工藝復雜、精細,器形完美、高雅,制作多出于名家,雍容華貴,數(shù)量有限?!?
典故
乾隆皇帝為漆器作詩題辭
為元明漆器加“乾隆年制”款識
乾隆皇帝格外喜愛剔紅漆器,他曾經(jīng)作了一首《詠永樂漆盒》,詩中贊道:“果園佳制剔朱紅,蔗段尤珍人物工。無客開窗眄秋字,攜童持杖聽松風。細書題識猶堪辨,后代仿為究莫同。三百年來此完璧,文房思古念何窮。”
他對剔紅漆器的喜愛也體現(xiàn)在傳世器物中。如今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館藏漆器中,很多明永樂時期的剔紅漆器上,都有乾隆皇帝的題辭,如明永樂剔紅梅妻鶴子圖圓盒,蓋內(nèi)有乾隆題詩一首,末屬“乾隆壬寅御題”并鈐“乾隆宸翰”??;又如明永樂剔紅烹茶圖圓盒,蓋內(nèi)也有乾隆御制詩一首,末屬“乾隆戊戌御題”并鈐“德充符”印。
乾隆皇帝還曾經(jīng)不只一次“侵權(quán)”,將部分元明時期的剔紅漆器加上“乾隆年制”的款識。如故宮所藏一件剔紅水仙花紋圓盤,具有典型的元朝漆器風格,但在底部正中刀刻“乾隆年制”楷書,很明顯是后刻。又如一件明永樂時期剔紅菊花紋圓盤,是典型的明永樂宮廷漆器,其“乾隆年制”楷書款識明顯為后刻上去的。
文圖來源:《文物天地》、《北京日報》、雅昌藝術(shù)網(wǎng)(微博)、《國際航空報》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