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31 15:22:09 來源:此觀東方既白
清 青白玉三羊開泰筆架 故宮博物院館藏
在古代文人書房的桌案上,有一座“小山”,這座山并不高,只有巴掌大小,卻承載著幾千年文人的情懷。文人在筆走龍蛇之后,將毛筆擱置在小山上,這件小東西變得偉岸且充滿靈性。
文房桌案上的的這座小山是“筆架”,也被稱作筆格、筆擱(逼格),如果說毛筆書寫了華夏藝術,那么筆架則給了書寫毛筆暫時休憩的小床,給了文人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
筆架在文人書房的資歷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南朝梁吳均所作《筆格賦》: “幽山之桂樹……剪其片條,為此筆格。”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王羲之、王獻之等書法大家,筆架的出現(xiàn)正好見證了中國書法的發(fā)展。
1500年的歷史,使得筆架在形制上豐富多彩,有的形似臥床,故名筆床;還有筆枕、筆懸等樣式;筆架最為人熟知的形狀呈多峰山,故又名筆山。此類筆架就像群山,由遠及近,重重疊疊……
山形筆架造型精巧,一般大小不會超過尺許,在便于擱筆的同時也便于賞玩,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此類筆架可放置桌案,亦可在手中盤完,是可遠觀可“褻玩”的文房器具。
中國有著成熟的物料觀,傳統(tǒng)的筆架,除了造型,其材質(zhì)亦值得稱贊。筆架的材質(zhì)主要有木、紫砂、金屬、玉、象牙、水晶以及瓷器,極具美感。
然而,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講,木質(zhì)筆架因年代久遠,不易保存,故流傳后世的較少;玉石類筆架,受限于材質(zhì),雖珍貴,但數(shù)量并不多;當下,人們最有可能撿漏且極具收藏價值的是瓷質(zhì)筆架。
瓷類筆架以明清為佳,不僅樣式豐富,流傳廣泛,而且質(zhì)精形美,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明清瓷筆架以清代乾隆制作最為精美,乾隆瓷筆架以山行為主,山的走勢較前代更加自然。下圖的這件青花纏枝蓮紋筆架,呈山字形,中峰高聳,兩側(cè)漸次之,好比那鎮(zhèn)壓孫猴子的五行山,山勢險峻;器型整體以青花蓮紋裝飾,青花色澤明艷,器型精巧俊雅,為文人桌案不可多得的美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筆架漸漸成為文人案頭的玩物,對于今天人們來講,可能更看重的是其收藏價值。前些年,清代的一件銅質(zhì)筆架拍出了上萬元,且有很高的上升空間。然而,對于筆架來講,其最開始的功能還是用來擱筆。文人在書寫繪畫時,或構(gòu)思或休息,毛筆需要暫時放在一個地方,又要避免毛筆污損他物,筆架也就應用而生。
“山”不再高,有筆則靈。筆架所具備的玩賞及收藏功能是其價值的衍生,其最根本的價值還是在與毛筆的結(jié)合。只是如今用毛筆的人越來越少,筆架的真實能力又該如何實現(xiàn)呢?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