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0 17:15:19 來源:收藏快報 李熊熊/浙江杭州
圖1
西番蓮紋是明清時期瓷畫中的常用題材,有折枝蓮、纏枝蓮、蓮?fù)邪藢毜榷喾N樣式之分,可應(yīng)用于器物的不同位置。
圖2
圖3
圖4
圖5
西番蓮紋樣的來源,一般認(rèn)為與印度佛教東傳漢地有關(guān)。具體來說,西番蓮原本是一種印度植物,作為紋樣被印度佛教賦予了宗教上的意義,然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西番蓮被中國人接受和喜愛,成為中國習(xí)見的大眾化紋樣。但西番蓮紋與佛教究竟有著怎樣的關(guān)系?許多愛好者未必弄得清楚。本文試舉一個明代的案例,來說說西番蓮的象征意義。
明代前期是瓷器上應(yīng)用西番蓮紋極其廣泛的時期。它們之所以應(yīng)用廣泛,自然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我們可從一幅瓷畫中找到解讀的突破口。
圖1是一幅明代成化年間的瓷畫,畫的是兩條俗稱“香草龍”的龍紋。這種“香草龍”紋明代前期很常見,但一般在一幅畫面中只畫一條,畫兩條的少見。對這種單畫一條“香草龍”的瓷畫,筆者曾撰文論證,認(rèn)為它們表達(dá)的是《妙法蓮華經(jīng)》“提婆達(dá)多品第十二”上一個“龍女成佛”的故事。(見《收藏快報》2018-8-1《明代瓷器“香草龍”紋樣釋惑》)
“龍女”的女性形象,在明代瓷畫中是通過花草一般的龍身來表示的。一些愛好者不理解,為其取名“香草龍”,這只是一種形似的表述,并不恰當(dāng)。將“香草龍”稱為“龍女”,才是正解。按《妙法蓮華經(jīng)》所說,龍女成佛后,因她“辯才無礙”,擅長“心念口演”佛經(jīng)“妙法”,故明代瓷畫又讓“龍女”嘴里長出一支蓮花或成串珍珠,以“口吐蓮花”和“妙語連珠”的比喻作為“龍女成佛”后說法精湛的象征。
理解了“香草龍”紋樣的意義,再來看圖1這幅有兩條“香草龍”的瓷畫,就容易看懂了。此圖兩條“香草龍”分列一左一右;左面的龍頭在上,右面的龍頭在下;兩條龍的頭又都向畫面中心昂起,構(gòu)成一個圓形。仔細(xì)看,右面那條香草龍嘴里有一枝西番蓮?fù)鲁?,而左面那條香草龍的嘴里卻沒有東西。這表示的畫意非常明白:右面的是已經(jīng)成佛的龍女,“口吐蓮花”表示她在演講佛經(jīng);左面的是還沒有成佛的龍女,正在傾聽佛經(jīng)。一講一聽,畫意顯然要比只有一條香草龍的《龍女成佛圖》更加豐富有趣。
“龍女成佛”的故事出自《妙法蓮華經(jīng)》,經(jīng)中說龍女感悟成佛是因為聽文殊菩薩宣講《妙法蓮華經(jīng)》,成佛后的龍女所講的應(yīng)也是《妙法蓮華經(jīng)》。所謂“蓮華”,也就是“蓮花”,《妙法蓮華經(jīng)》這個經(jīng)名本身是要將這部經(jīng)比喻作一枝蓮花。所以瓷畫中香草龍“口吐蓮花”具有雙重的意義,它不光是成佛龍女說法精妙的比喻,也是《妙法蓮華經(jīng)》這部經(jīng)中之王的象征。
這樣,我們再來觀察兩條香草龍之間的那枝西番蓮,畫法也就含有了更多的意味:一條細(xì)長的蓮莖,象征著佛經(jīng)脈絡(luò)的綿延流暢;莖上的數(shù)片蓮葉,象征的是佛經(jīng)中起襯托作用的背景和情節(jié);而中間的花朵,則象征佛所說的精妙的道理。如此去理解,西番蓮的莖、葉、花就是一個整體,它對應(yīng)地象征著佛經(jīng)整體。
從對圖1的解讀,我們知道了西番蓮紋樣在明代前期是佛經(jīng),尤其是《妙法蓮華經(jīng)》的象征。那么,圖2、圖3這兩幅明前期的折枝西番蓮瓷畫就好理解了,它們能夠成為瓷畫畫面的主體,是因為它們代表著佛經(jīng)。在信仰佛教的信眾眼里,這是十分可貴的精神資糧,絕對不是普通的花花草草。圖3尤其值得注意,它里面除了畫著一枝西番蓮,左側(cè)還畫有一個雜寶。我們知道,雜寶在明清瓷畫中常常用來示意主體紋樣的神圣性,這個雜寶正是為了說明折枝西番蓮的不同尋常而存在的。
圖4、圖5是兩幅明代前期瓷器上常見的纏枝西番蓮?fù)邪藢毤y?!鞍藢殹庇址Q“八吉祥”,是藏傳佛教崇拜的八種寶物。它們的尊貴地位,用象征佛經(jīng)的西番蓮來襯托才是最合適的。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西番蓮紋樣的理解也許不盡相同,它們身上依附的宗教意義也許有多有少,但如果我們能抓住關(guān)鍵歷史階段這種紋樣的象征意義,那么對理解這種紋樣的歷史演變也就胸有成竹了。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