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學商朝人愛喝酒 周朝人想了這樣一個怪招
時間:2019/11/11 18:01:4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何尊
兩個月前,一支來自陜西的國寶大軍進了京。
300多組件文物,囊括了陜西省40余家文博收藏單位的周、秦、漢、唐歷朝文物。其中,一級文物達到189組件,有5件是國家首批64件永久禁止出國(境)的文物。
這會兒,它們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做客——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清華大學與陜西省文物局合作舉辦了“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
你在陜西玩半個月,天天逛文博館,也不一定能一天里打卡這么多的國寶?,F(xiàn)在,機會來了!
何尊
曾被賣了30元的國寶
打開了周朝歷史的無數(shù)細節(jié)
何尊,如果你現(xiàn)在來到展覽現(xiàn)場,肯定看不到它了,因為你來晚了。
10月8日,何尊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回到了自己在陜西的“家”——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何尊走后,展廳一側的墻上還掛著它的畫像,你一樣可以細細地端詳它。
何尊的故事,要從1963年8月的一天說起——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賈村鎮(zhèn)有一個叫陳堆的人,因為家里的老屋不夠住,他租了隔壁鄰居的兩間房子住,房子后面是個土崖。
一個雨后的上午,陳堆發(fā)現(xiàn)屋后的土崖有些坍塌,坍塌之后的土崖上,某處似乎有亮光。好奇的陳堆,就跑過去用手和小镢頭刨,最后刨出個青銅器。
對于陜西一帶的人來說,刨出個把青銅器也并不稀罕。陳堆沒有太放在心上。
第二年,陳堆從寶雞到固原。走之前,他把青銅器交給鄰居陳湖保管。又過了一年,陳湖將這件青銅器賣到了寶雞市玉泉廢品收購站。價格:30元。
佟太是一名寶雞市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前身)的干部。他在廢品收購站第一次看到這件青銅器的時候,就知道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青銅器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而富有變化。這是佟太的第一印象。他立即向館長吳增匯報。最終,寶雞市博物館斷定這是一件珍貴文物,并以收購站當初購入的30元價格,將這尊高39厘米、口徑28.6厘米、重14.6公斤的銅器買回了博物館。
這尊銅器成了寶雞市博物館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
何尊文物生涯的第二個轉折點,在12年后。
1975年,這尊銅尊因為造型圖案精美,被選送至國家文物局,并作為全國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國展出。
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在對它進行清理后,發(fā)現(xiàn)這尊青銅器的底部,還有一些銘文,從來未曾被大家發(fā)現(xiàn)過。
因為制造它的人姓何,這尊青銅器得名何尊。而這篇銘文的內在玄機,正是何尊的珍貴之處。
這篇銘文中出現(xiàn)了“中國”二字。這也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當然,這篇銘文中的“中國”跟如今的意義遠非一致,它當時的意思是指四方之中。
當考古人員細致清理這尊銅器,并在銅器底部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字時,那似乎早有預示的默契伴隨著歲月塵封的銹氣撲面而來。
何尊之前的器物,無論青銅器還是甲骨文,“德”字都無心;何尊之后的銘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表示其他如人名的無“心”。
這也證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
《何尊》銘文還告訴我們,洛邑始建于周公攝政五年,歷時七年建成。七年后是成王五年,成王在這一年下令遷都成周洛邑。
文獻也曾記載,西周成王時,曾有遷宅洛邑一事。但司馬遷在《周本紀贊》中則認為當時成王未遷洛邑。而何尊銘文開篇便有“唯王初遷宅于成周”的記載,證實成王確實遷居到洛邑。
到了1981年,岐山出土了新邑戈,2008年周公廟又出土了新邑卜甲,都是成王遷都的佐證。
何尊所言,真實不虛。
酒器
商朝人太愛喝酒了
周朝人給前朝的酒器加了個蓋
何尊的展期已經(jīng)結束,接班的是跟它長得很像,塊頭卻要小一號的折尊——它倆像一對孿生兄弟,擁有商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
看商朝的文物,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特點:酒器特別多。除了大大小小的尊,還有爵、觚(gū)、觶(zhì)、斝(jiǎ)、卣(yǒu)、壺、尊、盉(hé)。
先說一件鳳紋斝。斝,是溫酒器,也被用作禮器,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
鳳紋斝不但外觀非常講究,它的最上方有兩只鳥,用它溫酒時,酒加熱后香氣會往上飄。對故人來說,自己的祖先是在天上的,香氣會飄上天,祖先便也能聞到、喝到。因此,這個酒器,是用來祭祀的禮器。
伯各卣與單五父方壺也是酒器。卣,圓形或橢園形,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而商代的壺多扁圓,周代壺多圓形。
所以周朝人認為,商人嗜酒誤國,是他們丟失國家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們喝酒喝得太多了,整天流連在酒肆里面,這跟考古的結果其實是吻合的,因為在商代的墓葬里真的發(fā)現(xiàn)了許多酒器,而一到了周朝,酒器的數(shù)量立馬變少。”這是展覽現(xiàn)場一位講解員的講述。
更有意思的是,周朝人也舍不得扔掉商人鑄的青銅酒器,但又要告誡大家不要多喝酒,所以就給尊加了個蓋。
于是,蓋尊就產(chǎn)生了。蓋和尊,明顯不是一個“廠家”生產(chǎn)的,尊是商末,蓋是春秋早期。蓋尊也是文物中的孤品,十分珍貴。
跪射俑
普通的“他”
為什么在兩千年后如此珍貴
身穿戰(zhàn)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綰一發(fā)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雙手置于身體右側作握弓弩待發(fā)狀。
站在兵馬俑中著名的跪射俑也來了。
秦人的兵馬俑非常寫實。從表情、衣著到頭飾,每個細節(jié)都精心拿捏,各不相同。不同官階,頭飾都不相同。
跪射俑的頭飾告訴觀者,他只是一個普通兵士。如此普通平凡的“他”,可能從未想到,自己會變得這樣珍貴。
因為在目前已經(jīng)出土清理的1000多尊兵馬俑中,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惟一一尊未經(jīng)人工修復的。
這主要得益于它跪著的姿態(tài)。因為是跪立狀態(tài),重心向下,穩(wěn)定性更強,不容易傾倒、破碎。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霜歲月,它依舊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制作兵馬俑的秦朝匠人有多認真呢?
先來看跪射俑身上的盔甲——胸前的甲是上片壓下片,而肩臂部位的甲是下片壓上片。試想一下,專伺射箭的這位兵士需要不斷站起跪下、抬臂放下,盔甲這樣設計明顯更符合人體工學,而這一點也被制作兵馬俑的秦朝匠人敏銳地捕捉到了。
轉到跪射俑身后,看看他踮起來的那只腳的鞋底。我們平時走路時,鞋后跟總是磨損得最厲害,所以鞋后跟會比中間薄。這尊跪射俑的鞋底就能明顯看出,腳前掌和腳后跟的部位,明顯比腳掌心要納得疏薄一些。
而很多講解員會告訴你,在中國的政區(qū)圖上,陜西的輪廓就像一個跪射俑。歷史與地理,竟有這樣的天作之合。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