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9/15 9:54:32 來源:收藏快報 李晉/江蘇泰州
圖1
龍為古代瑞獸,鹿角蛇形,周身鱗片,張牙舞爪,雄壯威武。
圖2
這個生活在神話世界里的“百獸之長”“鱗蟲之長”,有著無邊的法力,按漢代文字學家許慎說法是“能幽能明,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被看作是中華民族圖騰的龍,在古代有著極高的人氣,流傳下來的建筑構(gòu)件、衣冠帽飾、器皿用具上都有它的身影。
龍的形象,原有不同版本,隨著歷史變遷,到了明清,它的形象逐漸明朗,并演變出翼龍、夔龍、立龍等式樣,無限的變化讓龍更顯傳奇色彩。
龍在凡塵,還是帝王權(quán)威的象征,掌握天下大權(quán)者往往被稱為真龍?zhí)熳?,有了這層關(guān)系,龍在封建社會似乎成了皇家專用符號,民間以龍為裝飾有掉腦袋的風險。不過這種說法,也并不完全成立。明代之前,歷朝政權(quán)對民間龍紋使用沒有太多約束,明清時期,統(tǒng)治者最初嚴禁民間有龍紋出現(xiàn),但禁令阻止不了民眾對龍紋的使用,最終規(guī)定五趾龍唯皇室能用,民間用三趾龍、四趾龍等圖紋均可,所以留下來的民窯龍紋瓷器數(shù)量也不在少數(shù)。
龍趾數(shù)量,為判定瓷窯性質(zhì)提供了佐證,但也有混淆視聽者,以前見到一古玩商,拿一粗工民窯青花三趾龍碗,向顧客吹噓說是皇宮里流出來的龍碗,回想起來,真是貽笑大方。
其實普通的民窯青花龍紋瓷器,只要品好貨真,還是很有收藏價值的,就像十年前頗為常見的清代早期“過墻龍”青花盤,現(xiàn)在市場價格也沖到五千以上了。
惹得燙手的“過墻龍”不能引發(fā)我的興趣,畢竟那價格里摻雜著大量水分。而逛攤淘到的這只清中期青花龍紋香爐,價格不高,器物完整,自然而然,就和我很投緣了。
香爐是敞口的缽式爐,爐壁四周,青花描繪的畫意,是明眼人一看就知的“雙龍戲珠”。兩條蜿蜒盤旋的四趾龍(圖1),正相互對視,它們的中間,是一顆火光四溢的圓狀寶珠(圖2)。置香爐于掌間把玩,左右來回翻轉(zhuǎn),龍也慵懶地動了起來,很和平地戲弄起寶珠。瓷器匠人筆下的龍,刻劃還算到位,只是青花有些平淡暈散,筆法略為簡單粗率,以致龍所具備的猙獰威猛樣態(tài)沒有呈現(xiàn)出來,這與當時國力衰退的跡象不無關(guān)系。
僅靠形體表現(xiàn)的四趾龍,英武不再。慢慢地品賞,卻有了份和善,多了份可愛,與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極為接近。在它一百多年的履歷上,它比深鎖宮廷的五趾龍更接地氣,長期被士民虔誠地擺放在廟堂或廳室的香案上,梵音四起,檀香冉冉,煙霧繚繞,它也能在萬民的崇敬中享受到騰云駕霧的尊榮。
有舍必有得。草根的龍,亦有別樣的幸福。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