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9/6 10:55:37 來源:素說文化
關于齊白石作品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如今很多的國畫學者提出質疑,聲稱齊白石的作品之所以價格高,不是因為藝術品本身的價值性高,而是在于齊老自己國畫大師的身份與名氣所決定。
到底這一個說法有沒有獲得過證實,如果深入到齊白石的作品之中,會不會找到可以依據的原因呢?
齊白石去世之后,國家對其生前的一系列作品做了匯總,而且當時也展出了一個紀念他的畫冊。簡單一點來講,出于老人家的名氣與作品的影響力,他的這一本畫冊就可以看成是他老人家最后的遺作了。
在這一本畫作之中,有一張《葫蘆圖》就顯得非常的特別,而且這一張作品似乎是對齊白石國來作品打了一個問號,因為這一個作品是他最后的晚年之作,而且因為寫錯了字,再加上繪畫的排版亂而無章。
很多人看到了這一張作品表示毛病比較多,說其藝術性,這完全是達不到大師最高的水準。但巧的是這一張作品在后面的40年左右進行拍賣,當時就直接拍出了近3000萬人民幣。
既然作品是受到了質疑,而且也找到了一些所謂的毛病存在,但為什么這價格卻是只漲不跌呢?講到底還是因為齊白石這三個字太重了,這三個字的含金量轉移到了他的作品之中。
但光說作品的話,這一張《葫蘆圖》,不僅僅是字寫錯,而且毫無藝術性!帶著疑問與分析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張如今價值炒到上億元的作品。
首先這一張作品不假,的確是齊白石晚年93歲時候的作品,而作品的落款也是有白石二字,章子落款也有。
作品上面的98歲,這是老人家自加上了5歲,而且是屬于當時的一種民俗民風,這里其實并沒有問題。
可問題就是出在了這一個歲字上,其實不是齊老寫的字不好看,反倒是他寫的字錯了,不是他不會寫,只是人到了晚年,提筆的機會少了,老人家意識模糊了,所以才實寫錯了這個歲字。
再來看這一張作品,還是齊派的大線條田園風格,只是這作品顯得亂糊了,畫的是葫蘆,可是這葫蘆的模樣與形態(tài)并不是過于細致,而且粗線條的藤蔓也是雜亂無章。
因此有人質疑齊白石晚年的繪畫水準,就這樣子的作品,怎么就成了好作品,用墨的層次也很簡單,濃墨與淡墨的分離足夠明顯,但作品的意境其實并不太強烈。
其實齊白石也畫過不少的葫蘆題材作品,但這一張晚年的作品不算太好,甚至有一些糊涂的成分在里面??僧敃r就這樣子的作品,只要是齊白石的真跡,就算是手稿紙也是價值上千萬!
回到問題的本身,這樣子的作品真的值這個價格嗎?如今這一些葫蘆圖每一張都可以說是上億元,這中間的泡沫成分有多大?大家認為齊白石的作品是真值這個錢,還是虛高了太多?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