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集藏信息> 正文

《楊妃上馬圖》:濃縮的紅顏薄命史

時間:2019/8/6 10:05:59  來源:收藏快報 李熊熊/浙江杭州

圖1

  圖1是一幅明代中期的仕女圖瓷畫。畫面中有一位仕女正站在一匹馬的旁邊似乎想騎上去,但她頗感為難的是直接上又上不去,所以又回頭等待僮仆拿一只凳子來墊墊腳。這位仕女應是楊貴妃,畫的名稱叫《楊妃上馬圖》。

圖2

  《楊妃上馬圖》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著名題材,許多畫家畫過它?,F(xiàn)存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的《楊貴妃上馬圖》,元代錢選所作,是這類題材的代表。錢選的畫中有14個人物,除了楊貴妃,還有唐玄宗、護駕隨從、隨侍宮女等。相比起來,圖1瓷畫只有兩個人物,只能算是省略版的《楊妃上馬圖》。但兩個人物也已經(jīng)把“楊妃上馬”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出來。

  《楊妃上馬圖》的基本特征就是使用凳子。傳說中的楊貴妃是個胖美人,所以想象起來她騎馬應該有些困難,需要借助凳子才能上馬。錢選的畫和圖1瓷畫都著力表現(xiàn)了這一特征,區(qū)別在于:錢選畫的楊妃在侍女和仆從的幫助下,已經(jīng)踩在一只凳子上正奮力往馬背上爬;而圖1瓷畫上則是仆人遠遠地端著凳子正在給楊妃送過來。顯然,瓷畫更加突出地表現(xiàn)凳子在“楊妃上馬”題材中的作用。

  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她身上發(fā)生了許多傳奇故事。她“天生麗質難自棄”,最初被選為唐玄宗兒子壽王之妃。不料她又被玄宗看上,一番折騰后冊封為玄宗的“貴妃”。玄宗對楊貴妃倒是寵愛有加,兩人世界過得有滋有味。不成想天寶年間遭遇安史之亂,玄宗攜楊貴妃倉皇出逃。逃至馬嵬坡時,士兵嘩變,迫使玄宗將楊貴妃賜死,死時只有38歲。這大起大落的一生,使楊貴妃成了后人議論不斷的歷史人物。

  從各種史料看,楊貴妃其實并非是一個以騎馬見長的女性。比如洗個澡,白居易的《長恨歌》里說她“侍兒扶起嬌無力”;陳鴻的《長恨歌傳》說她“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這顯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但為什么畫家們卻熱衷于用“楊妃上馬”這樣的題材來刻畫楊貴妃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錢選在其《楊貴妃上馬圖》上題有一首詩:“玉勒雕鞍寵太真,年年秋后幸華清。開元四十萬疋馬,何事騎騾蜀道行。”從此詩前兩句可以看出,畫中楊妃上馬是要跟唐玄宗去華清池。“華清池”是唐代以溫泉出名的皇家行宮,楊貴妃去那里沐浴是她與唐玄宗好上后的著名佳話。但錢選作此畫的用意顯然在詩的后兩句:開元盛世有四十萬匹馬,為什么最后落得騎騾出逃四川的下場? 這個設問是要引導大家反思大唐衰落的原因,暗示楊貴妃是有責任的。

  宋代的樓鑰在觀賞一幅相同題材畫作時,也寫了一首《又題楊妃上馬圖》的詩:“金鞍欲上故徐徐,想見華清被寵初。后日延秋門下路,不應有暇作踟躕?!痹姷那皟删湔f的也是畫中的楊貴妃上馬是要去華清池。第三句中的“延秋門”是唐代皇宮的西門,安祿山起兵叛亂,唐玄宗由此門出長安赴蜀避難。所以后兩句又跳到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出逃一事上來。全詩以楊妃當初被寵時上馬的“故徐徐”和日后出逃時的無暇“踟躕”對比,來暗指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皆因紅顏禍水而起。

  元代鄭元祐也寫過一首名為《楊妃上馬圖》的長詩,這首詩的起首幾句是:“華萼樓前上馬時,君王忘是壽王妃。龍顏含笑待持鞚,海棠睡美春風吹……”詩中的“華萼樓”是唐代開元年間在京城修建的一座名樓,與皇宮相近,因周圍是諸王的府第,玄宗取古詩“棠棣”贊美兄弟之情的詩意,給樓起名“花萼相輝”。鄭元祐把“楊妃上馬”的地點設定在“花萼樓”前,并點出唐玄宗、壽王與楊貴妃之間的三角關系,更加直白地認為:“楊妃上馬”是楊貴妃悲劇人生的起點,也是大唐王朝氣運的轉折點。

  由上述題詩可知,《楊妃上馬圖》的基本立意不在美人,而在國運。畫家們是想通過這一幅畫來反思君王與美人之間的微妙關系,提醒治國者要避免沉緬于享樂,誤國誤己。所以,這是一幅政治意涵深遠的杰作。

  另外,筆者猜想古代的畫家、文人之所以頻繁使用“楊妃上馬”題材或許還有另一層用意,即通過“上馬”來暗示楊貴妃最終“上馬嵬坡”被賜死的結局。關于馬嵬坡,《長恨歌》有“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句;《長恨歌傳》有“六軍徘徊,持戟不進。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晁錯以謝天下”的描述。唐代詩人鄭畋的《馬嵬坡》有“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的詩句。這么多作品里都提到馬,似乎與“楊妃上馬”題材存在著呼應關系。真是如此,一幅《楊妃上馬圖》就將楊貴妃“一朝選在君王側”的春風得意,到馬嵬坡的香消玉殞,以及唐朝的由盛轉衰都串聯(lián)了起來,稱得上是一部濃縮的紅顏薄命史。

  不過無論是繪畫還是瓷畫的《楊妃上馬圖》,著重表現(xiàn)的是楊貴妃上馬的動作,對她當時的內心世界缺乏細致的刻畫,這是一個明顯不足。圖2是明代中期另一幅有關楊貴妃騎馬的瓷畫。這幅圖畫的不是楊貴妃“上馬”,而是“下馬”,顯然是從《楊妃上馬圖》延伸出來的新創(chuàng)作。畫面上,楊妃已經(jīng)下馬,正被兩名侍女簇擁著向一幢建筑物走去。這幢建筑物應是行宮華清池的象征,也是楊妃成為皇帝新寵的象征。此圖較好地表現(xiàn)了楊妃此時的心態(tài):那匹將楊妃載送進宮的馬匹可理解為是壽王府的馬,從楊妃扭頭回望那匹馬的神態(tài)可以看出,她此時的內心其實充滿著對壽王的留戀!這個細節(jié)十分重要,意在表明楊妃其實是個有情義的女子,進宮并非是她的主動追求。由此聯(lián)想到楊貴妃后來的所作所為,應該也是身不由己造成的。所以這幅瓷畫對楊貴妃作出了另一種評價,是對她的悲劇命運深表同情。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