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7/30 17:21:24 來源:新浪收藏
如圖一所示,這三枚鑄幣都是;闊緣、光背,錢徑都是35毫米的大錢。
圖一
圖二
圖二所示,此錢幣的錢文只有“太和”二字。據(jù)查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鑄“太和五銖”錢幣,官、民皆鑄,版別甚多,大小精粗不一。譜載的“太和五銖”均為小平,未見有大錢。圖二的這枚“太和”錢卻無有“五銖”字樣,且錢體較大,不見記載,應為“奇品”。
圖三
圖三所示,這枚五銖錢,錢文為四字,除“五銖”二字可讀,另兩字卻不知如何解讀,有人讀作“太平五銖”,我不知可否。也因未見譜載,且是大錢。也應為“奇品”。
圖四
圖四所示,此枚“五銖”錢,是所見錢體較大的“五銖”,錢體較大,可以看得出:西魏的“大統(tǒng)五銖”、隋代“置樣五銖”(西魏、隋都未見“五銖”大錢)的鑄造式樣上受其影響。也因未見譜載,無法準確斷定年代,也應是“奇品”。
圖五
圖五所示,兩枚錢幣大小一致,分別為四字“五銖”和二字“五銖”;比較中可以看出二者“五銖”的寫法相同,應為同一時期的鑄幣。
綜上所述,三枚錢幣都是未見譜載的出譜“奇品”,由于三枚錢幣的大小一致,也都是闊緣、光背,銹色、品相等方面總體感覺有十分的相通、相近之處,也均屬于“官鑄”的試鑄樣錢??梢钥隙ā疤汀倍謳攀潜蔽簳r期的鑄幣,另外兩枚“五銖”是不是也是北魏鑄幣?我雖然也持有這種觀點,但是也不能最后去肯定。因此載錄于此,待方家指正和進一步考證。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