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7/29 20:15:29 來源:鳳凰網山東綜合整理
美國納爾遜博物館珍藏的明代紅木
紅木家具是有生命的,那各具情態(tài)的雕刻自不必說,單那溫潤柔滑的線條就足以讓你流連,更不用說那優(yōu)雅的氣派和歷史的沉淀了……
古典家具收藏史話
對古典家具收藏史的探討必然脫離不開古典家具的使用史,自家具誕生之日起至明清時期達到家具藝術的頂峰,古典家具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的演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審美標準的嬗變和工藝美術水平的提高,一些精美的家具也被古人納入到收藏范疇中來,不僅家具如此,字畫、玉器、瓷器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品的收藏也都概莫能外。
古人對家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一些出土的商周器物已有后來某些古典家具的雛形,如席、俎、幾、禁、扆等,除此之外,一些家具上的裝飾手法也已經出現,如髹漆、嵌象牙、嵌松石等。紋飾上,那時廣為流行的饕餮紋、夔紋成了后來古典家具上的經典紋飾。
春秋戰(zhàn)國是家具的發(fā)展時期,相比商周,家具的種類更加豐富,諸如箱、柜、椅、墩等家具開始出現。秦漢是漆木家具的全盛時期,裝飾工藝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此時,人們的起居方式仍然是跪坐或盤膝坐,垂足坐始見萌生卻尚未普及。家具出現由低矮型向高型演進的端倪,笥、榻等家具也已經問世。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跪坐的禮節(jié)觀念逐漸淡薄,高型坐具流行,及至唐代,垂足而坐的方式徹底推廣開來,不僅椅、凳已不鮮見,還出現了高型的案桌。
宋代對家具而言是個偉大的時代,它基本定型了明式家具的風格和制式,家具收藏也在這個時期蓬勃發(fā)展起來。眾所周知,宋代是正統(tǒng)的漢文化當道,文人騷客輩出。詩歌上,突破了唐詩的掣肘衍生出宋詞;家具上,經典制式已經成型。宋代有兩部關于收藏的重要典籍,一是《負暄野錄》,另一本是《洞天清錄》。收藏在文人之中尤為盛行,李清照與其夫君趙明誠便是其中的代表。
家具成為文人的治藏之物有其必然的緣由。我國古代文人擁有很高的審美情趣,寄情山水、曲水流觴,他們追求自由、個性的表達。這種情況下,實用家具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經由他們自己設計的家具。久而久之,一些精美的家具被部分富紳商賈所收藏,便出現了家具史上的第一個收藏高峰。
到了元代,漢文化被游牧文明所取代,家具的演進一度滯緩,由一些傳世的元代家具可見,紋飾的改變更多一些,元青花紋飾一度流行開來。明代,漢文化重回正統(tǒng),家具制作和收藏達到又一高峰。明代進口貿易發(fā)達,一些制作家具的良材進入中國,犀角、象牙、琺瑯等工藝也迅速發(fā)展。明代還誕生了“木匠皇帝”朱由校,《古董十三說》、《格古要論》、《長物志》等涉及古典家具的著作紛紛問世。從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古人對家具的評判已經十分成熟,而且細致入微,斷定家具制式雅俗的標準非常詳盡。
清代與明代在家具上形成了兩大分明的美學體系。清康乾時期,家具再次達到一個制作與收藏的高峰。此時,國力昌盛,交通發(fā)達,紫檀等家具制作良材通過海運、河運直達京城,統(tǒng)治者直接參與家具設計,宮廷家具不計其數。諸如李漁、谷應泰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學家對家具都有深刻的美學見地,《閑情偶寄?器玩部》、《博物要覽》還有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均對古典家具有一定程度的涉獵。
清中晚期,國力日漸衰微,此時的古典家具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古典家具產生了一次變革,大量借鑒西方紋飾成為那個時期的流行風尚;二是在統(tǒng)治者思維日漸保守的情況下,家具的造型開始趨于浮夸,藝術水平也有所下降。
清政府覆滅后,大量的宮廷器物散落民間,王公貴族將夾帶出來的文玩珍賞低價賤賣,由此催生了古玩市場的興起,北京琉璃廠、上海五馬路等古玩交易市場生意火爆,收藏之風大為盛行。王懿榮的《天壤閣雜記》、趙汝珍的《古玩指南》等著作受到人們的歡迎。
社會的澆漓動蕩也曾致使收藏之風一度割裂,但國人的收藏心理已經非常成熟,自此,收藏已經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國檀香山博物館珍藏的紅木家具
近現代古典家具收藏
近現代古典家具收藏的興起,是一種必然現象。中國人喜愛收藏的基因已經根植于心中,但頗耐人尋味的是,這種基因不但國人有之,西方人也不缺乏,甚至更為強烈。
上世紀30年代,德國人艾克著《中國花梨家具圖考》甫一問世,便在國際上掀起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收藏風潮。一石激起千層浪,西方藏家紛紛來華大量收購古典家具。
繼《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之后,上世紀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心血之作《明式家具珍賞》和《明式家具研究》付梓,一股因此而起的古典家具收藏風潮不約而至。不止收藏,古典家具研究熱,仿古家具企業(yè)也與之興起,且一直持續(xù)至今。
因此,有人將中國紅木家具的收藏歷史分為了三段:第一時期為民國至1985年;第二時期為1985年至1995年;第三時期為1995年至今。
第一時期,除中國的少數收藏家外,如肖山朱家,北京費家等,西方藏家蜂擁而至。當時的收藏標準是家中的精絕之作,漆家具價值遠高于其它家具,今天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費城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中都可以看到鴻篇巨制的漆家具,這都是這一時期流散出去的。至于硬木中的紫檀黃花梨家具,也有不少漂流在外,無法統(tǒng)計?! ?
第二時期,是中國古家具流動的最快時期。僅十年時間,成千上萬的優(yōu)秀中國古家具以奔涌之勢流向境外。由于國內剛剛改革開放,百姓們都奔向新的幸福,對古老的家具棄之毫不心痛,致使古家具收藏的最好時機喪失。洋人卻在這場變革中大大受益,境外的中國古家具的收藏家基本上都在這一時期完成了收藏,包括美國加州的那座知名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1996年在紐約將其全部藏品拍賣,大獲成功)?! ?
第三時期,中國開始有自己的拍賣行。古家具在拍品中雖數量寥寥,但影響非凡。殘存在大街小巷的家具身價立刻倍增,國人自己開始注重家具帶來的樂趣,注重古家具中蘊含的巨大財富。幾百萬元一件的家具讓國人目瞠口呆。價格的飛速上揚,從客觀上保存了一大批家具留在本鄉(xiāng)本土。由于信息業(yè)的發(fā)展,今天世界各地的拍賣均在同一起跑線。國人可以通過電話將遠在萬里之外的對手擊翻,將心愛之物收入囊中,但前提是得預備足夠的子彈。
法國吉美博物館珍藏的紅木家具
流散海外的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流失海外,有人為因素,也有時代誘因。古典家具向海外流失的第一個時期,是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當時一大批宮廷、王府家具流入民間,被活躍在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發(fā)現,并被其美學價值所震撼,于是悄悄購買運回歐洲收藏起來,這是中國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規(guī)模流向歐洲。當時英國的家具設計師齊彭代爾以明式家具為藍本為英國皇室打造了一套宮廷家具,轟動了整個歐洲,從此,中國古典家具之美蜚聲海外。
兩次侵略戰(zhàn)爭也是造成我國古典家具流散甚或損毀的原因之一。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焚掠“三山五園”,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庚子“擾城”,這兩次強取豪奪使得包括古典家具在內的大量藝術珍品遭受重創(chuàng),其中一部分被運往海外,“器形大者”縱火焚毀。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時局動蕩,外國商人再次入華大量購買中國古典家具。據資料顯示,《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中的100多件古典家具,后來都流往海外,無一幸免。趙汝珍在《古玩指南》里曾寫道:“歐美人士之重視紫檀,較吾國尤甚,以為紫檀絕無大料,僅可為小巧器物。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紫檀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及至西洋人來北京后,見有種種大式器物,始知紫檀之精華盡聚于北京,遂多方收買運送回國?,F在歐美之紫檀器物,緣由北京運去者?!?
第三次流失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八五狂潮”,又有一批古典家具精品流失海外,直到90年代,這股狂潮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其實,早在建國初期,這一現象就已經引起一批致力于文物保護專家的注意,后來,在王世襄等專家的建議下,政府有關部門出臺了相關的保護措施,規(guī)定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力、烏木這五種名貴材料所制的古董家具不準予出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古典家具珍品的流失。
幾經浮沉,古典家具收藏歷久彌新。臣服于古典家具之美也好,希冀保值升值也罷,其中一個很好的意義在于,古典家具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序的傳承和保護。除此之外,倘若我們能從其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所幡悟,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收藏境界。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