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7/25 10:46:03 來源:收藏快報 王國良/福建石獅
圖1
釉里紅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瓷坯上描繪紋飾然后罩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一次燒成。這種高溫釉下彩瓷燒造難度極大,初創(chuàng)于元代,歷明清長盛不衰,但各個時期的表現(xiàn)良莠不齊。
圖2
有清一代,雍正、乾隆時期釉里紅燒制最為成功。釉里紅從康熙朝恢復(fù)燒造后,至雍正朝達(dá)到了歷史的頂峰,是雍正釉下彩中燒制的特別成功的品種。釉里紅在雍正朝又稱為“寶燒紅”,制作工藝比康熙時更為精細(xì),器物呈色穩(wěn)定,色調(diào)紅艷。由于釉里紅的呈色技術(shù)運用嫻熟,從而使這一時期的釉里紅瓷器的紋飾內(nèi)容較康熙時表現(xiàn)的題材更為廣泛,所繪紋飾均清楚明晰,造型優(yōu)美,同呈色鮮亮艷麗。此一時期釉里紅器型有碗、盤、高足杯、石榴尊、水盂、花盆、玉壺春瓶、天球瓶、錐把瓶、象耳瓶、方瓶、觀音瓶、梅瓶、葫蘆瓶、寶月瓶、鹿頭尊、蓋罐、筆筒、盒等。雍正釉里紅紋飾有龍、云龍、云鶴、云蝠、蟠螭、桃實、樹木、石榴、三魚、三果、蓮池圖、纏枝蓮、纏枝花、串枝花、朵花、蓮?fù)邪藢?、靈芝、松竹梅、八寶、團(tuán)鶴、葡萄、鳳穿花、八仙、山水人物、五蝠捧壽等。器底多署“大清雍正年制”楷款,另有仿宣德釉里紅器底有署“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本文要介紹的這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雍正釉里紅喜鵲登梅紋筆筒(圖1),原為清宮舊藏之物。該筆筒高15.6、口徑18.3、足徑18.3厘米;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圖2),外圍青花雙圈。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紅裝飾。主題圖案繪洞石、菊花、牡丹以及在花間飛舞的3只蝴蝶,另有一只喜鵲站在梅花枝梢,似在啼鳴,又欲展翅鵬飛。自古以來,無論是文人詩詞,還是匠人瓷畫中,他們對于喜鵲的喜愛溢于言表。清代陶瓷上的畫面常有吉祥寓意,這件筆筒上畫喜鵲登梅即寓意“喜上眉梢”。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