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6/12 12:22:31 來源:收藏快報 王衛(wèi)東/安徽黃山
圖1 王茂蔭致曾國藩信札
王茂蔭(1798—1865),清代財政專家。字椿年,又字子懷,歙縣人。王茂蔭兄弟四人,他居長,生母洪氏;弟茂蘭、茂茹、茂藹均為繼母吳氏出。王茂蔭四歲那年,生母洪氏病故,父親常年經(jīng)商在外,他是在祖母方氏的照應(yīng)下長大的。王茂蔭于1832年考中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御史、戶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務(wù)。王茂蔭任京官前后達30年,不攜眷屬隨任,一任獨居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聞名。
圖2 王茂蔭致汪畹腴信札
王茂蔭曾在戶部任職多年,并主管過錢法堂事務(wù),因而對幣制改革非常關(guān)注,能針對不同的社會財政狀態(tài)提出切實可行的緩解財政危機的方法。
1851年,王茂蔭獻《條議鈔法折》,建議發(fā)行由銀號出資代行政府兌現(xiàn)責任的絲織鈔幣,被朝廷否決。1853年又兩上條疏請改幣制,均遭駁回。他提出的兌現(xiàn)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的主張、反對鑄造當百和當千等項大錢的主張,對保持社會穩(wěn)定、遏制通貨膨脹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王茂蔭的貨幣改革方案,被帝俄使節(jié)寫進《帝俄駐北京公使關(guān)于中國的著述》里。馬克思在其經(jīng)濟學巨著《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附注中也提到了這件事。王茂蔭著述不多,有《王侍郎奏議》10卷及《皖省褒忠錄》傳世。
歙縣博物館收藏有王茂蔭文物多件,現(xiàn)介紹兩件王茂蔭來往信札,以饗讀者。
王茂蔭寫給曾國藩的信札(圖1),紙質(zhì),縱40.5、橫34.7厘米,小楷直書。其全文如下:
宮太保侯中堂閣下五月初曾上一函諒邀青覽上年素蒙
諭囑必俟今秋以后再行回里乃蔭未深信因去秋舍妹先行至饒州以后水淺難行盤費甚大故于今春水多即行扶柩歸來乃自四月抵里之后五月即有兵勇滋鬧之事事不得了非求中堂善籌所以處之更無他法鄙意唯有或調(diào)或轍或以徽郡所有自然之利盡歸徽作為兵餉庶幾可以彌縫若靠勸捐則閭閻凋敝之余定屬窮迫已極無可設(shè)施伏惟
酎行謹此恭請
勛安盡
治晚生制王茂蔭稽首
邊有許承堯題跋“此書當是與曾文正已寫成而未寄出者?!?
許承堯(1874—1946),字際唐,號疑庵,晚號芚叟。歙縣唐模(今屬徽州區(qū))人。光緒三十年(1904)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兼國史館協(xié)修。曾創(chuàng)辦新安中學堂、紫陽師范學堂。承堯嗜好古玩,精鑒別。工隸書,善詩文。著有《疑庵詩》《疑庵游黃山詩》《西干志》《歙故》《疑庵文集》等。還主持編修《歙縣志》16卷。
王茂蔭寫給曾國藩這封書信未署年月。按文意,時間當在王茂蔭告老返歸故里不久,即同治四年(1865)六月二十二日王茂蔭去世之前所寫。此札對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后,徽州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有一定的價值。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號伯涵,湖南湘鄉(xiāng)人。道光十八年進士。授翰林院侍講學士,屢遷內(nèi)閣學士,兵部、吏部侍郎。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咸豐二年,奉詔在家鄉(xiāng)幫辦團練,創(chuàng)建湘軍。其后發(fā)布《討粵匪檄》,自此,以鎮(zhèn)壓太平天國及捻軍,累官至兩江、直隸總督,大學士。曾國藩深究理學,于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后期領(lǐng)袖。他還善書法,字體亦遒勁俊逸,自成一家。
從信的開頭看,曾國藩上年曾有信函告知王茂蔭“必俟今秋以后再行回里”,言下之意太平軍之亂估計在今秋可以平定,回故里才比較安全。事實正如此,王茂蔭此次回故里,太平軍已在徽州敗退,曾國藩所率清軍已復徽州各地。
王茂蔭給曾國藩此信的主要內(nèi)容,是要求曾國藩解決“兵勇”在徽州滋鬧的問題。信中寫到“自四月抵里之后……所以處之更無他法”,這里講的“兵勇滋鬧”非指太平軍,應(yīng)指清軍。王茂蔭在家鄉(xiāng)親自所見所聞清軍“兵勇”橫行鄉(xiāng)里,滋鬧百姓的事,心里非常著急,趕緊要寫信給曾國藩解決這個問題。解決的辦法,王茂蔭在信中建議有三:“鄙意唯有或調(diào)、或撤、或以徽郡所有自然之利盡歸徽作為兵餉,庶幾可以彌縫?!蓖趺a的意見很清楚,解決“兵勇滋鬧”之事,只有靠你兩江總督善籌。具體措施或是把這批部隊調(diào)防,換一批紀律較好的來駐防;或者干脆把軍隊撤走,讓百姓免受兵勇滋鬧之苦。若上述兩者做不到,只有將徽郡所有自然之利,盡歸徽作為兵餉,也許稍微可以補充一點軍隊的供給問題。這里講的“徽郡所有自然之利”當指政府正當?shù)呢斦杖?,而不?yīng)包括非法削奪百姓和徽商的錢財。
王茂蔭是一名很有頭腦、非常務(wù)實而且深諳徽州地理民情,體察民間疾苦的清朝官吏。他在信的末尾寫道:“若勸捐,則閭閻凋敝之舍,實屬窮迫已極,無可設(shè)施?!比绻匍_設(shè)捐稅,則徽州民間這個僻壤之地,老百姓已經(jīng)窮迫已極,是絕對承受不了的。王茂蔭寫給曾國藩的信,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王茂蔭體察民情、關(guān)心民意的為官之道。
另外從王茂蔭的信還可以看出,他應(yīng)當是一個有別于其他貪官的清貧之官,他運舍妹的棺柩從饒州過來,因水淺難行,盤費甚大,而待到春水多時再水運回里。若是腰纏萬貫的貪官,此等小事,何須掛齒。再從有關(guān)史料看,當過四部的侍郎,在京歷任清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居官三十年之久,一直獨居在宣武門外歙縣會館,而沒有自己豪華的官邸,也就可見王茂蔭是怎樣的為人做官了。
王茂蔭寫給汪畹腴的信札(圖2),紙質(zhì),縱40.5、橫34.7厘米,楷書直書。其內(nèi)容如下:
前奉環(huán)章具承綺飾浣薇三復篆竹五中傾聞鎮(zhèn)北水部談及欣聞畹腴大人周甲延釐長庚介?,F(xiàn)壽者相奉如意以臚歡唱善哉行種菩提而不老幸逢慶誕曷罄頌忱弟跡阻躋 堂情毀介爵鳧趨莫遂悵匏系夫京華鶴算方長頎籌添夫海屋奉上壽聯(lián)壹副高麗真野山參拾枝聊代桃儀伏希莞納謹修丹柬恭祝嵩齡虔請福安無任慶幸。愚弟王茂蔭頓首。
該信札是王茂蔭為慶賀汪畹腴六十大壽而寫,在信中他恭祝主人公汪畹腴“嵩齡虔請福安無任”,并送上“壽聯(lián)壹副高麗真野山參拾枝聊代桃儀”,可見兩人交往不淺。
汪畹腴,清歙縣西溪人,巨富好客,曾任英山教諭。善培植蘭、菊。安徽省博物館藏有精寫本《培植蘭菊法》一冊,未署作者姓名,據(jù)《中國農(nóng)史》載潘法連《安徽歷農(nóng)學書選輯》稱,該書可暫定為清歙縣人汪畹腴所著。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