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蔡元培等聯(lián)合署名的信札
時間:2019/6/1 11:58:36 來源:收藏快報 肖伊緋/四川成都
近日,一通胡適等為張元濟征文祝壽的信札(見圖),引來不少人士的關注。此信札為胡適、蔡元培、王云五聯(lián)名關于向各界人士征稿信,一通三頁,附紀念論文征集辦法一頁。信札手跡工整規(guī)范,不似出自胡、蔡、王親筆,應為代筆,使用涵芬樓箋紙,可能為商務印書館內(nèi)部存檔。在此,筆者不揣陋簡,酌加整理,將此信札原文轉錄如下:
先生:敬啟者:
我們最敬愛的朋友張菊生先生今年七十歲了;張先生向來極端反對慶壽,我們也不愿提倡世俗慶壽的儀式,不過我們覺得像張先生這樣的人,在過去幾十年間不斷為社會努力,為學術努力,我們應該有一種敬禮的表示。
張先生是富于新思想的舊學家,也是能實踐新道德的老紳士。他兼有學者兼事業(yè)家的特長。他早年就敝履虛榮,致力文化事業(yè),服勞工所不能服的勞,不計成敗,不顧毀譽,三十余年如一日;所以能把一個小印刷店提到全國第一個出版家的地位。他在學術方面本有廣博的興趣,很淵深的造詣。涵芬樓所印古籍,皆是他所提倡指示。退休以后,十年之中,他用全力??比?,其搜羅之勤,功力之細密,皆見于他的百衲本二十四史跋文及??庇洝_@一件偉大的工作,在他七十歲生日之前后,大致可以完成。這也是中國學術史上最可紀念的一件事。
我們現(xiàn)在提議一個簡單而富有意義的祝壽方法,就是征集幾十篇有價值的論文,刊行一本紀念冊,獻給這一位學者與學術界功臣,作為他七十歲生日的一點壽禮。我們知道先生對于張先生締交有素,此舉定荷贊同;故將所擬征集論文辦法另紙開奉,敬求賜撰宏文,共成此舉,并乞早日惠復,幸甚幸甚。
落款有“胡適、 蔡元培、王云五”,時間為“二十五年六月五日”。文末注明“附紀念論文征集辦法一紙”。
事實上,此信札在寫成半年之后,即成為《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第一冊)》(1937年1月商務印書館初版)的“代序”。書中除了將信札起首“先生”二字省去,附頁“紀念論文征集辦法”內(nèi)容未錄之外,全文照錄,并加了一小段“編者按”,稱“本啟于二十五年六月間分發(fā)于張先生的朋友幾十位,承他們一一復函贊同;但因限期很短,有許多位已經(jīng)擔任撰文的,屆時都不及交稿。所以先把已收到的論文二十二篇先行刊印。并把啟文附后,以代序文”。
據(jù)此可知,新近發(fā)現(xiàn)的此信札,乃是當年商務印書館統(tǒng)一印制征稿函之前的底稿謄寫本。與“張先生締交有素”的幾十位朋友,都收到了這一通胡適等為張元濟祝壽的征稿信。80多年后的今天,外帶護封、紅底仿皮、封皮壓花、書脊燙金的精裝本《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第一冊)》,以及是書所收單篇論文抽印本,俱有實物存世,皆可見證商務印書館當家人張元濟的精英朋友圈。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通胡適等為張元濟征文祝壽的信札,《胡適全集》《胡適書信集》《胡適來往書信選》等均未輯入,實屬“集外文”,或稱“佚文”。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情況,或因編集者未能寓目此信,或因此信聯(lián)合署名,編集者難以判定執(zhí)筆者之故。實際上,從署名先后及行文特點來考察,再聯(lián)系到聯(lián)合署名者蔡元培與張元濟年紀相仿,王云五又為商務印書館自家人,此信的執(zhí)筆者也只能是時年45歲且與張元濟多有合作與交誼的胡適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