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4/5 1:24:14 來源:封面新聞 記者曾潔
牙雕酒令牌
作為中國酒都,宜賓不僅釀酒歷史悠久,而且歷代都很注重喝酒的情調(diào)。漢代的酒桌上,熱鬧程度堪比“春晚”,飛劍、倒立、跳丸、沖狹等雜耍方式十分助興;到了東晉,“流觴曲水”的詩酒唱酬讓文人墨客的酒會平添風雅。
民國時候的宜賓人怎么喝酒?在成都博物館的《雙城記》展覽上,來自宜賓市博物院的牙雕酒令牌及筒,訴說著宜賓人酒桌上的風雅故事。
文人氣息的牙雕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進行雕刻,是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也是一門民間工藝美術(shù)。象牙雕刻藝術(shù)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zhì)地,精美的雕刻藝術(shù),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
牙雕發(fā)展至清代,逐步向“小品雕刻”的趨勢發(fā)展,大件牙雕已不常見,特別是牙雕制作而成的文房四寶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當時的牙雕主要以文玩、裝飾品為主,筆筒、筆架、硯臺、墨盒、水墨、鎮(zhèn)紙以及一些文具盒、印盒、畫托等都比較常見,這些象牙小件多以文人故事、花鳥圖案,吉祥題材為裝飾,有著濃郁的文人氣息。
而宜賓市博物院送來成博展出的這件民國牙雕酒令牌筒,由蓋、筒、牌三部分組成。蓋端與蓋身可以分離,子母扣連接。蓋頂面飾變形蓮瓣紋、回紋,蓋及筒外壁淺刻花卉、人物、山水。
有趣的是,筒內(nèi)49枚酒令牌,均雙面刻字,一面多為七言詩,如“一片彩云迎曉日”、“二月二日江上行”、“十月先聞嶺上梅”等,其后均刻有四字行酒令,如“新婚一杯”、“出席一杯”、“遇壽三杯”、等行酒文字。客人怎么喝酒,全憑酒令筒里搖出的酒令牌決定,“新婚一杯”等吉祥的文字,與其說是罰酒,不如說是敬酒,讓客人心甘情愿地痛飲。
牙雕酒令筒
飲酒情調(diào)很重要
《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鐘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偟恼f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很常見,行令就像催化劑,活躍酒席上的氣氛。
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游戲,最早誕生于飲酒行令。酒令由來己久,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shè)立“監(jiān)”。漢代的“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zhí)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射禮,為宴飲而設(shè)的稱為“燕射”。即通過射箭,決定勝負。負者飲酒。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xí)俗,源于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shè)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nèi)投去,以投入壺內(nèi)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
四川出土了不少東漢宴飲畫像磚,畫面中,豐富多彩的歌舞百戲,撫琴、雜耍、說唱精彩紛呈,為賓客助興。上流社會的宴飲,在漢賦中也能找到生動的描述,左思的《蜀都賦》就是其中之一:“置酒高堂,以御嘉賓。金罍中坐,肴槅四陳。觴以清醥,鮮以紫鱗。羽爵執(zhí)竟,絲竹乃發(fā);巴姬彈弦,漢女擊節(jié)。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厲;紆長袖而屢舞,翩躚躚以裔裔?!痹偌由暇屏钪d,難怪古人在酒桌上“會須一飲三百杯”,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源遠流長的酒史
酒令的產(chǎn)生與中國古代酒文化的發(fā)達有很大的關(guān)系。宜賓作為“酒都”,除了有馳名中外美酒,酒史同樣源遠流長。
屏山叫化巖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杯,將宜賓酒文化往前上溯至4500多年前。在秦漢時期的五尺道上也發(fā)掘出了秦漢時期的陶制酒具。蜀漢時,諸葛亮大小涼山“七擒孟獲”后在宜賓犒勞三軍的“窨酒”就是當時的宜賓名酒,主要原料便是產(chǎn)自僰道的“蒟醬”。
在南絲綢之路的石門關(guān)“勒愧燕然”也有銘刻禮贊酒的詩文。宋代的流杯池其實也是與酒有關(guān),見證了黃庭堅與宜賓酒的密切關(guān)系。而岷江南岸夢酒酒業(yè)糟坊頭遺址考古,從大面積的遺址和大量實物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宜賓酒史、酒業(yè)和酒文化的內(nèi)容。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