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4/2 14:23:17 來源:收藏快報 朱匡杰/湖北武漢
圖2 李衎《竹石圖》
梅、蘭、竹、石在繪畫作品中歷來都是品性高潔的象征,深受文人畫家們的喜愛。元代伊始,畫竹風氣空前興盛,尤其是墨竹,成為眾多畫家都擅長的一個題材,涌現(xiàn)出許多畫竹名家。然而,這個時候偏偏有個畫家不畫墨竹反畫雙鉤竹——他就是張遜。
圖1 張遜《雙鉤竹石圖》卷
張遜,字仲敏,號溪云。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張遜不畫墨竹畫雙鉤竹是有原因的,“初從黃冠,與息齋李衎同畫墨竹,一旦自以為不及,即棄墨竹而用勾勒法,妙絕當世”。李衎(1245—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與張遜同時代,被后人稱為水墨竹泰斗,張遜因覺墨竹不及他,遂放棄了墨竹之法,這也算是避其鋒芒,最終成為雙鉤竹之翹楚。
目前發(fā)現(xiàn)并被認可的張遜館藏作品只有兩件,一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雙鉤竹石圖》卷(圖1),另外一件是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張遜《松石圖》卷。《雙鉤竹石圖》卷,至正九年(1349)作,紙本,水墨雙鉤,縱43.4、橫668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描繪了竹叢古松、高坡和湖石,山崗間有雙鉤技法繪成的竹子數叢,枝干勁挺,竹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中間老松俯仰。山石用中鋒圓筆鉤皴。
圖后有自題:“伯時相從讀書者三四年,其昆弟特與諸生異,余固知其將有成立也。前年冬,要余于家,時天寒大雪,觀雪于池閣上,出此焉,求作竹樹,時以凍,不可。去年春,館于梁溪,遂攜此留齋舍,凡閱兩寒暑而后成,雖若有未盡善,然而坡陀之間,扶疏之意,余為吾伯時用心亦勞矣。伯時亦好畫,故樂為之而不辭。至正九年四月卅日吳郡張遜題于吳氏舍館?!?
畫卷前后隔水有謝希曾題跋,后紙有察伋、倪瓚、張紳、梁用行、王汝玉、張間、錢溥、劉鈕、陳鑒、嚴樹、陸廣、謝希曾、徐渭仁、黃芳、寶熙等14家題跋,以及謝希曾等鑒藏印150余方?!吨焓翔F網珊瑚》《佩文齋書畫譜》《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有著錄。
前文故事中另一人——李衎,著有七卷本《竹譜詳錄》,對不同地區(qū)各類竹的形色情狀記述詳細,對各類竹的各種畫法也有詳盡論述,是他生平畫竹經驗的總結,也是學習畫竹者的津梁。這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連同他那些造詣精深的畫竹之作,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畫竹的“教主”。不過有意思的是,墨竹成就如此之高的李衎,最后也有追求雙鉤設色之舉。書法家鮮于樞(1246—1302)建議李衎以色代墨寫竹,李衎接受其建議,既而追求李頗、黃筌父子的雙鉤設色法,有《竹石圖軸》,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竹石圖軸》(圖2)有款,鈐印兩方,已殘缺,可見“李”“息”字。詩塘有明代李東陽的小草題記,也為此畫增色不少。該幅“竹石圖”是李衎的名作之一。圖中竹以雙鉤填色而成,工整而有韻味,設色而又雅致,竹繁而不亂,表現(xiàn)了春天大自然中萬物復蘇、生機勃勃景色,有二桿新竹已與老竹并肩齊趨,讓人聯(lián)想到雨后春筍猛發(fā)的情景。坡上山石以細披麻皴畫出,黑色沉重,以壓陣角,石后穿插小竹野樹,富有變化。
元代這個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中,漢族官員處境艱難,“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難以實現(xiàn),同其他文人一樣,張遜、李衎有時不免陷入苦悶之中,故常借畫竹以自視。他們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賦予竹以生命,可謂視竹不是竹。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