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3/14 15:41:52 來源:寶庫 微信號:baokuchina
最近,美國時尚雜志VOGUE在社交軟件上分享了一張亞洲女孩的照片,配文指出華人模特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不料遭到網(wǎng)友痛罵:“這根本就是你們對中國人長相的刻板印象,是歧視!”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有人站隊說這是歧視,也有人覺得他們這是玻璃心:人家只不過是一張圖而已,怎么就觸碰了你的敏感神經(jīng)呢?
其實,寶哥哥覺得,網(wǎng)友們這么生氣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剛過去不久的DG辱華事件,大家肯定還有印象,在品牌宣傳視頻中,一位東方面孔的女模特吃披薩的情節(jié),充滿了對“筷子”的輕蔑與侮辱。
▲DG宣傳視頻截圖
除了對外媒體宣傳,各種影視作品里也全是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里,木蘭的模樣是外國人定義的:鴨蛋臉,丹鳳眼,月牙眉,輪廓分明的嘴唇,平平的鼻子。
▲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劇照
以及在美國人拍的抗日神劇里,為了塑造東方人的形象,演員赫本在出演小玉時,刻意把眼睛貼成了單眼皮。
▲1944年的《龍種》 凱瑟琳·赫本扮演中國農(nóng)婦
他們一邊強調(diào)“美是可以有多種可能性的”,一邊用同一張臉來代表中國女性。末了,還要告訴我們:你的內(nèi)心要更強大才行哦!
憤怒之余,我們試圖去尋找這些刻板印象的源頭,為什么那些壓根沒到過中國的美國人,提起中國人就只會想起瞇瞇眼塌鼻梁呢?直到寶哥哥看到了中國的仕女畫……
▲左列為仕女畫,右列為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臉
“仕女畫”是指表現(xiàn)女性形象的繪畫作品,這個定義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仕女”通“士女”,秦漢以前,士與女分指男和女,在唐代仕女畫主要表現(xiàn)上層社會的貴族婦女,一直到宋代,“士女畫”才成為女性人物畫的固定稱謂。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仕女畫作品,是戰(zhàn)國晚期長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
▲戰(zhàn)國 《人物龍鳳帛畫》 湖南省博物館藏
畫面的下方是一個側(cè)身站立的婦女,細腰,身著繡有卷云紋的寬袖長袍,婦女雙手合十,像是在作揖。
帛畫以線條墨繪為主,簡練概括,嘴唇處涂了點紅色(雖然很難看出),人物恬靜飄逸,動靜相協(xié)調(diào)。但由于處于人物畫的初級階段,圖像的比例不大協(xié)調(diào),繪畫技法也稍顯質(zhì)樸。
▲戰(zhàn)國 《人物龍鳳帛畫》 局部
不過即使是側(cè)面,我們還是可以隱約看到畫中女性的眉眼是往上翹的,算是為后面的仕女畫打了個樣。
發(fā)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仕女畫趨于成熟。名氣最大的當屬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顧大師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曹植的文章《洛神賦》。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局部
因為是根據(jù)文字描述畫畫,畫家也沒什么范例參考。所以顧愷之畫卷里瘦骨清象,氣度高古的仙女也不是特指的某一個人,只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型,虛擬的!
畫古代賢婦和神話傳說中的仙女,也是這一時期仕女畫的普遍特點。
▲圖左為洛神
盛唐,作為中國歷史上國力強盛、經(jīng)濟發(fā)達、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朝代,唐代仕女完全沒有了以往的清瘦,日子好過了人也變得豐滿許多。
▲《揮扇仕女圖》局部
這一時期,畫家們也開始將視野從虛擬世界轉(zhuǎn)向現(xiàn)實生活,以貴族婦女為作畫對象,表面是反應她們的生活日常,更深層次地是表達畫中女性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
比如《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里,因為生活單調(diào)枯燥顯得有點幽怨的貴婦們。
▲《簪花仕女圖》局部
到宋代 ,仕女畫正式成為一門畫科,人物造型較為嚴謹,人體比例也更加準確,畫中人也更接近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宋 佚名 《蕉蔭擊球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樣貌上,相比唐代的大膽豪放而言,宋代仕女畫里的女人則比較含蓄內(nèi)斂。她們身材嬌小,臉型沒有唐代那么豐肥,但還有點圓潤,衣著保守,這也是宋代禮教深化、儒學復興、理學興盛等社會風氣的反應。
▲蘇漢臣 《妝靚仕女圖》 局部 波士頓博物館藏
明代,唐寅在吸取宋代仕女畫神韻的基礎上又有所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屬于明代的審美特點。仕女畫中的男性視角更得加強,從圓臉慢慢變成瓜子臉。
▲明 唐寅 《王蜀宮妓圖》局部
到了清代,仕女的臉型徹底變成“V”字,受審美思潮的影響,身材也從挺拔健壯變成嬌弱無力的病態(tài)。
▲清 改琦《元機詩意圖》局部
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當代,雖然細節(jié)會有許多不同,但仕女的模樣還能看出宋代仕女畫的影子。
▲近代 張大千 《仕女圖》局部
所以,了解了仕女畫發(fā)展史你就會發(fā)現(xiàn),歷代的審美觀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唐代的豐腴肥美,也有明清的纖弱輕柔,不變的是他們對細長鳳眼和單眼皮的偏好。
那么問題又來了,為什么仕女畫里都是小眼睛呢?
內(nèi)斂、含蓄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里被反復提及的字眼,這個審美傾向反映到仕女圖上,即是畫家們喜歡畫小眼睛,看不出具體的情緒,就會給人一種距離感。
除此之外,仕女畫也不像寫實肖像畫要忠于事實,只要依照約定成俗的審美觀,就可以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人。
真正導致國人審美發(fā)生變化的,是二十世紀初上海月份牌的出現(xiàn)。
▲上海月份牌
這種參用西畫技法的仕女圖廣告畫,也經(jīng)歷了細長鳳眼、單眼皮到雙眼皮、大眼睛的過渡,審美發(fā)展到現(xiàn)在,美人們開始迷戀歐式大雙眼皮,高鼻梁。
說起現(xiàn)在歐式大雙眼皮,高鼻梁的審美,可能又會有人忍不住吐槽“從前的美女有模有樣,現(xiàn)在的美女一模一樣”。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這話說得……好像你能分得清,畫家改琦筆下的美女誰是誰似的
▲清代畫家改琦仕女畫中的美女
中國仕女畫發(fā)展史里,也有國人審美變化的軌跡,幾百年來從胖到瘦,從小眼到大眼,證明了我們?nèi)菰S不同形式美的存在。
當我們埋怨時下“網(wǎng)紅臉”盛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樣一種可能性:清代老百姓們看到改琦這些仕女畫時,他們的想法是不是也跟我們一樣?他們可能也會懷念唐代或宋代的美人,美得各有特色?
歷史總是會重演,我們終究會在某一點再遇見。
寶哥哥今天說了這么多,無非是想證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女人的臉真的不是千篇一律。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