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3/10 15:34:54 來源:收藏快報 楊鐵強/湖南長沙
圖1 唐—五代造鎏金銅天王像
自古就有“九州咽喉,神京扼要之區(qū)”譽稱的河北定州,地處位置顯要的燕南趙北。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繁榮,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先民活動。商代時,這里是為諸侯方國;戰(zhàn)國時,中山武公于此定都;秦時為巨鹿郡,后改屬恒山郡;漢代為中山國國都,轄14個縣、相襲17代;北魏皇始二年(397)置安州,天興三年(400)改安州為定州,定州由此而得名。自北魏至清,定州曾為行臺、府、路、郡、州的治所。
圖2 唐—五代造鎏金銅力士像
圖3 北宋造鎏金鏨花云龍紋銀塔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1959—1973年,定州城周圍先后發(fā)掘了數(shù)座漢中山王墓,內(nèi)有金縷玉衣、麟趾金、玉座屏、龍螭銜環(huán)谷紋大玉璧等國寶級文物,有力地說明了中山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達。1964年,定州城東北發(fā)掘了北魏塔基一座,其中石造像、波斯銀幣、琉璃器等珍貴文物的發(fā)現(xiàn),印證了南北朝時期定州佛教的繁榮,同時也說明中原與波斯等國的交往源遠流長。1991年,定州貨場發(fā)掘了42座商代貴族墓葬,出土了眾多精美的青銅器,再現(xiàn)了商代定州的輝煌。1969年,定州還發(fā)掘了靜志寺塔基地宮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了大量的定瓷、金銀器等文物,展示了宋代定州各行各業(yè)制作工藝的高超程度。而其中的“鎏金銅天王像”“鎏金銅力士像”“鎏金鏨花云龍紋銀塔”,這三件地宮出土宗教文物,更是可圈可點、引人注目。
1969年5月和12月,當時的定州市博物館,先后發(fā)掘了兩座宋代塔基地宮。一為太平興國二年(977)的靜志寺塔基地宮,一為至道元年(995)的凈眾院塔基地宮。兩座地宮出土文物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豐、品位之高,實屬罕見。其中靜志寺塔基位于定州貢院院內(nèi),磚砌拱券式塔基門向南開,塔基內(nèi)地宮呈不規(guī)則方形。這座地宮內(nèi)共出土了600余件文物,有瓷、金、銀、銅、鐵、玉、石、木、玻璃、絲織品等。其中金、銀、銅器共223件,有佛教專用供器和法器,如棺、塔、函、爐、凈瓶、香斗、五鈷鈴;有日常生活用品和裝飾用具,如燈、盒、鏡、簪;還有天王造像。文物裝飾大多采用鏨花手法描繪有關(guān)的佛教故事,部分銀器、銅器精品采用了鎏金工藝,制作美觀精致。
其中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的一件“唐—五代造鎏金銅天王像”(圖1),高15.5厘米 。天王為佛教護法神。此銅質(zhì)鎏金像,頭戴金翅鳥寶冠,蹙眉暴眼,鼻直口闊,胡須卷曲,面相威嚴。肩披斗篷,順勢自然下垂于身后,腰部緊系軟甲。左手握金剛杵,右臂曲至胸前,五指平伸,腕部飾箍。下著長褲并于腳腕扎結(jié)。足登軟靴,踏惡鬼于腳下。整體造型剛勁有力,英勇魁梧。
與靜志寺塔基地宮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高14.6厘米的“唐—五代造鎏金銅力士像”(圖2)。力士為佛教護法神。該銅質(zhì)鎏金像,頭戴明珠寶冠,寶繒卷曲披肩,頸筋暴突。上身和雙腿裸露,全身肌肉畢現(xiàn),腰系裙。左臂揚起,右臂托锏夾于腋下。赤足站立。其整體形象刻畫生動、比例準確,不失為唐代金銅造像之精品佳作。
而凈眾院塔基地宮位于定州城內(nèi)中山漢墓南側(cè)。地宮呈不規(guī)則方形,穹窿頂,北壁長2.7米,東壁長2.67米,墻壁高1.54米,最高處3.07米,門向南開,券門寬1.08米,門距東壁0.7米,距西壁0.84米,東、西、北壁均有壁畫,主要表現(xiàn)的是佛祖涅槃,畫意凄涼哀婉。此地宮共出土了106件文物,有銀器、瓷器、玻璃器、石刻等。其中銀器7件,有塔、棺、瓶等。都采用了銀鎏金工藝和鏨花手法,有的還用了堆塑技法。
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最完整奪目的,當屬高37、底徑13.2厘米的一件“北宋造鎏金鏨花云龍紋銀塔”(圖3)。該塔為二層六角樓閣式,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鶠轫殢涀?,六角形底邊鏨刻蓮瓣紋,束腰外側(cè)有蛟龍兩條。塔身有兩層:第一層四周有回廊欄桿,正面設(shè)殿門,其余革面鏨刻僧人像,檐邊掛風鈴;第二層平臺的回廊下腰接檐一周,正面開拱門,內(nèi)設(shè)置坐式佛像一尊。兩側(cè)各附一龍,盤繞守護門口。塔頂為六級脊攢尖式,坡面飾瓦紋,角脊檐端置鎏金寶珠。頂為葫蘆形寶珠。塔身有“善心寺”“舍利塔”刻銘。兩層塔身外各有兩條龍追逐相戲,上層的佛龕中還端坐一位金裝佛像。整器造型穩(wěn)重大方,紋飾雕刻生動傳神,較靜志寺塔基出土的銀塔,技藝又勝一籌。
以上三件地宮出土的宗教器件,現(xiàn)均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