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集藏信息> 正文

文物中的歷史:飲食禮儀與青銅器

時間:2019/3/6 17:56:10  來源:每日甘肅網(wǎng)

井姬獨柱帶盤鼎

  在博物館里,有很多與“食”有關的文物。譬如,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與“食”有關的青銅器,異彩紛呈、數(shù)不勝數(shù)。本期讓我們穿越到古代,通過一件件青銅器,體驗一番古代的飲食生活,領略西周獨特的飲食和禮儀文化。

刖人守門鼎

胡簋

五鼎四簋組合(本版圖片由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提供)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翟慧萍

  青銅食器中的主角——鼎和簋

  如果你覺得吃貨是現(xiàn)代人的專屬,那你就錯了,古代西周人在飲食上講究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他們已經(jīng)熟練地使用蒸、煮、烤、燜等方法烹制美味佳肴了,而且他們的美食流傳至今,對現(xiàn)代飲食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商周時期,一躍進入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時代,貴族們用大量青銅制作了食器,形成一套繁縟的飲食禮儀,以區(qū)別君臣、嫡庶、長幼的等級身份。杯盤交疊、觥籌交錯,融合了美食、盛器、禮儀的青銅時代飯局。

  吃飯在周代貴族生活中是一件極其復雜的事情。對于此等大事,最有發(fā)言權的應是美食家周天子。優(yōu)選食材、搭配菜品,還得使用精美的青銅器,依據(jù)禮儀擺設,步步都妥帖,才算得上是一頓稱心的飯。

  在眾多的青銅器中,鼎和簋則是青銅食器中的主角。

  鼎是用來煮肉、盛肉的炊具,相當于現(xiàn)在的鍋。從商周至秦漢延續(xù)至今,鼎一直是主要食器。形制上一般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從用途上又可分為:鑊鼎、升鼎、羞鼎三類。

  鑊鼎形體巨大,多無蓋,用來煮白牲肉。

  升鼎也稱正鼎,是盛放從鑊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

  羞鼎則是盛放佐料的,與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叫“陪鼎”。

  “鐘鳴鼎食”是貴族奢華生活的真實寫照。

  西周禮制社會等級森嚴,飲食所用的器具除實用以外,還起著明尊卑、別上下的作用,所謂“藏禮于器”。周代列鼎制度就是飲食禮儀的反映,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高級的士三鼎兩簋,低級的士一鼎一簋。

  列鼎的數(shù)目在周朝時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不同的鼎盛放不同的肉食。

  周天子享用九鼎,分別盛裝牛、羊、乳豬、魚、干肉、牲肚、豬肉、鮮魚、鮮干肉。

  可見,天子基本上把當時能吃到的肉類都品嘗全了。特別是鮮魚、鮮干肉尤為珍貴的美食。

  諸侯用七鼎,可以吃的肉類比周天子少了鮮魚和鮮干肉兩種。

  卿大夫用五鼎,即:羊、乳豬、魚、干肉、牲肚。

  高級的士用三鼎分別盛裝乳豬、魚、干肉。

  低級的士只能享用一鼎,盛裝的為干肉。

  鼎和簋是配套使用的,鼎一般為奇數(shù),簋一般為偶數(shù)。鼎是盛放肉食的,那么簋是裝什么的呢?簋是古代用來盛放黍、稷、稻、粱等主食的器皿,相當于現(xiàn)在盛飯的大碗。

  除了常規(guī)形制的鼎、簋青銅食器以外,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還收藏著一件造型奇特、用途特殊的食器,這也是我國青銅器中極其罕見的鼎形。

  這件文物叫做“刖人守門鼎”,1988年出土于寶雞茹家莊國墓地,通高18.7厘米、重4.3公斤。刖人守門鼎造型奇巧別致,以立體雕塑裝飾為主,呈長方體,帶蓋已殘,蓋面上飾竊曲紋,蓋的四角端各有一只小鳥,造型十分優(yōu)美。其器身四角各鑄有一個立體卷尾龍,龍作向上攀登回首顧盼狀,張口回首,雙目圓睜,卷尾屈身,神態(tài)生動。爐身底部四角有四個長方扁條形足,足上端各飾有一只袋鼠形獸首,雙突目出,雙耳聳起,耳部呈凹陷形,四足上飾浮雕式的雙線“S”形紋。

  這件鼎與一般鼎的最大區(qū)別是它可作為溫食之器,作用相當于現(xiàn)在的火鍋。這件器物分上下兩層,上層敞口可放食物,相當于鍋;下層可以放炭火相當于爐子。正面的門打開放碳或掏爐灰,后面開窗可以通風助燃。使用的方法是把肉和湯放在上層,下層放炭火,通過持續(xù)加熱可以煮熟食物。是不是很像今天的銅火鍋呢?類似的青銅器也屢見不鮮。

  古代火鍋使用的青銅器——溫鼎和豆

  孔子說:“割不正不食”,煮好的白條肉要用一種叫匕的青銅器來切分。匕長約七寸,前端似勺,形如桃葉狀,勺邊薄利,尖端鋒銳,能割切、能叉取、能舀湯,它是集刀、叉、勺三種功能為一體的食用餐具,輕巧靈活,是現(xiàn)代湯勺的原始形狀。

  吃火鍋時怎能少了蘸料呢?孔子說:“無醬不食”。在西周時期,人們白水煮白肉,蘸料就更不可或缺了,因此人們制作出了一系列口味多樣的蘸料。這些醬料主要以動物原料發(fā)酵制成,有牛肉醬、羊肉醬、魚肉醬、魚子醬、蝸牛醬等120多種。古書中將肉醬統(tǒng)稱為“醢”。周代的火鍋蘸料除了肉醬外還有用蔬菜腌制成的調(diào)味品,類似今天的酸菜,古代統(tǒng)稱為“菹”。在青銅食器中有一種專門盛放醬料的高腳盤——豆。豆一般由豆盤、豆柄和圈足組成,青銅器銘文中的“

  ”字就是這種器型的象形?!抖Y記》記載:“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辟F族宴饗時,不同的豆中盛著不同口味的醬料,食者自行選擇,這是一種多么愜意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想象周代貴族吃飯的情景:一尊大鼎擺在正中,鼎中正煮著鮮肉,他們從鼎中撈出煮好的肉,用匕割成小塊,分放在各位食客面前的“小火鍋”——溫鼎中。豆中盛放著甜、咸、酸一應俱全的各種醬料,他們挑著各自喜歡的口味,蘸著醬料細品肉的滑嫩鮮美。這就是西周貴族的飲食生活。

  這個熟悉的場景,今天的我們在遍布大街小巷的火鍋店內(nèi)隨處可見。類比一下,我們很容易明白,西周使用的“溫鼎”,就是今天的單人小火鍋,而豆則相當于放蘸料的“油碗”。

  那么,周代的主食是什么呢?據(jù)古書記載是一種叫做“粟”的糧食,其實就是今天的小米。所以,周代主食就是黃小米。周代食粟以蒸和煮為主,用來蒸干飯的器具叫“?”,用來煮稀飯的叫做“鬲”。

  ?(yǎn):蒸食器,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用來盛食物,下部為鬲,用來煮水加熱,甑底有帶孔的箅子方便水蒸氣透過蒸熟食物。所以,?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蒸鍋。

  鬲(lì):烹煮流食的炊器,一般形制為大口,圓腹,三個袋狀空足可以擴大受火面積,較快地煮熟食物。青銅鬲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早期,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時期,戰(zhàn)國中期逐漸減少。

  食材考究,美食配美器,在精美器物襯托下,更能激起人們的食欲了,盡情釋放饕餮之性。

  酒器中最高的規(guī)格——十觚九爵

  中國人有句古話“無酒不成席”,吃肉豈能無美酒相配。商周青銅酒器的品種和數(shù)量之多,在古代世界中是絕無僅有的。寶雞地區(qū)出土的青銅酒器有爵、觚、?、尊、壺、角、觥、?、?、斗、禁等,按功能可分盛酒器、挹酒器、飲酒器等。造型多樣一應俱全的青銅酒器從側面反映出“酒菜一家,食必飲酒”的飲宴風俗在西周時期就十分盛行。

  在《周禮》中記載,掌管酒的官員就有“酒人”“漿人”“鬯人”“郁人”等,分管不同酒類,可以看出當時酒的品類繁多,不同禮儀場合中,配給不同的酒,其中規(guī)格最高的酒,就是常在青銅器的銘文中出現(xiàn),被周天子賞賜有功之臣的?鬯(chàng),它是用黑黍和香草釀造而成的帶有芳香氣味的高檔美酒,十分珍貴。

  古人釀造了如此美味的酒,注重生活品位的周人,當然也必須有精美的酒器來與之相配了。

  西周時人們喝的酒類似于現(xiàn)在喝的稠酒、米酒,在飲用時通常要用清水勾兌,調(diào)節(jié)酒的濃淡度。周代有一種用來調(diào)酒的器皿——?。

  西周社會等級森嚴,禮儀場合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喝酒的酒杯也是不同的。其中“觚爵組合”是一種禮儀,而“十觚九爵”是禮儀中的最高規(guī)格。

  爵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器型,在影視劇中經(jīng)??梢钥吹?。爵的造型與紋飾較其他飲酒器更加精美,有較深的筒形腹,口緣前有傾倒液體用的長流口,后有尖狀的尾,流與杯口之間有“柱”,器腹一側有把手,統(tǒng)稱為“?”,底腹有三個刀狀足。關于它的用法,《禮記·禮器》中記載在宗廟祭祀時,等級較高的貴族用爵來飲酒。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有些爵底部有煙炱痕跡,說明當時的人也用爵來溫酒。

  觚的形制為長筒狀身,喇叭口,腰腹細,曲線弧度大。從造型上可以看出,觚的大口極度外張,用來飲酒很容易灑出來,所以是專門盛甜米酒的,需要用?(匙)舀取食用。青銅觚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通常與爵配套使用,為重要的禮器。觚和爵的多少,代表著身份地位的象征,普通的貴族只能用一、二套的觚和爵。

  西周的酒具雖然是從商代發(fā)展而來,但其數(shù)量和品種卻遠遠不及商代,到了西周晚期,有些酒具甚至消失了。這是因為周人認為殷商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代貴族嗜酒成風,最終導致商朝滅亡。于是周在建國初期,就制定了禁酒令——《酒誥》,嚴禁聚眾酗酒,違者處以死刑。因此,西周青銅酒具的數(shù)量較商代大大減少,并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提醒人們戒酒的青銅器——禁。青銅禁一般呈長方體,用在祭祀、宴饗時擺放卣、尊、斗等成組成套的酒具,類似于現(xiàn)在的幾案。迄今出土的西周青銅禁共四件,分別是: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禁、現(xiàn)藏天津博物館的龍紋禁、2012年陜西寶雞石鼓山出土兩件銅禁。

  古代飲食與禮儀文化密不可分

  在我國西周時期,飲食文化與禮儀文化密切相關。西周將飲食納入禮的范疇,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發(fā)揮著更重要的政治、文化功能。飲食與周代等級社會相一致,同時在飲食中貫徹統(tǒng)治者的思想。周人以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為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稱為“八政”,以“食”為首。在《周禮·天官冢宰》中記載,負責王室的各類職官共63種3983人,其中主管飲食者達21種1683人,占全部職官的三分之一,定員占到總人數(shù)的58%,足見“八政”之首的“飲食”在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周朝是飲食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也在此時初步定型。我國烹飪從石烹、陶烹發(fā)展到銅烹,基本完成它的創(chuàng)始階段。我國幾千年的烹飪實踐,在西周時期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菜品的創(chuàng)新,餐具的精美,酒器、水器成龍配套,饗筵規(guī)模和飲食禮序都已構建了中華飲食文化的框架,確立了中國烹飪的發(fā)展基調(diào)。

  “夫禮之初起諸飲食”,青銅時代禮器組合,彰顯著西周社會的繁復禮儀,折射出各級貴族的尊卑有序??v使時光流逝,江山易代,權傾一時的王侯卿相不過是歷史的過客,而美食美器則世世相傳,醞釀出禮儀之邦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