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2/21 20:40:36 來源:收藏快報 李笙清/湖北武漢
圖1 棋子
這副19世紀中國制作的牙雕國際象棋,分為棋子(圖1)和棋盒(圖2)兩部分。象棋盒為黑漆描金,木質(zhì),正方形。長27、寬27、高13厘米。盒蓋和四邊黑漆描金,繪人物、樹木、花卉圖案,內(nèi)蓋邊緣有一圈描金花卉,在黑漆的襯托下,描金的圖案色澤明亮,十分耀眼。象棋盒合起來是一個盒子,打開則是一副國際象棋棋盤。棋子為象牙質(zhì)地,牙雕工藝。棋子分紅白兩色,各有16枚,高低錯落,通高約在7—14厘米之間。
圖2 棋盒
國際象棋又稱歐洲象棋或西洋棋,戰(zhàn)略棋盤游戲,起源有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多種說法,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發(fā)展歷史,既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游戲和智力競技運動項目,又是國際上通行的棋種之一。棋盤由64個黑白相間的格子組成,格子以深色和淺色來區(qū)分,交錯排列。雙方棋子各16個,質(zhì)地多為木、橡膠、石、玻璃、水晶、金屬等。
清代中晚期,隨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國門被迫打開,像廣州、天津、武漢、九江等口岸都被迫對外開埠通商,西方列強在大量輸入各種商品物資的同時,亦將其文化輸入中國。作為文化體育娛樂項目的國際象棋也成了這一時期特殊的舶來品,在宮廷、上層社會以及一些有過留洋經(jīng)歷的人士和在華外國人中使用,因為具有質(zhì)地高貴、工藝精巧等特點,亦被一些附庸風(fēng)雅的富貴人家用作裝飾擺設(shè)。
明清時期,來自非洲的象牙登陸中國,以質(zhì)地優(yōu)良而成為工藝品制作的珍貴材料,成品多為宮廷所用,亦有外銷至歐洲。這副國際象棋為我國工匠制作而成,多用于出口外銷。棋盒器型端整,盒面上的描金及圖案清晰完好,畫工精細,色澤明亮。正面橢圓形描金圖案為一戶大戶人家的庭院內(nèi)景,園林建筑既有中式庭院特色,也有歐式風(fēng)格。幾名身著清代服飾的男女在園中站立,主人、童仆各依身份,或賞景閑話,或一旁伺立,人物雖小,舉止神態(tài)及面部表情卻刻畫得栩栩如生,畫面充滿了一種十分閑適的氛圍。盒蓋上,一圈花卉之間,亦有一幅橢圓形的描金圖案,畫面為山水舟楫園林風(fēng)光。象棋棋子為象牙雕刻制成,王、后、車、象、馬、兵,32顆棋子分為紅白兩色,或站或坐,或策馬進攻,或挺胸昂首,頂盔摜甲,立體端莊,大氣精美。雖然是國際象棋,制作者卻將一眾人物的鎧甲、帽子刻畫成古代戲曲里面的形象,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中西文化的交流。棋子雕刻刀工細膩高超,集鏤雕、浮雕工藝技術(shù)于一爐,色澤光亮如舊,人物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體現(xiàn)了清晚期我國牙雕工匠高超的雕刻藝術(shù)水平。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