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31 14:40:34 來源:天來堂
大家都知道,青銅器銘文多為記功頌德之言,傳子孫萬代之事,其性質是鄭重莊嚴的,在書風上的體現,則是使西周中期以后的銘文,用筆日趨均勻,結體日趨端正,章法日趨整齊。這是功用目的作用于書法,而造成了書體在形態(tài)、風格上的演變。
這種變化在西周早期金文中已見端倪,一些青銅器銘文的手寫體用筆形態(tài)比殷商時的作品有所減弱,尤其是在章法上出現了縱橫井然的格局,于是字的大小也趨干均勻。
如《大孟鼎》、《庚底自》等。這一發(fā)展趨勢經中期的《墻盤》、晚期的《銳季子白盤》等,而下接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秦公簋》、《石鼓文》等,發(fā)展到規(guī)整之極,以至秦刻石小篆體貌的最終形成。
也就是說,雖然沒有那么全面和系統(tǒng),但就風格而言,你是可以在西周金文里找到你想要的書法味道的!聽書思和您說說。
率樸。
如中期的《九年衛(wèi)鼎》(恭王時器。銘文195字)、《禹鼎》(厲王時器.銘文20行,205字)等。這一類書法作品,在章法t皆無字距,行距也時松時緊,不加約束.結體大小懸殊,修短相雜,險正互托,隨勢生姿。
用筆則以隨勢運行,圓渾流暢為基本特點。如同類相較?!毒拍晷l(wèi)鼎》結體尤為奇詭,妙趣橫生?!队矶Α酚霉P則顯得生拙厚重。
壯麗。
如《大克鼎》(孝王時器。銘文28行,290字)、《毛公鼎》《宜王時器。銘文32行,497字.為青銅器銘文中字數最多的一件)。這一類作品體格壯實而不笨拙,用筆圓厚而含靈秀,章法茂整而富變化。欣賞之中,可感受到一種英俊豪邁的氣度與風神。兩相比較,《大克鼎》尤顯得筆勢圓潤,章法七前段有界格,往后又逐漸模糊而消失(制范時抹去),而字井非規(guī)整地置于界格內.或偏上,或偏下,或靠左,或近右,甚而至于逼邊.又平添了幾分別趣。
精巧。
如《墻盤》(恭王時器。銘文18行,284字)、《頌鼎》(宜王時器。銘文15行,151字)等。這一類作品,用筆精到,粗細適中而圓潤挺勁.結體于均衡中求變化,富于節(jié)律美。而章法大致齊整又略見高低錯落。似乎周人對形式美的高度理解和認識恰到好處地在這一類作品中得已體現。比較而言,《墻盤》因其用筆和結體、章法均表現得輕松、流暢,有超逸之風韻?!俄灦Α穭t因其用筆、結體比較嚴謹,而顯得典雅。
空靈。
如《四年痰盞》(孝王時器。時器。銘文8行.共110字)等。這一類作品章法井然,但又不甚勻齊,銘文6行,共62字)、《攏季子白盤》(宜王字距、行距尤為疏闊,似乎即為五代楊凝式卻《韭花帖》和明代策其昌章法格式的遠祖.結體窩端莊干爽朗的筆勢之中。筆調清新、秀潤。整體上呈現出幽雅深遠的意境。
瀟灑。
如《痰鐘》(孝王時器。銘文103字)、《散氏盤》(圖5厲王時器。銘文19行.350字)等。這一類作品筆勢流暢,體態(tài)開張、疏朗,神采悠揚,似灑脫無拘,卻又十分和諧。妙在以勢領形,萬變不失整體。
《痰鐘》銘文有陽線界格。字字在格中,又似乎不受其約束,多處出格,字與字間上下筆勢流暢。界格對銘文書法起了裝飾、陪襯的作用,豐富了章法.增添了情趣,卻又不傷筆勢氣韻?!短电姟沸憬】∏?,而《散氏盤》則圓渾樸拙,為清代以來書家所重。
文字轉載,侵權聯系刪除,圖片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