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8 10:15:05 來源:書法名家堂
清代后期的書法家大都對收藏金石碑版有濃厚的興趣,即使是在創(chuàng)作上遵循帖學傳統(tǒng)的李宗瀚、郭尚先、林則徐等人,也都有收藏監(jiān)賞金石碑刻的愛好。而接受碑學理論,重視取法金石碑版的書家,不僅與金石學者保持密切的關系,同時積極投入考察、收藏碑刻的實踐中,在金石學碑學的普及和社會化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何紹基不僅在碑派書法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他也是道、咸、同時期提倡碑學理論和搜訪鑒藏、傳播保護金石碑刻拓本的重要人物。何紹基上承阮元、張廷濟、包世臣、李兆洛、吳榮光等人指教,又與鄧石如之子鄧傳密、伊秉綬之子伊念曾等往來甚多,耳濡目染,對乾嘉間老一輩的風流文采、雅人深致既心儀神往,更篤行仿效。他年輕時隨父親居濟南,即與當?shù)厥Y伯生、周通甫、楊徵和、張淥卿、朱季直等一批喜歡金石書畫的年輕人相結識,“談碑看畫,過從無虛日”。以后應試宦游,輾轉南北,所交皆一時收藏名家,訪拓碑刻始終是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何氏與吳式芬、吳雲、崇恩、程洪溥(號木庵)等收藏家友誼甚篤,過往頻繁,諸家藏品多請何氏賦詩題跋。
作為書法家,何紹基亦富于碑刻拓本收藏,且多有善拓珍本。北魏《張黑女墓志》出土后原石即不知所在,拓本流傳極罕見。何紹基在濟南購得孤本,視為奇寶,包世臣數(shù)跋亦推崇備至。何氏自得此拓后,“往返二萬條里,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中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又有詩云:“肄書搜盡北朝碑,楷法原從隸法遺。來幾名香供黑女,一生微尚幾人知。”何氏還藏有李邕書《法華寺碑》宋拓本和薛稷《信行禪師碑》舊拓本,皆為海內孤品。
在何紹基的金石好友中,達受是一位十分奇特的人物。達受本為名家子弟,姓姚氏,浙江海寧人。后剃度為僧,號六舟。達受工于書法,所作篆書取法漢金文,方嚴縝密如璽印文字,面目新穎,別具一格。尤擅拓銅器紋飾及款識,能將器物全形陰陽虛實拓于一紙,堪稱絕詣。又精于鑒賞古器碑版,雖出家為僧而不受拘束,行腳半天下,名流碩彥無不樂與名義,被阮元稱為“金石僧”。達受平生與微州人收藏家程洪薄及何紹基相交最投契,曾為程氏拓輯所藏銅器, 至有銹跡班駁文字難辨者,亦能剔清精拓,使字畫明朗如新脫于型,一時名聲遠播。何紹基與達受交往二十多年,經常以拓本互相寄贈,每當見面則縱談金石書畫,晨夕無間,有時辯風起,奇論電發(fā)蚊蹲于鼻,汗流被髁而不知也”?
同何紹基、趙之謙在自已的翰墨和金石生涯中,也與同時期的金石學者及收藏家結成了一個能夠影響風氣的活躍群體。趙之謙交游極廣,除當時學者名流潘祖蔭、李文田、王懿榮、何傳洙、江堤、劉銓福、傅拭戴望譚獻及張鳴珂等人外,尤與胡澍、沈樹鏞和魏錫曾三人友誼至深,往來最密。四人皆癖嗜金石,相與訪碑探古,交流藏品,賞奇析疑,晨夕無間。趙之謙著《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及《二金蝶堂雙勾漢刻十種》,都是在這三人的大力協(xié)助和支持下完成的。特別是沈樹鏞,家資豐厚,又與吳大激為親戚,精于鑒賞,收藏頗富,而以黃易舊藏漢石經殘字最為著稱。沈氏曾請趙之謙在其庋藏中選定魏齊造像二十品,皆字體筆法最精妙者,亦名重一時。
與一般金石學者和收藏家不同的是,書法家在收藏鑒賞金石碑刻的活動中,更注重作品的書法風格和字形、筆法特點,通過對拓本的研究來達到了解書法發(fā)展規(guī)律、豐富借鑒取法來源和提煉技法風格的目的。因此,同乾嘉以前相比,道光以后的收藏家和書法家在重視碑刻拓本的年代早晚、拓工優(yōu)劣及遞藏脈絡等方面顯示出更大的熱情和豐富的經驗。
通過收藏家和書法家們共同的提倡、宣傳,一批具有很高收藏價值和書法價值的珍貴拓本脫額而出,身價倍增,成為收藏家和書法家爭相追求羅致的對象。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