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青釉水波紋投壺
時間:2018/10/14 10:31:07 來源:收藏快報 劉東/安徽合肥
“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zhí)壺?!边@是《禮記·投壺》篇中的起始之句?!巴秹亍弊鳛橐环N禮儀活動,早在周代就已出現(xiàn),漢唐以后也一直流行,是上層貴族們燕飲賓客時的一種禮儀、娛樂活動。本文來介紹一件漢代的投壺實物——青釉水波紋投壺。
這件青釉水波紋投壺高24.2、口徑5、底徑10.2厘米,細長頸,折肩,高圈足,圈足略外撇,壺身施青釉,頸部、肩部和腹部刻數(shù)道弦紋,頸部近口沿處與頸部最下端刻劃兩組水波紋飾帶。投壺最大的特點就是頸部細長,比如這件投壺的頸部長度占整器高度的三分之二。
對于漢代這類青釉陶瓷器物,早先人們認為是“釉陶器”,即器表施釉,但胎體較粗,胎色略泛紅褐色。不過,近來古陶瓷界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它們界定為“原始瓷器”,認為是在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基礎(chǔ)上的繼承與發(fā)展。如故宮博物院編寫的《故宮陶瓷館》圖錄中收錄了兩件西漢原始瓷青釉劃花雙系壺和雙系罐,該書對其評介說:“是典型的西漢原始青瓷向東漢成熟青瓷過渡期的產(chǎn)物?!?
需要說明的是,兩漢時期有一類綠釉陶器,多作為明器出現(xiàn),如綠釉陶樓、綠釉陶灶、綠釉陶狗、綠釉陶雞等,這些綠釉陶器是以鉛為助溶劑,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因燒成溫度低,胎體疏松,不宜實用,所以均為專用于隨葬的明器。而漢代原始青釉瓷器則多為實用器,雖然漢代墓葬中這類綠釉陶器與原始青釉瓷器往往一同出土,但通過釉色與胎體堅硬程度是可以區(qū)分的。
關(guān)于“投壺”這項禮儀活動,東漢經(jīng)學家鄭玄在注疏《禮記》時說:“投壺者,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也?!睋?jù)考,周代“投壺之禮”從“射禮”演變而來,至漢代投壺活動的禮儀性漸漸減弱,而游戲趣味日趨增強。投壺游戲時,先將壺置于室內(nèi)或庭園中,以壺口為目標,主人與賓客離壺五尺距離跪坐四周,依次將一根根棘木或柘木制成的箭矢投向壺口。游戲時有專職的“司射”在旁邊監(jiān)督、計數(shù),中多者勝,敗者罰酒。投壺活動中所使用的投壺,其尺寸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禮記》中記載:“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笨芍?,比賽時投壺中是裝有小豆子的,是為了防止投進的箭矢不會跳出來。
兩漢時期,投壺是社會中最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之一,無論是君臣儒士,還是市井平民,皆熱衷于這項游戲。漢武帝本人就是位投壺愛好者,據(jù)《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時有一位名叫郭舍人的投壺高手,被漢武帝網(wǎng)羅到宮中,每與客人比賽投壺,郭舍人就是漢武帝隊中的重要成員,他投壺技藝高超,“激矢令還,一矢百余反,謂之為驍”。每次比賽取得勝利后,漢武帝會賞賜郭舍人很多金帛。
從這件漢代青釉水波紋投壺實物看,壺口徑只有5厘米,可以想見,投矢入壺中的難度是挺大的。這件投壺保存完好,是難得的漢代投壺活動的實物資料。
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luò)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