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8 17:19:30 來源:九正建材網
在我國明清時期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廣泛使用透明涂料髹飾的家具,這些涂料不僅美化了家具,也延緩了木質的風化過程。長期以來,由于片面地理解國外的家具環(huán)保概念,古玩行業(yè)普遍對明清老家具進行剝皮刮骨式的褪漆打磨,對于它們表面涂料的名稱、成分更是少有論及,致使在明清家具的研究和保護方面存在著不少誤區(qū),亟需加以澄清和糾正。
明清時期的透明家具涂料大致分為三種:廣漆、籠罩漆和廣油。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它們的成分和鑒別方法。
一、廣漆
廣漆是明清時期在軟木家具(也有部分硬木家具)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涂料,故此名之。據明萬歷朝工部給事中何士晉編撰的《工部廠庫須知》中記載,明宮召買(即采購)的油漆品種主要包括:生漆、熟漆、廣漆、金漆和桐油等。廣漆每斤值銀五分五厘,低于生漆(六分五厘)而高于桐油(三分六厘)。它實際上是天然生漆(質量應較好,如含水量過高,則應酌情脫之)和熟桐油(以紫坯油最佳,它是用生漆絞濾后的余渣浸泡過的生桐油熬制,光澤好,呈紫紅色或淡金紅色,干燥快)的混合物,顏色根據含漆量的多少,從紫褐色至紫紅色不等,呈半透明狀(圖1)。廣漆一般在家具木胎上直接髹涂,多為兩道,也有髹一道的,髹后一般不磨漆揩光,比較考究者有的在雕飾部位點綴朱漆或加貼金箔。髹涂廣漆時,對操作技術和蔭室條件的要求略低,一般多在木器作坊中完成(圖2)。明宮召買的廣漆,應是主要用于宮內的太監(jiān)、宮女等所使用的家具上。
我們怎樣才能辨別廣漆家具和大漆家具呢?大漆家具是指以木為胎骨架構,外面用麻或布、紙等摻合灰粉打底,然后髹漆的家具,也稱漆做家具。廣漆家具屬于單漆家具,木胎上既不披灰,也不髹生底漆,有的加染一道紫紅的水色(古代多用蘇木浸水煎熬)襯底,所髹的兩道廣漆成分基本一致,所以它是紫紅色可以透見木紋的(有些年久風化的可以蘸水擦一下再觀察)。例如:明晚期木雕麒麟紋插屏(圖3),高62厘米,長58厘米,寬27厘米。資料標為“紅漆”,但實則為木胎染紫紅水色后髹涂廣漆,紋飾貼金。明晚期四出頭官帽椅(圖4),高105厘米,長58.5厘米,寬44.5厘米。資料標為“大漆”,但其漆層顏色單一,從剝落處可見木胎曾經染過紫紅的水色,表明原髹的是透明的廣漆,只是現在漆色因風化而變得渾濁了。
二、籠罩漆
籠罩漆又名罩金漆、金漆,俗稱“清水漆”,曾被學者在翻譯清宮的滿文檔案時誤讀為“龍爪漆”,是明清時期用途廣泛的一種涂料,它不僅可用來罩髹貼金的大漆家具,也經常被用來直接髹飾白木家具和淺色的硬木家具。籠罩漆是將優(yōu)質色淺的熟凈漆精濾后兌入熟桐油,酌加藤黃,呈金紅透明色(圖5),明朝宮廷作坊的召買價為每斤銀二錢四分,貴于普通熟漆,更貴于廣漆和桐油?;\罩漆在髹后必須將器物放入密閉的蔭室,以溫度22~28℃,濕度大于80%為宜。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金漆”一詞長期被誤解,使得明清家具史研究的相關結論產生了偏差,我們今天應該實事求是地予以糾正。例如:明代文人范濂在《云間據目抄》中,提到他少年時“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金漆折疊交椅“俗不堪用”。文中的家具現在通常被指稱為描金或罩金髹的大漆家具,并據此把漆飾家具在明代的時尚下限劃至明代中期。然而,這是因為古今概念表述不同所產生的誤解,范、文二人所說的“金漆”是指籠罩漆而言,那些“金漆”家具就是單髹籠罩漆的白木家具。銀杏木結構細密,木質輕柔,呈淡黃色,有大材。用銀杏木制作的家具單髹籠罩漆,可以產生略似罩金髹的效果(圖6),在櫸木、花梨木、雞翅木等材質堅硬、花紋美麗的細木家具流行以前,它一直是明代民間比較考究的家具,不僅貴于用廣漆、廣油髹飾的一般白木家具,而且在用籠罩漆髹飾的白木家具中也是屬于較高檔次的。蘇州、松江地區(qū)經濟發(fā)達,民間普通人家的家具比其他地區(qū)也考究一些。我們不能把這種在古代以涂料命名的金漆家具,與20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行業(yè)歸口時統(tǒng)稱的金漆鑲嵌工藝混為一談,因為罩金髹和描金大漆家具等級甚高,價值貴重,并不是明代民間的普通人家所能擁有,況且大漆家具也不以底胎的木材而冠名。
通體罩金髹的家具在明清兩朝都是皇家獨享的,當年一般以“金”冠名,如金龍寶座、金交椅(圖7),等等。除了那些造反的綠林好漢,民間制作和使用它們都是犯法的?;始以谙蛎耖g變賣處理罩金髹的家具、器物時,要褪去金箔,以免僭越。這是封建時期的最高禁忌,比禁朱漆家具還要嚴厲,筆者迄今未見有明清時期通體罩金髹的民間家具。就是清代軍機處的大臣們在紫禁城內辦公時,坐的也是單髹籠罩漆的椅子(圖8)。由于籠罩漆含桐油的比例較高,其耐老化的性能不及標準熟大漆,高年份單髹籠罩漆的家具皮殼尤其顯得蒼古(圖9)。
籠罩漆也可以進行揩光,使漆面更加平滑瑩潤。晚清民國年間,北方流行的榆木擦漆家具是先染木胎底色,再髹籠罩漆,然后打磨漆面并澤漆揩光,表面效果近似于紅木家具。
三、廣油
廣油又名光油,也是明清時期重要的涂料,主要成分為桐油。桐油是由大戟科落葉小喬木罌子桐(又名油桐)種籽所榨的天然油脂,未經熬煉者為生桐油,干燥緩慢,涂層也比較松軟,經火熬煉后為熟桐油,根據用途有多個品種,常與大漆配合使用,成為漢語中“油漆”一詞的來源。廣油是加入少量松香粉和土子、黃丹熬制成的罩光及彩繪用油,亮度和硬度較高,干燥較快。廣油在髹后不必入蔭室,但要注意防塵。
熬制廣油時要注意安全,所用的催干劑必須事先焙干;當油溫升至130℃時,改用文火,使油中的水分隨氣泡散盡,再改用大火并加入土子攪拌;當油溫升至230℃時,加入黃丹、松香粉攪拌并勤試油樣;將油滴于金屬板上散熱后以手指蘸之,能拉起兩厘米以上的粘絲(嫩老程度可根據需要酌定)即可起鍋,并不斷用勺舀起揚煙,直至油溫降低方止。
廣油的透明度高,能最大程度地顯示家具木材的色彩和紋理,所以明清時期不僅用于白木家具,在淺色硬木家具上也經常使用。廣油的耐老化性不及廣漆和籠罩漆,年代久遠后會發(fā)生風化侵蝕甚至降解,表面灰暗泛白,透明度降低。
無論是廣漆、籠罩漆,還是廣油,都是天然環(huán)保的優(yōu)秀涂料,與近、現代所引進的化學涂料不可等同視之。明清家具上的這些透明涂料不僅美化和保護了家具木質,其風化程度也是鑒定家具年代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擦漆片(蟲膠漆)打蠟是近代從歐洲傳入的家具表面處理方法,雖然比較環(huán)保,可以保留原木特有的光感、手感和氣息,但在家具表面遇熱后容易產生印痕,而且漆片更易老化,蠟液也容易揮發(fā),需要經常性的保養(yǎng)家具,不僅費事,也難以形成具有中國傳統(tǒng)家具特色的“皮殼”。筆者相信,廣漆、籠罩漆、廣油等這些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家具涂料,一定會被現代的人們重新認識和喜愛。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64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