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shù)新聞 >集藏信息> 正文

漸江:畫禪詩癖足優(yōu)游

時間:2018/9/27 19:06:35  來源:榮寶齋《藝術(shù)品》 作者劉墨

清 漸江 梅花圖 52.8cm×78cm 1657 上海市文物商店藏

  一六一〇年,漸江出生在安徽南部的歙縣─當(dāng)時的安徽在經(jīng)濟上極為發(fā)達,雖然也經(jīng)過了明清易祚的戰(zhàn)亂。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六奇。他早年曾經(jīng)師從于汪無涯讀“五經(jīng)”,習(xí)舉子業(yè),做過明朝的諸生。三十四歲那年,李自成帶領(lǐng)他的起義軍殺入京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明朝滅亡了。隨后,清兵入關(guān),占領(lǐng)了京城之后又揮師南下。順治二年(一六四五),清兵進攻徽州,城陷,他的家鄉(xiāng)就在清軍的鐵蹄下巢傾卵覆。

  一六四五年,在歙縣抗清的金聲、江天一被抓,送往南京后遇害。另外一位參加抗清武裝的汪沐日(一六〇五——一六七九),則與同鄉(xiāng)吳霖、王玄度、汪蛟等人一同逃到了福建,投奔在南明隆武政權(quán)之下。次年八月,隆武政權(quán)覆滅之后,復(fù)明的希望到此徹底宣告破滅。汪沐日皈依于古航道舟門下,出家為僧,法號弘濟。

清 漸江 天都峰圖 99.9cm×307.7cm 1660 南京博物院藏

  在歙縣失陷之后,江韜(漸江)與友人程守哭別于相公潭上,然后跟隨殘存的部隊到福建投奔唐王朱聿鍵,繼續(xù)他的抗清復(fù)明運動??滴酢鹅h志》中的《弘仁小傳》記:“師汪無涯,受五經(jīng),乙酉年,自負累累卷軸,偕其師入閩?!鄙瞄L考評畫家史料的汪世清曾經(jīng)在一篇名為《弘濟與弘仁》的文章中問道:“汪無涯是誰?”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汪世清,此時也不能不大膽猜測:“汪無涯就是汪沐日……他們都同于乙酉冬入閩,或即結(jié)伴而行。后來,他們同依古航為僧,不僅其志相同,其遭遇相同,而且有可能一人就為另一人的引進。”雖然并無史料進一步證明此推論的“準(zhǔn)確性”,然而卻是理解漸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清 漸江 幽亭秀木圖 50.4cm×68cm 1661 故宮博物院藏

  古航道舟(一五八五——一六五五)原姓鄭,福建泉州人。能文章,有時譽,事母至孝,母亡后出家,是博山無異元來(一五七五——一六三〇)的法嗣,先后主持浦城、建陽、江西等地的幾大寺院,所以在晚明,他在福建、江西一帶的聲名極盛,但在收徒方面,卻“如鐵壁千尋,絕無肯諾”,因而漸江能夠拜在他的門下,實在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從法嗣的角度說,漸江屬禪宗青原下第三十七世。

清 漸江 曉江風(fēng)便圖之一 256.5cm×28.5cm 1661 安徽省博物館藏

  附帶一提的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保ā段鍩魰返谑呔恚褪乔嘣┬诺拿?!

清 漸江 桐阜圖 91cm×27cm 1662 上海博物館藏

  應(yīng)該與汪沐日同時,漸江在福建皈依古航禪師,出家為僧,這一年,他三十八歲。出家后,他法名弘仁,號漸江學(xué)人、漸江僧;又號無智、梅花古衲。出家后的他在福建住了多年,除了習(xí)禪,也云游各地。

  以下是他大致的行蹤:

  四十二歲,在南京。四十三至四十六歲,在蕪湖。四十七歲,返歙,游黃山。四十八歲,復(fù)游南京。四十九歲,在南京,住惠應(yīng)寺。五十歲,回歙,并在黃山云谷寺掛單。五十一歲,住在歙縣五明寺,在休寧建初寺掛單,又回五明寺,往廬山,阻于雪,留鄱陽。五十四歲,渡鄱陽湖,游廬山,返歙,居五明寺。未數(shù)月,尋昔日游廬山時所脫下的殘破草鞋,仿佛又要遠行的樣子,卻在大呼佛號之后示寂,死時,僅得五十四歲。

清 漸江 疏泉洗硯圖 69.7cm×19.7cm 1663 上海博物館藏

  以“甲申之變”為標(biāo)志,明代的知識分子們經(jīng)歷了一場大變故。在這場變故中,有的在英勇地抵抗,有的自殺殉國;更多的人則是隱退山林,或在佛寺中安身─漸江走的便是后一條路。

  在我看來,漸江同時具備兩種身份:一是僧人,一是“遺民”。

清 漸江 臨水雙松圖 24.3cm×20.7cm 上海博物館藏

  在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遺民”大概是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遺民”身上所特有的一種“氣節(jié)”,也非尋常文藝學(xué)所能理解。

  何謂“遺民”?歸莊在《歷代遺民錄序》中說:

  “凡懷道抱德不用于世者,皆謂之逸民;而遺民則惟在廢興之際,以為此前朝之所遺也……故遺民之稱,視其一時之去就,而不系乎終身之顯晦,所以與孔子之表逸民、皇甫謐之傳高士,微有不同者?!保ā稓w莊集》卷三)

清 漸江 黃山圖 47.6cm×145cm 1661 江西省博物館藏

  身處變革之際的歸莊所言甚確,“遺民”不同于“逸民”和“高士”,雖然他們有重疊之處,但“遺民”卻是在國家政權(quán)發(fā)生變動之際,不服務(wù)于新朝。

  生于一六一〇年的漸江,早年生活正值晚明最為黑暗與動蕩的歲月,雖然他并未做過明朝的官吏,但是在一六四四年清軍入關(guān),接受過儒家經(jīng)典教育的讀書人如何面對異族統(tǒng)治,卻成為考驗士人的一道人生難題,也是每個人必須交出的一份考卷!

清 漸江 山水冊頁之一 22.6cm×30cm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士人所面對的,無非兩種選擇:合作與不合作─要么承受變節(jié)投敵的恥辱,成為新朝的官吏或順民;要么選擇成為“遺民”,即:雖然仍舊生活在新朝之中,但是卻拒絕變革原來的身份與態(tài)度以維持對前朝的忠誠。王夫之在《讀通鑒論》卷十八辨“征士”之名實時,就注意到了“遺民”─不妨?xí)阂浴斑z民”這一名稱代指包括“逸”在內(nèi)的人的復(fù)雜性:

  “被征不屈,名為征士,名均也,而實有辨。守君臣之義,遠篡逆之黨,非無當(dāng)世之心,而潔己以自靖者,管寧、陶潛是也;矯厲亢爽,恥為物下,道非可隱,而自旌其志,嚴光、周黨是也;閑適自安,蕭清自喜,知不足以經(jīng)世,而怡然委順,林逋、魏野是也。處有余之地,可以優(yōu)游,全身保名而得其所便,則韋、種放是也??计湫?,論其世,察其志,辨其方,則其高下可得而睹矣。”

清 漸江 山水冊頁之二

  在辨析名、實的同時,王夫之還順便給“征士”即后來的“遺民”分了類,這大概也給我們研究“遺民”的性格,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參考視角。

  而像王夫之這樣明清之際的“遺民”的主動選擇與承擔(dān),除了是其存在方式的一種選擇之外,更意味深長地承擔(dān)了士的另外一種職責(zé):他們繼承了中國的“士”的傳統(tǒng),并將自身置身這種傳統(tǒng)之中,并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它的活力,雖然這是他們終生無法擺脫的困境和痛苦之源。

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luò)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