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电影99_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_中文字幕人伦无码_一夲道无码视频在线无码_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首頁 > 藝術新聞 >集藏信息> 正文

嶺上晴云披絮帽 樹頭初日掛銅鉦——談鑼論鉦

時間:2018/9/27 18:13:45  來源:收藏快報 趙峰生/甘肅蘭州

圖1 商代獸面紋大鐃

  蘇軾詩句“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初釋為:山嶺積聚著白云,如同給山頭戴上了一頂絮帽;旭日初升,好似樹梢上掛著銅鉦。前半句意思不難理解,容易取得共識,品讀后半句,對“銅鉦”一詞不免有點費解和遐想:是形如鐘,扁而狹長,有柄的古代樂器“鉦”?還是形如鑼,懸而擊打的“響銅”?或是“銅鉦”在不同歷史時期、地域有著多種名稱?帶著問題,經(jīng)請教對樂器較為了解的朋友、查閱相關資料,終有了說服自己的理由。銅鉦:銅鑼,以鉦喻日,取其形圓而明亮之意。表達蘇軾喜悅的心情,移情于景,把這種喜悅之情傳給景物、傳遞和感染讀者。

圖2 寧明花山壁畫局部

  自古軍令如山“聞鼓而進,聞金而退。”后者習慣上又稱鳴金收兵。初期的“鳴金”指的是“鳴鉦”,并非“鳴鑼”。鉦由鐘演進而來,并完全具備鐘的特征,屬于鐘家族中的成員。因外形有些像鼓,又稱“金鼓”。鐘和鉦都是青銅鑄成,統(tǒng)稱為“金”,諧音“禁”,故“鳴金”作為古代軍事指揮號令之一。

  “鉦”又稱“鐃”和“執(zhí)鐘”,也稱“丁寧”等(圖1:安徽省博物院藏商代獸面紋大鐃,高49.5厘米,1973年出土)。銅鉦是我國最早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形如鐘,扁而狹長,有長柄可執(zhí),以槌擊之發(fā)出清脆之音,大小不同的鉦組合稱“編鉦”。最初的功能為軍事指揮之用,也用于祭祀和宴樂。銅鉦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襲使用,盛行于春秋時期南方諸國。

  春秋時期,西南地區(qū)滇池濮族人和江南的百越人,已掌握金屬冶煉,制造出生活盛器——銅盆,銅盆貌似樂器銅鑼,是銅鑼的雛形。但最遲在秦漢時期產(chǎn)生了樂器——鑼。1976年秋發(fā)掘廣西貴縣羅泊灣一號墓,出土各種銅200多件,槨室東殉葬器物坑中“銅鑼”位列其中。至少以實物佐證了:鑼在我國在秦末漢初已出現(xiàn)銅鑼。

  在廣西寧明縣馱龍鎮(zhèn),明江下游岸邊峭壁發(fā)現(xiàn)數(shù)十處壯族先民創(chuàng)作的崖壁畫(圖2:寧明花山壁畫局部),據(jù)專家考證是戰(zhàn)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巫術文化遺跡,至今已有1800年至2500年的歷史。畫面古樸粗獷、線條簡約、色彩鮮艷的巖畫以人像為主,還出現(xiàn)獸類、銅鑼、銅鼓、馬、狗、刀、劍、箭簇等畫片,是研究巫術文化的資料,也是解讀早期銅鑼的珍貴形象資料。

  秦漢以后,銅鑼逐漸向內(nèi)地流傳,受到各族人民喜愛。鑼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大鑼、小鑼、掌鑼和云鑼。鑼邊鉆兩個鑼眼用于穿系鑼繩,便于提奏或掛于架上,用木槌或布纏的軟槌敲擊,其有聲音宏亮、發(fā)音寬宏、擴展很廣、余音較長等特點,并廣泛應用于軍事。此時“銅鑼”替代了“銅鉦”,軍事術語“鳴金收兵”中的“金”,在這里指“銅鑼”,在戰(zhàn)爭中指揮訊號意義不變。只是由“鳴金收兵”轉(zhuǎn)變?yōu)椤傍Q鑼收兵”。

版權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媒體,版權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