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袖天香拆紫泥——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行書七言詩軸
時間:2018/9/25 19:16:27 來源:收藏快報 爾雅/湖北武漢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后以字行,號衡山、停云,別號衡山居士。蘇州人。明中期吳門派代表人物,時稱詩、文、書、畫“四絕”。文徵明盡管名滿吳中,“文筆遍天下”,但一生屢試不第,仕途坎坷,直到明嘉靖二年(1523)54歲時,才在工部尚書李充嗣舉薦下以貢生資格入京,經(jīng)過吏部考核而成為翰林院待詔。官場的爾虞我詐,令性情耿介的文徵明很不適應(yīng),在目睹了朝廷上下的明爭暗斗和為官的榮枯無常后,他有了遠離這一是非場的念頭,再三上疏乞歸,三年后終于去職南歸,悠游林泉,致力于詩文書畫藝術(shù)而致終老。他任職期間,曾寫過一些詩文記述京師瑣事,并寫進手卷、立軸,說明他對這段仕途經(jīng)歷的難忘。
這幅文徵明行書七言詩軸(見圖),水墨,紙本。內(nèi)容為一首七絕:“月轉(zhuǎn)蒼龍闕角西,建章云斂玉繩低。碧簫雙引鸞聲細,彩扇平分雉尾齊。老幸綴行班石陛,謬慚通籍預(yù)金閨。日高歸院詞頭下,滿袖天香拆紫泥?!鳖}識:“徵明”,鈐白文“文徵明印”、朱文“衡山”二印。這是文徵明《奉天殿早朝》二首中的一首,描繪出作者天沒亮就起來隨著一眾文武官員上早朝的情景,既有目睹早朝的盛況,亦有自己沒能通過正規(guī)的科舉進士及第立于朝堂的惶恐,還有散朝歸來的輕松心情。這首詩多次被他用作立軸、手卷、鏡心、扇面的書法題材,也是他人生之中3年短暫仕途的內(nèi)心寫照。
整幅書法章法明了,布局舒朗,疏密勻稱,字距或大或小,上下左右或斷或連,高低錯落有致,顯得自然從容,毫無滯塞之感。用筆勁健,輕重徐疾變化多端,行筆流暢,看上去仿佛一路揮灑張弛有度,宛若行云流水,干凈利落,文不加點一氣呵成,字里行間,有晉唐書家遺韻。書法結(jié)體嚴整而又豐富多姿,出規(guī)入矩,于古人筆意中融合自家面貌,溫潤而不失秀勁,筆畫婉轉(zhuǎn)騰挪,蒼勁遒媚;長短粗細體體有法,骨肉停勻,俯仰伸縮富有節(jié)奏,上下呼應(yīng),左右映帶,通篇無一懈筆,貫通著一股恣肆縱橫、墨跡淋漓的氣韻。文徵明曾寫過一首《內(nèi)直有感》,并書于立軸,現(xiàn)收藏于浙江德清縣博物館。詩曰:“天上樓臺白玉堂,白頭來作秘書郎。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遙聞刻漏長。鈴索蕭閑青瑣靜,詞頭爛漫紫泥香。野人不識瀛洲樂,清夢依然在故鄉(xiāng)。”袒露了他在朝期間“白頭來作秘書郎”的自嘲和對詩畫自娛的閑適的故鄉(xiāng)生活的向往。整幅書法法度謹嚴,意態(tài)生動,書法契合詩意,詩情融入書法,二者諧和,瀟灑自然,帶給觀者一種“滿袖天香拆紫泥”的閑適心情,以及旨趣美好的藝術(shù)享受。
文徵明22歲時在書法上初師南京太仆寺少卿、書法家李應(yīng)禎,后遍習前代書法名帖,如王羲之、顏真卿、蘇軾、黃山谷、米芾、趙孟頫等各代書法大家的墨跡多有臨習,書法造詣深厚,篆、隸、楷、行、草各體兼工,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其以行草、小楷最為突出。據(jù)資料記載,文徵明少年時的字寫的并不怎么樣,秀才歲考時還因字寫得不好而受到宗師的批評,被評為三等。知恥而后勇,練習書法起步雖晚,但勤能補拙,文徵明從此開始刻意臨摹古人書法,刻苦鉆研,博采眾長,終成大家。據(jù)說文徵明學書十分刻苦,曾以日書10本《千字文》為起點,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來提高書藝,耄耋之年仍勤于筆墨,每天孜孜不倦地堅持寫字不輟,以勤奮而自成一家,這種精神真是難能可貴,值得書林敬仰。
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轉(zhuǎn)載自其它網(wǎng)絡(luò)媒體,版權(quán)歸原網(wǎng)站及作者所有;本站發(fā)表之圖文,均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鑒賞目的,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發(fā)現(xiàn)有涉嫌抄襲或不良信息內(nèi)容,請您告知(電話:17712620144,QQ:476944718,郵件:476944718@qq.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